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务反思|5张PPT陈述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合作

 失踪的壁虎5uaj 2018-09-04

身处不外江湖

心处皆存梦语

一般情怀

千百般面目

这里是社工的风陵渡

且尽饮

忘风雪


 
 

礼拜二

西    ·    江    ·    湖


社区社会工作手法是在内陆运用最为广泛的工作手法。由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多元化、复杂化与层次化,使得“合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社工们常挂在嘴边的“资源整合”、“资源链接”,以及所熟识的“资产为本模式”,其实都在强调合作。合作就是一个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互动过程。


本周礼拜二就用5张PPT陈述关于合作的反思。


NO.1

为什么一定要合作



首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厨子的困境


一户有钱人家的主人最近得了厌食症,自家的厨师们束手无策。于是主人张贴了告示,重金招募能治愈他厌食症的新厨子。这天有名新厨子来应征,新厨子的师父专治厌食症,并留给他一本食疗食谱。主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让新厨子来试一试。

第二天一大早,新厨子揣着食谱自信满满地准备开工。这时却发现有三大难题摆在自己的面前:

1、采购食材所需的钱袋子还由老厨师甲保管着,没有给他;

2、厨房大门紧锁着,钥匙在老厨师乙身上;

3、帮厨小伙计今天都和老厨师丁出门了,就剩他一个人。


新厨子一下傻眼了,空有食谱有何用,饭菜还是做不出来。

 

社区社会工作者往往会陷入“厨子的困境”。作为政府购买的第三方进入到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是有限制的,工作内容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始终要不断地适应和改善工作条件。而适应和改善工作条件不能自己蛮干,还得寻求合力。这就是为什么社区社会工作者一定要具备极高的“合作意识”。


NO.2

合作意识上的最大误区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我们应该倡导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建立合作关系,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工作者与他方不可能在合作中处于平等地位。


因为从目前的购买结构来看,还属于“买方市场”,社会工作的服务购买方占有主导权,处于优势位置;服务接受方次之;而服务提供者处于相当弱势的位置。处于弱势位置的一方不可能真正要求处于相对优势位置的各方与自己平等对话。


社区社会工作者常常会在心里产生“凭什么”的疑问。例如“社区凭什么要求我们做一些‘额外’工作”、“你们不专业,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我们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凭什么你就高人一等的样子”、“我在运营服务中心,你拼什么横插一脚”……

如果我们抛开这些“凭什么”,多思考“真的是这样的吗”,可能就变成“我们被要求做的工作真的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的‘额外工作’吗”、“其他人真的就不专业了吗”、“我们真的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吗”、“社区服务中心真的是我们独自在运营吗”……


要走出合作意识上的误区,就需要社区社会工作者认清自己的处境:


1

尊重对方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承认对方的工作是“有效的”,避免专业主义;

2

承认自己的弱势地位,明白被购买方应尽的责任义务,在每个环节都必须重视“客户”体验;

3

社区服务中心是一个开放平台,认清自己并非平台本身,也不是平台的拥有者,只是平台的暂时代理人;作为第三方服务者,只能在平行的轨道上陪伴社区成长发展,不要深植于社区皮肉中,移除必留疤痕。


NO.3

合作风险:以小博大——主权转移



经费不够怎么办?

拉赞助啊!

没有场地怎么办?

找人借啊!

人手不够怎么办?

动员志愿者啊!


这就是大多数社区社工眼中的“资源链接”,表面上看上去是社工的强项,其实也是让社工不断沦为弱势地位的因素之一。


【举个栗子】


社区社工计划开展一场社区流动人口的小型运动会,以增进参与者的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预算仅有2000元,为了将运动会办得有声有色,社工决定“拉赞助”。幸运的是有家企业愿意赞助,2000元规模的活动瞬间提升至30000元。社区两委得知后也积极响应,赞助企业专门委派了工作组参与策划,然而在合作过程的推进中,社工逐渐意识到“失控”了,活动服务对象被替换,活动目标完全偏移,此时社工又骑虎难下不得不将活动进行到底。


在股票市场上,散户要谨慎投资那些主力强烈控盘的股票,因为你很难按照常理推断后市的走势。同理,在合作中,社工要谨慎与实力悬殊较大的对象建立合作关系,因为凭借你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合作是一种理性选择,不会轻易受到道德或情怀的绑架,其本质是“等价交换”,产生的结果是“相互支持,相互制衡”从而实现共赢。因此,建立合作时除了要考虑可以从对方手中得到什么之外,更需要考虑自己有什么可以避免被对方完全操控。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老是妄想以小博大,更不要企图“空手套白狼”。比你资源丰富的人多比你更高明。


NO.4

合作风险:盲目合作——产生冲突



合作对象“争宠”的现象想必社区社工并不陌生。

“争宠”一词虽不妥,但很形象。


【举个栗子】


社区中有多个老年人团体,例如老年广场舞队、老年腰鼓队、老年太极操队,社工认为与现有的社区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共同发展老年人服务。然而设计很美好,现实较残忍。建立合作之后,各团体的老年人轮番上阵,有的来向社工“告状”,投诉其他团体如何不妥;有的来向社工“示好”,表明“我们两个是最亲”;有的来“问责”社工,质疑社工“偏心”。原本相安无事的社区团体却上演起了大型“宫斗剧”,让社工苦不堪言。


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立合作时缺乏前期评估,抱着一厢情愿的态度盲目合作。要避免这样的风险,社区社工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评估,并且做到以下两点:


1

与多个合作对象建立联系时,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张网,所有联系都是交互的,而不是单线的;

2

在这张网络中,切勿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永远铭记自己是第三方,是辅助和陪伴的角色。


NO.5

合作风险:缺乏规划——合作烂尾



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是“必要”。第一部分已经阐述了为什么要合作,是因为“别无选择,唯有合作”。

检验合作能力的是合作质量而非合作数量。不要一味追求合作的数量,因为合作不是一次性交易,是一个持续的关系维护过程,维护关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维护的关系越多,你付出的代价就越高。

合作是个动态过程,在持续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例如合作双方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等,都会影响最初的合作模式。


【举个栗子】


志愿者舞蹈老师在社区舞蹈课堂志愿工作两年了,也连续两年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最近志愿者老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消极应对课程,甚至已经在社区里筹备收费的舞蹈班,更是明确提出不会再志愿教授舞蹈了。社工不明白该怎么办,原本合作很愉快,现在为什么要“拆台”。


其实并不是对方“拆台”,是社区社工缺乏合作规划。合作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有层次、分阶段的,并非持续重复、一层不变、牢固万年。为什么志愿者会流失?为什么合作单位失去新鲜感了?为什么服务对象态度冷淡了?因为他们看不到与你合作的未来蓝图。要避免这一点风险,就要求社区社工必须制定合作规划,规划至少包括:


1

我要与谁建立合作;

2

我要与之建立怎样的合作;

3

我要通过哪些手段保障达到预期的合作目的;

4

我怎么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



“合作”是一个中性词,别把它当“褒义词”。希望本周的实务反思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示,理性对待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