分享

天潼路拾遗--河北大戏院

 塘格木 2018-09-04

河北大戏院自1945年起到1958年玉茗楼迁入,十多年,为天潼路住户带来多彩的文化生活。这在上海地方志有据可查。


据同学志华提供信息山西路菜场办公地原来也是一家戏院,名称叫长兴大戏院。(因为菜场原名叫天兴菜场,本人推测可能那里是叫天兴),反正不是考古,只是确定此处有戏院,算是给此楼补齐一段历史吧。当时二家戏院主要是演越剧。德安里很多住户是绍兴人,从事染坊的生活,后来很多人进了炼染厂(志华言)。这里曾是染纺坊,沿苏州河曾是无锡帮钢铁行。(上海闸北志有记载)。因为周边居民以江浙一带为主,所以越剧受众众多,形成了供需两旺的局面。



河北大戏院在我们成年时已是玉茗楼了,关于河北大戏院的轶闻主要是我先生、同学和一些知情者提供的素材。


45年河北大戏院建成时,正是越剧开始流行起来。以袁雪芬,尹桂芳为代表的越剧演员学习从“幕表戏”走向“剧本戏”。并从京、昆、话剧中学习了编剧、唱腔、舞蹈等等表演手法,让新越剧有了生命。这时的河北大戏院也是她们主要演出场地。据上海地方志介绍河北大戏院有座位500个,应该是个不小的规模了。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尹桂芳和徐玉兰也经常在此演出。


袁雪芬


尹桂芳


徐玉兰


彼时,戏剧舞台就和电影里出现的场景一样,观众磕着瓜子,吃着零食。演的好时,观众会让戏中的情节带了去,爱戏中的男女主角,爱到极致时脱下金戒指,银洋钿,扔到舞台上去。对戏中的反派那也是不吝愤怒,瓜果皮什么的都会扔上去。那年月的人们真是纯的可爱。


越剧十姐妹的事大家都知悉。趁此机会想聊聊越剧皇帝和皇后:尹桂芳曾是上海老闸区的政协副主席(老闸区与河北大戏院隔河相望)



尹桂芳在越剧行当里是首屈一指。学评弹流派有“十个流派九个蒋调”学沪剧的有“十个小生九个王派”,同样越剧学小生的都会去学尹派,有“十生九尹”一说。可见尹派在越剧生行当里的地位。尹桂芳表演深沉委婉,洒脱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韵味醇厚,独标一格。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


1948年,先后与傅全香、王文娟搭档,在兰心和新光两家剧场主演了《陆文龙》、《浪淘沙》、《鲁男子》、《桃花扇》等新戏。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这是越剧皇帝的由来。


尹派最著名的那段唱腔莫过于《山河恋》中与袁雪芬对唱的“送信”一段唱,流畅委婉,富有喜剧色彩,尤受观众喜爱,曾由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发行。


那句“妹妹呀~~”,几分俏皮,几分婉约,千回百转,迷倒了万千观众。文革后复出时,那句唱腔一出时台下掌声雷动,多少人含泪拍红了手,感概越剧皇帝宝刀不老。


还有《红楼梦》里那句“妹妹呀,”如诉如泣,肝肠寸断的唱腔赚了多少人的眼泪。尹桂芳的唱腔还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提供了素材,眼见这部作品也快六十年了。尹桂芳的越剧皇帝之称,真是当之无愧!


越剧皇后是姚水娟,曾有“三花不如一娟”一说,当年梅兰芳看到台上演戏的姚水娟,果然很有光彩,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由此博得了梅兰芳的赞扬。未几,正值岁暮封箱的时候,梅兰芳被请到上海知味观杭菜馆赴宴,同时姚水娟也应邀而来。席间征得梅先生的允诺,当即由知味观司帐蔡萸英取来笔砚,梅兰芳即兴挥毫书就“水娟艺家越剧皇后”几个秀劲大字,下署梅兰芳题字样,水娟见了,乐得如获珍璧。一直被艺坛传为佳话。此后姚水娟获得皇后桂冠,声誉益噪。


姚水娟


如今一代名伶均已驾鹤仙去。但她们的精彩艺术,都得到了传承。河北大戏院的老观众一直在心中感谢曾经得到的艺术享受。


终于1958年,玉茗楼书场迁过来了。从此天潼路没有戏剧舞台了。


…………

(文中所用图片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不必深究,重在赏文)

欢迎大家将此文分享给亲朋好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