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耐庵:兴化人的骄傲

 昵称58947802 2018-09-04

  水浒传为什么叫水浒传?


  为什么不叫水泊梁山英雄传?


  皆因兴化无山,地势平远所以叫水浒传。


  兴化古时四面沼泽,唯有水路通往运河。施耐庵是张士诚谋士,从兴化一直打到苏州,因张士诚不听施耐庵劝阻留恋苏州繁华导致失败,施耐庵隐居兴化写下了千古名篇水浒传。


  施耐庵在书中给自已安排的一个角色,梁山军师智多星吴用,也写出了施耐庵对张士诚兵败的黯然,兴化的得胜湖有地名东浒,西浒,水浒巷印证了施耐庵熟悉兴化。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走近兴化,读懂水浒,了解施耐庵匡扶正义,救国救民之心。施公千古亦。


  《水浒传》是一本用兴化话写成的——“兴化方言的活化石”


  施耐庵是地地道道的兴化本土人。到过江南,投奔过同乡张士诚,后来又再回乡里。


  里面的“兴化老方言”词汇,比比皆是:


  掇——搬


  “那后生爬将起来,去旁边掇条凳子,纳王进坐”(第2回)


  不曾——没有


  “要问我买些酒吃,我又不曾卖与他”(第16回)


  攩(音:汤)——遮挡、防御


  “且把酒来攩寒”(第三十二回)、“冒雪攩风,迤逦前行”(第89回)


  撧——折断


  “(鲁智深)跳上台基,把栅剌子只一拨,却似撧葱般拔开了”(第4回)


  噇(音:床)——常用贬义词去指责对方在“吃喝”上表现的形态,一般解释为无节制的大吃大喝


  “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的烂醉了上山来?”(第4回)


  活泛——灵活、宽松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第7回)


  团团——四周围。


  “两只船厮跟着在湖泊里,不多时,划到一个去处,团团都是水,高埠上有七八间草房。”


  巴——爬


  “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岗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第16回)


  杌子(音:物,读第二声)——一种四方形矮凳子


  “宋江便向杌子上朝着床边坐了。”(第21回)


  ......


  兴化能出施耐庵这样一个历史名人,实在是兴化人的骄傲!


  施耐庵墓始建于明初。他客死外乡,后归葬故土,是他的后人尊崇他们的先人让他永远地魂归故里。


  施耐庵墓园在兴化东北新垛乡施家桥村,墓区总占地一点一二万平方米。走过一座汉白玉拱桥,这里原先河网纵横,芦苇荡一望无际。在苇地中间,原来有个土墩,据说就是施耐庵结茅写作《水浒》的旧址。


  施耐庵的后人散居于兴化的大营、新垛、合陈及大丰的白驹镇等乡镇,每年春天,施氏族人都从各地集中到墓前祭祀拜谒。塑像南面,是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河边生长着密密的高过人头的芦苇,清风徐来,银白的芦花随风摇曳,发出瑟瑟声响,彷彿苇丛中埋伏着万千兵马。


  施耐庵元元贞二年(一二九六年)生于兴化一个船民家庭。祖籍泰州海陵,鼻祖世居兴化,后迁苏州。晚年为避战乱,又迁回兴化。


  从小家贫,却极勤奋用功。十九岁考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二十九岁赴会试未果,投奔山东郓城刘本善,任郓城训导,其间考察过梁山。元至顺二年,三十六岁时上京应试,终于天从人愿,秋闱一举告捷,得中辛未榜进士。发榜后,在拜谢师友中结识了同榜得中的浙江青田人刘伯温,两人常在一起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钱塘担任县尹。


  履职后,发现做任何事情需得到元人批准,十分不得志。看着元人作威作福胡作非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处处受掣肘,致使他反感仕途,与官场格格不合,不愿昧心事权贵,做了两年县尹,因触怒元人,愤然弃官归里。决定办学授徒,闭门著述。


  施耐庵弃官后,深感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自己有志救民,却无处展才。元惠宗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其属下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张士诚从兴化一路打到苏州。由于意见不合,施耐庵辞别张士诚,带着门人罗贯中继续四处游学。


  一天,他路过书铺,看到不少手抄元人话本,其中有一本《张叔夜擒贼》,是讲梁山泊宋江等三十六人故事的。被一下触动,便买了回来,再三研读思考,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泊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糅和,进行一次再创造,写出一部《江湖豪客传》。终于下定决心,办学授徒之余,著书济民劝世。他特地请画家按照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临摹成三十六张人物画像,挂在他的屋里,时不时观照,以激发想象。


  多年后,他的同科好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已成了开国功臣。打听到施耐庵隐居在江南乡野,忙向朱元璋举荐。朱元璋特派刘伯温两次前往召请。施耐庵闻讯机智地避开或坚辞或婉辞,他已经沉浸在他的写作里无心他顾了,曾惹得朱元璋对他很是不悦。


  元末社会剧烈动荡,为了躲避战乱,完成他写书的夙愿,也唯恐朱元璋再来征召,施耐庵在好友的帮助下,带着罗贯中举家过江迁回老家兴化。圩荡兴化,地处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确是隐居好地方,可以不必担忧干扰,潜心著述。当时,村西沟岔纵横的芦苇荡中,有一片高高露出水面的土墩,施耐庵以此为梁山泊,常和罗贯中一起,乘着小船,登临其上。据说,《水浒传》中许多景物描述,多取材自周围自然景色,梁山好汉的人物原型,则许多取自张士诚的部下。


  《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很快便在民间传抄开来。据民间传说,刘伯温奉命寻访施耐庵时,发现了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朱元璋看后,认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当地官吏逮捕施耐庵。书稿一出世即成禁书。施耐庵被关押一年多后被释放,身体已经不行。虽有学生罗贯中的帮助,返家途中染病不起,终于客死淮安。尽管有民谚:“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统治者怕人民看了《三国》多谋略,看了《水浒》会造反。但禁不住民间野火春风般流传。


  《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以描写农民造反为内容的巨著。诚如蔡公杰所言:“夫稗官野史之流,传宇内者,莫不宣扬统治者之丰功伟绩,其为人民一伸积愫,而描写反抗情绪者,殊不多见,有之,惟《水浒传》一书而已。”胡适则整体评价:“《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大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