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电影的力量(1):科学家PK“戏子”

 艺术人生之理 2018-09-04

 

 

1,

 

对人类有好处的许多东西,都和“撞击”有关。

 

好吃的东西,最早主要也是靠“撞”出来的,原始人用石头、用木棍、或者直接用自己的拳头“撞击”动物的身体,直到把好吃的猎物撞死、撞伤,然后抬回部落里用再用两块石头撞出火花,点燃篝火烧烤,烤熟之后再用之前“敲击”——另一种力度的“撞”出来的石刀,将肉切割、分配,大家就都吃上鹿肉了。

 

除了吃之外,人们又要寻求其他的各种“舒服”,比如许多美好的声音,大多是撞出来的,我们只需要看各种乐器的演奏就知道了,敲锣打鼓就是撞击,拨动琴弦也是一种轻微的对空气的撞击,吹拉弹唱,从字面上就能感受到各种撞击。

 

给人引发无数联想和启迪的大海,亮点在波浪,它们也是海水自我撞击产生的,层层叠叠,此起彼伏;比海稍次一点的是江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撞击的力度达到某种极致时,还能爆发小宇宙——比如大型粒子对撞机,据说能把小粒子再次撞得分裂,释放巨大能量,由此还能产生黑洞、反物质什么的—宇宙的诞生和这些有关;

 

2,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感动,除非你是一个冷血动物。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冷血”的人,只是这类人习惯掩饰自己被感动而已。

 

感动是一种激情状态,会点燃人们的内心深处的火花,以至于全身都被“燃烧”、兴奋而接近“沸腾”,对世界、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人们在生活中受到的感动是不经意的,不期而遇的,而既然这种感动既然这么有正能量,能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这肯定对所有人的生存与合作都有好处,于是就开始有了专业化创造感动的方式,也就是各种艺术活动,比如早期的绘画、音乐、舞蹈、诗歌,再到后来在这些基础上产生了更加综合性的艺术,比如戏剧、电影。

 

近年来,电影是感动人数最多,给人们影响最深的艺术形态,它也由此形成了最大的产业和全球市场,某一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大出口产品就是电影。

 

有几部片子曾经深深地感动了我,事实上也几乎影响了我的人生态度和,激励着我的希望和信心,比如《加州之王》、《斗牛士》、《幸福终点站》、《跳火山的人》,它们很有力量,能帮助我克服“黑暗气场”的侵蚀。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曾经深受感动的电影,都能从某些电影的故事,或者仅仅一句台词中获得过强大的心灵支撑与启迪,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电影的力量究竟是什么?这种力量从哪来呢?

 

 

3,

为什么人类都很享受各种感动?因为感动是一种特殊的思考状态,这种状态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实际的好处:

 

其一,能在感动中对某些思想和观点留下深深印象,这就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记忆效果,节省了人们想努力记忆某个事情或者思想的时间,比如你回忆起自己前半生经历的话,总是最先浮现那些感动时刻的点点滴滴,这就说明感动能帮助人迅速提升记忆力,而被遗忘的大部分事件,应该就是当时没有感动你的那些琐事;

 

其二,在感动状态下,人们能更容易地颠覆掉自己的某些固有观点、轻松地扭转某些惯性思维,而这些固有观念是人们需要去覆盖和扭转的,但是我们知道,很多根深蒂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被自我扭转,但是如果某种崭新的观点能让你感动的话,它就会瞬间覆盖了旧的观念、占据你思想世界的上风,顺利帮你达成自我更新的一种“学习”目的;

 

4,

人的意识本质上也是一种“电流”现象,只不过这种电流流动的过程和脉络特别复杂,由上百亿个神经元细胞的开合连接共同决定,所以人们一想事情,从物理学角度看大脑中的运动,就像是数亿条电流此起彼伏地在利用上百亿脑细胞为“据点”勾画着某种“地图”,人们思考的过程,脑子里浮现的种种画面,都是电流勾画出来的“地图”。

 

其实我这个说法并不是比喻,而是科学事实,有兴趣的可以去翻阅一下神经生理学之类,人类的神经系统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发电站”以及复杂无比的“电网”,基本单位是数百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细胞既能产生电流,又成为超级电网中的一分子。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接收新的思想,借鉴新的观点,而且也要不断地进行积极思考,不然无以解决接踵而至的生活压力,无以迎接世界的挑战,所以,每个人的大脑需要不断地用“电流”来勾画形形色色的“地图”。这是从物理角度来看人类的思考活动。

 

一个表达者,无论你是科学家,还是作家,或者是导演,或者是音乐家,都需要把自己的认知成果向别人表达,以奉献给社会某个价值。

 

那么作为一个表达者,需要同时完成两个任务,一个是能让对方,也就是受众的头脑中出现电流画地图的过程,这说明某种思想、某种资讯或者观念在对方大脑中准确呈现了,但是呈现并不等于被接受,因为对方大脑中还可能同时存在其他与此相悖的无数种其他观念和资讯的记忆,这些记忆信息也是曾经被电流勾画过的地图,它们被储存下来了,成为一个人行为和决定的参考信息,每个人在每个事件面前做出什么选择——包括态度、情绪和计划上等不同层次的选择,都是看哪一种记忆信息的强度压倒了其他信息。

 

这就需要电流在”勾画“一个”地图“时达到某个强度,这种电流强度表现为人的“激情”,相反的状态是平淡,或者消极、乏味、无聊等等,在激情状态下,也就是电流强大时这种地图会对其他记忆形成压倒或者颠覆效果,也就是会影响到人的选择。


戏剧和电影,其实就是通过“故事”来酿造这种撞击,给人们的激情和感动创建了大脑世界中的“电流”的海洋,又巧妙地推波助澜,让观众脑海中掀起一阵阵的情感和思想的“惊涛骇浪”,趁着人们被感动和陶醉的时刻,迅速传达了作者所珍视的某个主题思想。

 

5,

人类有两种认知,一种是规律认知,一种是审美认知,前者是科学活动,后者是艺术活动,如果用人类认知活动在大脑中的电流活动来看,科学的规律认知更强调大脑中用电流“画地图”的准确性,也就是严谨,而艺术的审美认知则注重电流的强度,也就是激情。


从认知对人类生活生存的意义来看,在这两种认知都有其重要价值,而且会互相促进,并非相互对立的关系。科学的探索需要艺术认知来强化和推动,艺术认知也需要科学手段和工具来提升。

 

换句话说,科学的思想需要艺术手段来传播和推广,才能更快,也更清晰地留在人们脑海中;而且,人们也需要艺术的思维来认知这个世界,才能充满希望和热情、勇气和信息,也就是所谓正能量。

 

所谓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是在做这两种认知上都有足够积淀的人,我们熟识的很多科学家,他们本身艺术素养很高,比如爱因斯坦小提琴拉的就很好。而很多艺术家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很高,比如达芬奇,既是美术家也是发明家,也是数学家、化学家。当代最伟大的电影导演,《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主创——詹姆斯卡梅隆同时也是美国太空总署的高级顾问。

 

所以,认知水平不高的人,往往是既不懂科学又不理解艺术价值的,这些最喜欢拿心目中模糊的“科学家”来贬低电影界工作者,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演员在传达戏剧内容和电影艺术中所担负的重要作用,所以才会言必称“戏子误国”,其实他自己可能连食盐的化学名是氯化钠都分不清楚。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表达的欲望,都想通过传达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认知成果,以获得某种“存在感”,但是前提是自己的认知能力要达到一定水准,自己表达的信息和思想内容要有一定的“营养”,对他人有启迪、有帮助的基础上再寻求“感动”,不然的话整天只热衷于刷屏博同情,热衷于拉票式的表态,这种近乎疯狂的表现欲最终只能沦为“带鱼”式的浅薄煽情和误导群众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