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绛帐(作者:严晓霞)

 宽容532 2018-09-04

故乡绛帐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小桥流水,只是关中平原一个普通的小镇,但却是一块人文历史厚重的沃土。

离开绛帐已经三十多年了,无论是在杨凌上学还是在宝鸡工作,因为没有走远,从心底里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的怀抱。每当穿行于西宝高速、陇海铁路或者高铁路过绛帐,我总会透过车窗深情眺望这片喂养了我童年时光的土地。关注着故乡的兴衰、沦陷和崛起。绛帐对于我已经成为一个温暖的符号,是我安放乡愁的地方,也是我沿着时光之河逆流而上的终点。

对于绛帐,史料有记载,民间有传说。史载,5000年前的绛帐属于邰氏属地,从《诗经》中走出的姜嫄在这里履巨人的足迹而生弃,弃教民稼穑,尧尊其为师,赐名后稷,封地于邰,中心地带即与绛帐连畔种地的姜嫄村。因此绛帐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深谙耕种之术并薪火相传,使得绛帐自古就是扶风的小粮仓。

小时候,只知道绛帐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父母教我写故乡的名字,就不厌其烦的告诉我绛帐的由来。我只知道在东汉有一位老学者曾在小镇上支起绛色的帐篷授书传薪,于是故乡便有了“传薪草”的神话故事,于是故乡便有了一个富有书香气的名字:绛帐。

曾经不止一次穿越历史的尘埃,数阅经典拜访东汉那位德高望重的圣人,在字里行间追寻他的风骨遗训,感谢他千年前在我的故乡设帐传薪,使绛帐此后经年一直成为方圆百里的文化商贸中心。自汉代始绛帐的渭河码头就成为南来北往物资交易的集市,船只运载的不只是货物,还有思想和文化。马融足涉大江南北,弟子广布天下,他能辞官回乡在绛帐设帐讲学,教化四方,是家乡人民的福气。传说他的授课方式特别浪漫,寓教于乐:长生高卷,施绛砂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诗人刘瀚芳《绛帐》诗云:“风流旷代夜传经,坐拥红妆隔花屏。歌吹祢今遗韵在,黄莺啼罢酒初醒”,极尽后世对马融的敬仰之情,留下“孜孜不绝,千古流芳”的佳话。

与绛帐一河之隔的横渠是北宋大儒美学创始人张载的故乡。王安石变法之后拒绝新政的张载辞官回乡,他仰慕马融从渭河南岸涉水而来,在讲经台叩拜大儒,“俯而读,仰而思”,在此打磨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祠有楹联:“ 近马账而传经贬愚汀顽百代均沾化雨,坐虎皮以讲易道明德立群论共被春风”,他的关学思想与马融有着一定的渊源。

民国初年绛帐建成扶风县近代史上第一个私人创办的学校义成小学,开办三十年间,秉承马融遗风,没有向学生收取学费,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义成小学是我的母校春光小学的前身,童年时光有幸在马融传薪之地绛帐老街幸福的度过。源于明清的繁华,曾经长久的吸引着一个小女孩初涉人世好奇的目光。作为方圆百里物品集散地,商埠云集,每到集日,十里八乡的乡亲赶往这里进行商品贸易活动。忘不了牵着奶奶和妈妈的衣襟,在绛帐老街的百货商场用布票扯上一块花布做件新衣裳的喜悦;忘不了跟着爷爷用粮票买到百吃不厌的点心和糖果时的欢欣;忘不了北门楼附近的国营食堂里,羊肉泡馍的香味在那个物品极度缺乏的年代如何刺激着我的味蕾。

绛帐商业文明的火焰随着工业文明一起跳动,一起兴衰。扶风毛巾厂曾经是绛帐老街上最大的国营企业,因与我们家为邻,从小目睹衣着鲜亮、烫着卷发的女工和着工装依然风流倜傥的男工人如何引领绛帐老街的时尚。在那个文化生活单调的年代,每到周末去毛巾厂看电影成为我和小伙伴们最大的期待。在毛巾厂那黑边白幕布搭起的露天影院,我看到的不仅是当代最好的电影,还有自认为前沿的思想和文化。去毛巾厂上班成为许多农村女孩子的梦想,两个姐姐都在毛巾厂上班,逢年过节总会带回来她们的福利毛巾,还有作为次品处理的毛巾,于是打我记事起,在许多家庭合用一条毛巾洗脸的时候,本来爱干净的父母已让我们姐妹实现一人一条彩色毛巾洗脸,在物质匮乏的70年代,这种奢侈优越的感觉一直让我无比温暖和幸福。80年代初,因为外出求学,未能目睹毛巾厂如何走向衰落,只知道,毛巾厂倒闭了。工人下岗,机器锈迹斑斑,毛巾厂在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大潮到来之际未能实现华丽转身。曾经为毛巾厂的工人们而发展起来的三产服务业也随之关门,村民们自产自销到厂门口的鸡蛋和新鲜蔬菜没有市场了,绛帐老街此后更加萧条。

当贾平凹乐此不疲的写他的商州,当余秋雨忘情的写他的余姚时,当从绛帐走出去的王世雄、张浩文、马友庄等老师以及张新浩、刘省平、扶小风等现代风流学士以不同的文学体载,叙写绛帐这块土地的历史风云,她的苦难兴衰,我一直怯于自己的拙笔,怯于自己的文思浅陋,难以书尽对这块土地的挚爱。因为她尘封的历史因年代久远对于我终成遥远的绝响,那些保存于典籍中的历史碎片残缺不全,留下我永远无法企及的想象空间。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越过城市的喧嚣,我惯于沿着时光之河逆流而上,用手中的拙笔叙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写对她的思念和眷恋,那些封存在绛帐里的乡愁,成为我所有作品的主旋律。

曾经,绛帐火车站是陇海铁路上的重要站点,南来北往的乡党们在此踏上漂泊他乡的路途,这里也是他们寄存乡愁的最后驿站。在绛帐火车站的站台上总会见到失散多年的发小、闺蜜,破旧的站台成为游子们交流感情的平台。随着铁路体制改革和高速公路的发展,绛帐火车站停靠列车越来越少,最终被边缘化。我是如此的不忍火车站的萧条,不忍绛帐老街曾经的繁华褪去,但是历史总是如此无情。其实所有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也许绛帐的衰败只是变革中的中国一个缩影。

如今,绛帐北临佛门圣地法门寺 ,南接汤峪口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临杨凌国家级高新农业产业示范区,流淌于绛帐怀抱的渭河滋养着两岸的绛帐儿女。法汤旅游专线、陇海铁路、高铁、西宝高速、西宝南线等穿越绛帐而过,刚刚列入国家重点镇建设规划的绛帐,又成为不可或缺的新节点,承载起新的希望。 

旨在传播马融文化,弘扬大儒精神的“传薪楼”,成为绛帐新的历史地标,也赋予绛帐新的文化内涵。甲午年暮秋时节,有幸登上传薪楼,临风眺望故乡。远远近近的村舍披上希望的新装,正在追赶着城市的速度,模仿着城市的模样而遗失着自己,多年以后最终将成为城市的山寨版,让游子心中的故乡彻底的沦陷。传薪楼四周,刚刚播下的新麦还未萌发新芽,但在我心中已经扬花抽穗,泛起麦香。绛帐工业园内建起的今麦郎、建忠方便面厂,把绛帐的麦香、游子心中的麦香传给全中国。变革中的中国,一切都在飞速巨变,感谢故乡,为远方的游子守着这亘古不变的麦香,让我们循着麦香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