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爱自己,却也不易

 梅花一簇眉笑 2018-09-04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语)。是的,人生一世间,忽如暮春草。我快到耄耋之年了,回想一生可以说清贫,勤奋,刻苦是主色调,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心灵中重要位置。最近看了毕淑敏的《你要好好爱自己》,反思自己一生,感触深深,在生命的最后旅程,我得改一改窝窝囊囊的服饰,提高一点过于马虎的饮食品味。让自己晚年生活靓丽起来,记住顾炎武的话:“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记住泰戈尔的话:“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俊美”我得爱自己,让自己来一次最美不过夕阳红。
 想爱自己,却也不易

  如何爱自己,还真是从来没考虑过。过去老人说:人生在世,无非”吃、穿”二字。那就从这二字上,开始对自己好起来吧。哪知实施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虽然现在懂得了爱自己的道理,但支配你生活的不是道理,而是在平常生活中,日积月累起来的习惯。心里学家认为,每个人一生将要上演的脚本,都已在我们六岁前后的经历中秘密写定,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他人生的蓝图。中国也有句古话:“三岁看老”。
    我小时家贫,穿衣的原则是:新老大,旧老二,补补连连是老三;在云想衣裳花想容的青春期,没有钱没有布票;在有点工资的时候,家有老的要赡养;有小的要培养。经济有限,没有能力充分考虑自己的穿着,也因而没有培养起自己对服饰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现在都没有逛商店,看时装的习惯,总觉得落花流水春去也,老了,有得穿就行了,年岁已大,买新衣穿不了几水了。有时想到自己是不是有些可怜,然而环顾四周,比我可怜的老人多了去了。
    现在许多老人,不讲究,不是没有钱,完全是过去苦惯了,失去了为自己消费的能力。
    我有个朋友,家境非常好,儿女都是精英、发家致富的能手。一天她从美国探望女儿归来,穿了一身奇装异服来到朋友中间,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我都没办法形容那服装的奇异,那众人眼光的不解。我们交谈起来,她说女儿衣服没有穿几次丢了可惜,就带回来穿。我心想:”你一个五十多岁的,有高级职称的女知识分子,穿一身美国青春少女的服装,不伦不类,不感到有失身份啊”不由暗自叹息。
    有个邻居,孤寡一人,七十多岁了,每月工资四千元左右,住在学校过去给她分配的福利房里,积蓄应当有些,可家中却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是是捡人家不用的;穿的是还是二三十年前的破旧布衣裳;一天她正在补一双廉价的破拖鞋,我生气地说:”何苦啊,你真打算人去天堂,钱留银行吗?”她也不生气,只说:”这鞋我穿惯了”。真有不少自虐的老人,思想还停留在艰苦岁月,已经失去善待自己的能力。
   还有些老头,先穿儿子旧衣服,再穿孙子旧衣服,不抽烟,不喝酒,年老没有牙齿,什么也吃不了,简直就是一个只会攒钱的机器。我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去年腊月去领工资,却意外得到一笔政府补助,一下子小包包里就有了近三万元。走在路上,心想今天得犒劳自己一下。走过琳琅满目的水果店,走过香气四溢的糕点店,走过形形色色的小吃店,却没有什么引起我的食欲,何况这些食品对我都是不宜。在一家有名的面食品店,我停留一会,只见许多食客面前一盘盘的锅贴,肉包子堆得老高,一碗碗鸡汤水饺,一碗碗鸡汤馄饨,散发着热气……都在津津有味的品尝着,怎么吃得下这么多?我真羡慕他们那么好的食欲,他们不用考虑血糖,不用注射胰岛素,能尽情享受美味。我犹豫一会,觉得还是严格控制饮食为好,一转过身就回到家,什么也没犒劳自己。过去老人说走近衰老的人不能吃是“口粮渐渐要满了”……
   每逢电视上映《舌尖上的中国》,年轻人看得兴高采烈。我却没有兴趣,照说退休了,应当研究一下烹调,善待自己的口,善待自己的胃。可是走在街上看到琳琅满目的食材,却觉得不知买什么好,专家一会说吃这个好,一会说吃那个好,我们能吃下多少?青菜一天两人只吃得下一斤,孩子把苹果一箱箱运回家,我老怕它烂掉,一天当完成的任务,两人分吃一个,多点都吃不下。
    我二十岁的时候心里老做美梦,等到有条件,我一定天天吃鸡蛋油炒饭,现在一天吃一只鸡也有条件了,可是却缺乏研究烹调的积极性,依然简简单单的清清淡淡的伙食,当然也还是注意营养的。有人问,你不把时间花费在衣食上,天天干嘛去了。虽然退休了,每天也还忙个不亦乐乎。
   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最近有一个教师写辞职报告说:”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一下在网上火了;还有位四川女教师给学生做励志报告说“世界这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她鼓励学生,努力埋头读书,声情并茂,也在网上火了。
想爱自己,却也不易

   我觉得俩位女教师的话,都有道理,又都失之偏颇,这里我不想多加议论。只说自己,人生除了事业,还有三件重要的事:读书、游历,锻炼身体。在我快要退休的时候,校长看我辛勤一生,一再要我去九寨沟公费旅游一次。其实我是非常爱玩的人,但却因为七事八事走不开,觉得来日方长。可是人生苦短,来日并不方长,一晃就到了自己不能独立游历的年岁,想去却无人陪伴,现在九寨沟已经面目全非,永远失去到那里旅游的机会。
   一个教师有丰富的阅历,又博览群书,是学生的福音,但在年富力强的时候,立业的脚跟没有站稳,完全抛弃工作去旅游?教师的职业特点,工作旅游是完全可以兼顾的。但当年我不懂得这点,现在想满足自己旅游的愿望,难于上青天。
   孔子当年教书时而在杏坛之上,时而在阡陌之中,一边游历,一边讲学。现在有些学校为了高考,几乎军事化管理,甚至取消了春游,让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外国学生往往自己周游世界。现在生活中唯一使我快乐的事,就是读书和旅游。为此我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财力。但我深深体会到:读书,旅游都要乘年轻;这两件事,常常使我感到力所不及,有的简直是办不到,譬如看世界。
   我有时间,我也有经济条件了,可以买书了,可以去旅游了,可以满足自己的心愿了,但是自然规律不许了。每天看报纸杂志,看名著,看电脑,不时写点博客,有朋友对我说,要善待自己,何必搞得自己这样紧张兮兮的。年老了,看一会微信,就眼睛发花看不清字,看书刊报纸半个小时就得休息;像这篇文章写作只要半天,但打字得花两三天。
   有人问:也不是为了立言、立德、立功何必这么用功,这不是自找苦吃,不爱惜自己吗?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基本需要金字塔理论:温饱、安全系数、爱、尊严、充满创造性劳动……
   我觉得我的读书,旅游,写博客,表明老年的我,虽站在人生边缘,但还在攀登,还在探索,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生命的欢乐,追求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感到充实和价值,这是善待自己,但是坚持不容易,我希望网络编辑关注我们这样的老人,对我们有所体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