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教育,经历便是经验

 走过阡陌 2018-09-04
     9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23岁,来到南京。

​  大哥大嫂离婚,14岁的侄子成了我心头的一件大事,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所以是跟着我一起,在西宁生活和成长,我对他的疼爱超过所有人。他上学很早,小学又是五年制,14岁不到就已经初中毕业。年纪小的好处是:听话,爱学习!在西宁,成绩稳居班级前三名。另一方面,年纪小有很大的不好之处,那就是:不懂世事!除了成绩,对其他事情一无所知——人情、感情、理想、目标等等,都处于懵懂状态,毫不夸张地说——无知!

   父母离婚,对这个无知的少年来说,影响之大,完全在预料之外!于是,我这个小姑,心心念念地就想着要把这孩子带在自己身边,给他温暖和关怀,心底里涌出的感觉复杂到无以言喻:同情、怜悯;同时也有对他父母的憎恨,认为他们太自私,完全无视这个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

   全国教育看江苏!我正在南京落下脚跟,我认为,只要把侄子弄到这边来上学,将来回高原去参加高考,一定会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很顺利地,侄子成为了苏北一所名高中的旁听生,自费,一年的学费将近三千元,是我三四个月的工资,在校外租住,吃住费用全部交给房东,给他很少的零花钱。而我的工作在省城,并不能时常去看望他,我未来的婆婆每周从乡下去给他洗衣晒被。

   本以为自己多么强大,替父母、兄嫂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帮他们把家庭的长孙送到了一所相当好的高中,将来,他一定会出人头地的。殊不知,侄子在到了这个人才济济之处,便成了凤尾,年龄、独立能力、思维方式都显示出了幼稚的一面,成绩在班里比倒数第一还差许多——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在他身上得到了详细的诠释,导致这个孩子开始厌学,热衷于游戏厅,由于是旁听生,我们委托的老师也管不住他脱了缰的绳,终于打击了他在西宁时所有的骄傲,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表现出的是一副忧郁和困惑。

   而我,不得不在一年多之后的高二下学期,将他送回西宁,高中毕业,他仅仅考取了一所普通的大专院校,完全可以在西宁上学,可是他又选择了外地,跑到青岛去读了三年大专。我后来分析过他的心理,大约是一直在逃避,自我感觉一个人在外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加之有两年高中独立生活的经历,虽然并没有把独立这件事做好,但他感觉自己是强大的,一个人是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所以,他选择离开家人,独自闯荡。

​   好在,一切还算按部就班、顺理成章,没有太多挫折,大专时期成绩平平,专业平平,毕业之后仍然来到我身边,工作平平,成就平平。苦过,累过,穷过,努力过,成家立业,也就这样自己挺过来了。

   若干年后,侄子陪着我,把他的表弟——我的儿子送进了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男生公寓,遇到一位来自徐州的舍友,我看着他,瘦瘦小小,干干净净,茫然无措的举动,突然从心底冒出一份怜悯,那感觉与十年前十分相似,徐州到这里不过一小时高铁,况且他还是由父母安全送到这里,过年过节还可以回家去。可是西宁到这里,十年前,那可是两天两夜的火车加汽车才能抵达的距离!那小小的小孩子,心里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度过了那可怕的两年?那一刻,我倒抽了一口气——一种懊悔和内疚的情绪绕上心头,骤然间发现自己犯了大错,我反省很多,思量很多,原来是我害了侄子,还有他的父母,我们这些大人,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各自做着各自的打算,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我的年轻不懂事,帮了倒忙,不但没有帮到他,反而还害他失去自信。侥幸的是,他还没有学坏,没有走上另一条更坏的路,这一点,必须要感谢他自己。

   在侄子这件事上,内疚之情或许会伴我终生,他成了我教育儿子的一面镜子,初中三年,我总会让儿子有意无意地多照顾那个徐州的舍友,尽管儿子说他连袜子都洗不干净;这也养成了儿子喜欢助人为乐一个优点,尤其在生活上,很会照顾同学,高中以后更是把宿舍管理的井井有条,成为了学校宿舍管理员老师的好帮手。

​    对侄子和儿子的教育经历,令我在研究青少年心理方面增添无限激情,成就了我一份独特的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