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欣赏(写作)的三个要点

 wshiqing 2018-09-04

近读古诗词,发现了几个共同的特征,兹归纳为三个欣赏要点:

一、往大了写,越大越好

1)写地域空间,极尽想象和概括能力,空间极其广阔辽远,高可接天,远可万里。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如“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写时间跨度之长,横跨若干世纪,乃至盘古开天地: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如“一上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如“古人不见今时月,金月曾经照古人”,

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如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为宙,空间和时间构成了宇宙总体。人生天地间,必然对宇宙有所认识,有所感悟。古诗词所描写的这种辽阔的空间和久远的时间,恰恰与人对宇宙的感悟相契合,寥寥数语便在读者的眼前勾勒出宇宙的具象,读者怎能不为这样的诗句所感染,心胸又怎能不开阔。我们说古诗诗词之美,美在何处,美就美在其意境的辽远和广阔,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大美是无法说的,但是不说,不描述我们又怎知其美,古诗词中关于空间辽阔和时间久远的描写,突出了读者意识深处隐约存在对大美的感觉,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二、往小了写,往细处写,写情景、写神态、写细节,越细越好

如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如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如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话,叫做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谓滴水藏海,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对细节的描写,其实也是往大了写,小也能见整体,见全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仅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就勾勒出诗人的隐讽态度。“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三、借用和评点历史人物,或褒或贬,或类比,或提出希望,或发出人生感叹等等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范蠡功成在何处,五湖波上一扁舟”

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历史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而历史中的人物则成了历史中的主角,这在中外历史中心莫不如是。古诗词,作为褒贬时弊,抒发作者情感、抒写对外未来期待的载体,必然会涉及历史人物,历史典故,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古讽今、或是以古鉴今,都能起到事半功倍,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更为有意思的是,同一历史人物,不同作者入诗,选取的侧重点亦不一样,有时褒贬甚至截然相反的。同样对西楚霸王项羽,李清照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毛泽东则发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命令,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空间往大出写,细节往小处写,大可包含天地,小可滴水沧海。古诗词在在有限的空间(寥寥数字),创作出无限的意境,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典故的运用,在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给读者以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启迪。

品读古诗词,善莫大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