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上,教师应该 面向哪个层次的学生?

 水含烟5083 2018-09-04

课堂上,教师应该

面向哪个层次的学生?

课堂上,教师应该面向哪个层次的学生?

文/刘宏炎

现在教育上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师课堂上应该面向“后进生”。他们认为面向后进生,重点抓好后进生就能使教学更有实效。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对于一个班机来说,特别是在统考

——强调班级整体成绩之间对比的情况下,后进生的成绩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的整体成绩(平均分),优秀生的成绩已经没有多大的前进余地了,而后进生前进的空间最大,所以抓好后进生可以最有效地提高班级成绩。

然而,如果对后进生加以研究的话,我们会认识到,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心理自卑。

二、自控力弱。

三、智力条件相对较弱。

四、家庭教育状况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

这几条是大多后进生的共性。后三点是先天产生的。家庭教育理念偏颇,往往造成对于孩子的要么过激,要么过放的教育现状;加之某些孩子先天智力较差,反应比较慢,造成家长对孩子辅导的厌倦;自然形成某些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教育的疏忽,结果致使形成孩子注意品质过低,自控力弱,这就更加重了学习的困难程度;最终结果是学习的品质越来越差,成绩越来越低,久而久之造成学习上的心理自卑。而这几条在无法改变得情况下,教师片面重视后进生,而将讲课重点更多放在他们身上,往往造成以下问题:

1、后进生受宠若惊,进入思维“死胡同”,甚至暂时性失忆;

由于后进生反应较慢,加之自卑心理等原因,在教师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他们身上时,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成为班级瞩目的焦点,最习惯性的心理反应就是收缩,关注自己的行为以及言谈举止,担心自己再次成为大家的笑柄,这时,他们的思维已经没法正常进行了,任何教育都将没有效果。

2、为使后进生接受知识而有意延长授课时间,造成优等生和中等生注意的转移;

在课堂上,由于教师关注后进生的接受情况,如果一旦发现后进生不能接受而放下手中本应该向下进行的课,重点放在对后进生的指导上,在班级授课制的中国教育现状下,全体同学共同接受教师的讲解,教师“牵一发”而动班级“全身”。教师关注后进生了,就免不了要将课内容重复回来,这样前面已经接受了这些知识的优等生和中等生就会感到乏味,结果造成课堂的混乱,对待后进生的单独讲授往往也没法进行。

总之,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下,要使后进生能够当堂接受除非有以下条件:

一、分层教学。将接受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一个班级当中,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师的讲解片面重视某一部分学生,而能最大限度地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度。

二、放弃另一部分优等生和中等生,给他们单独布置一些作业,然后单独面向后进生——其实这样的班级授课已经不是纯粹的班级授课了,而成了后进生的班级,往往造成“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优等生不能在共有的时间里接受巩固好知识,后进生虽有进步了,但也无法挽救班级整体成绩!

综上所述,教师将最后复习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后进生身上是对的,但不能以放弃优等生和中等生为代价,也就是说,不能靠班级授课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班级授课之外的思想转变才是实现后进生进步的最有效办法。

我记得一本教育著作当中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一个学生成绩的好赖,最关键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正确了成绩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为什么有些教师靠体罚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实现了学生态度的“不得不努力”这一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