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书画专业媒体书法家作品展——孟会祥

 d大羊 2018-09-04

全国书画专业媒体书法家作品展

李世俊

李    一

王荣生

胡传海

朱培尔

张公者

梁永琳

李月贵

孙稼阜

康守永

姜寿田

孟会祥

毛 羽

兰干武

杜大伟

李文侠

蔡树农

袁卫平

顾 工

郑寒白

葛世权

张 波

李金豹

杨中良

魏开功

齐玉新

陈明华

李 阳

丁 剑

车帝麟

朱中原

秦金根

黄俊俭

樊利杰

杨 勇

贺 进

刘 光

郑淑万

王九玲

辛旭龙

吴川淮

王立翔




(排名不分先后,名单继续添加中)


这是一群极有活力又极有思想的书画专业媒体人,他们见识广博、嗅觉灵敏,采访过不知多少业界的名家大家,深研过不知多少书法史论。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二三十年的媒体经验,从当初的爬格子到如今的敲键盘,文章、著述摞起来也是一座小山的高度。这高度里,有他们对历史的探寻、对当下的审视、对未来的思考。借助媒体平台,他们不仅抒发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到理解,更辛勤耕耘,把有价值的书法艺术成果传播给广大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其实,他们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书法家,不曾松懈地进行着创作实践,只不过因为恪尽职守地躬耕于为人作嫁的天职,没有大把的时间用于书写,只能集腋成裘,积攒零碎的时间探索笔情墨趣,但是经年累月,成果颇丰。尽管他们作为书家的名气多被媒体人的名气所遮掩,但是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却不容忽视,汇总起来,更是一道亮丽独特的艺术风景。


他们是中国书画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

他们是中国书画成长的记述者、批评者、引导者;

他们是中国书画创作的研究者、参与者、实践者!

他们以丰厚的人文修养和各自独特的眼光,

诠释对艺术的理解;

他们的作品带给观者的是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受。

孟会祥,别署竹堂,1965年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书学讨论会,以及名家邀请展等活动。著有“竹堂文丛”十种(海燕出版社):《笔法琐谈》《竹堂笔记》《书法直言》《襄城》《曾经》《读白蕉》《二王名帖札记》《〈书谱〉译注》《竹堂闲话》《竹堂诗词》等。

竹堂又记

孟会祥


昨夜下雪了,现在还在下,纷纷扬扬,天越发冷了。天冷,就感觉到房子的存在。古时候,无聊的文人会在屋里写上“聊避风雨”四个字。大实话,酸酸的,然而毕竟是大实话,有屋才是家,总比风雪中暖和得多。

 

忽然想到,前一段《中国书画报》李文慧介绍,说是带了一个新人,叫姜彤,做书法版的编辑,看名字,大概与李文慧一样,秀外慧中的姝丽吧。姜彤就问我有没有适宜的稿子。嗟我年来怠惰日深,晚上只以临帖涂鸦消磨,文字之事,渐已废弛。辜负美女的好意,有罪。姜彤看我尴尬,就说,新年他们要开一个“书斋心情”的栏目,希望我参与,顺坡下驴,我说试试。


孟会祥节录王粲《登楼赋》


我说试试,原有一分底气,若干年前,我写过一篇《竹堂记》的。先行誊录,便有一半篇幅:


王子猷云,不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吾不知竹之为草为木,盖介乎草木之间也。草木之生也,破土而出,春风秋雨,渐长渐老,已而伐,已而朽,遂销声匿迹矣,原无须引为譬喻。而人生在世,亦呱呱坠地,春风秋雨,渐长渐老,已而诛,已而死,遂一掊黄土矣。所谓流芳遗臭,亦终将湮于劫波。草木老死而不自知,人则百般矫饰,恐修名之不立。于是赋其山川,兴其风雨,比其草木虫鱼。于是云介乎草木之间之竹者,甫破土而有节,乃有凌云之志,乃虚其心,乃岁寒而不凋,乃不华不实;其根可箕,其干可椽,可断而为笙,篾而为筐,缚而为帚;其枝叶也,犹可笔而书,可箸而食,可签而剔伶牙利齿,可茶而清甘脂膻腥。


孟会祥手札


而予与竹之所谓德了无取,惟忆少时割草,嬉于临村清溪竹林间,茫十数亩天地皆碧,身心俱清,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也。遂号竹堂。而宕游他乡,行脚为家,竹是子虚,堂乃乌有,所谓竹堂,姑妄言之耳。是为记。甲申正月十九日。

 

甲申是2004年,我时年虚岁四十,约略记得,是租住在黄家庵,一室一厅,极仄。写字用的,是焦婉的旧办公桌,实木,是她公公给她的。焦婉搬家时,欲弃之,他公公不忍,说有机会还要用,于是寄放在我那里。三尺长的桌子,放上笔墨纸砚,虽不能称为“案子”,也完全可以挥毫。我搬家时,想还给焦婉,忘了她怎么回答了,反正现在还存着。写到这里,忽然想到焦婉,数年没有联系,手机里还有她的号,试着发了个“新年好”,居然得到了回复。焦婉居天津已数载矣,人生如梦,聚散无凭,白驹过隙,大抵如是。当时的“书房”太小,除桌上扔几本字帖之外,无书。书装四橱,放在卧室兼客厅里,坐北朝南沿着墙壁一字排开,每当阳光普照,五颜六色的封面焕发光彩,倒也可人。这个卧室兼客厅,四橱之外,床、桌、电脑桌、电视、鞋柜,外加两把椅子,围拢起来,中间仅剩一米见方的空间,倒好,作息不费周旋,那是相当聚气。


孟会祥《无题》二首


异县扛活,每逢寒暑假期,妻儿会来相聚。儿子大了,居住不便,不得不买房。我这人,穷而且不善于生活,就打算左近买个二手房,后来房是买了,其间种种,回忆起来就想开骂,也罢。房子三室两厅,可辟一室读书写字。换了个大桌子,长一米宽二米,置于中心,又书橱二、电脑及杂物柜一、矮床一,四面包围,剩下一圈窄窄的过道,恰受一人周游。其实我原也想弄个铁皮墙的,只好算了。两个书橱,当然不敷用,没奈何,在客厅又置四个,算是装点了墙壁。初放书时,分门别类按开本,码放井然,时间一长,里里外外,大拌菜一般,然而这是我的常态,不以为乱,反以为万物生长,当顺其自然,过于秩序化的东西没有生命。比如园林中按规矩生长的花草树木,我认为那不过是好事者的设计,我喜欢看废墟中恣意生长的杂草,蓬蓬然可喜。又比如合影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合影,人物往往随意聚散,各抱精神;现在的合影,总是码放齐整,人已职务化,使人不得开心颜。闻一多先生的书桌,就是以乱为美的,书乱点,无妨。我这个读书写字之所,名义上叫“竹堂”的,其实也称不上“堂”,过于简陋,便没有请人题写斋号,我自己也没有写,以免循名责实起来难堪。另外,我不事收藏,凡物过眼即有,不期独占,家贫,也没有能力独占。器用大抵都是便易货色,所谓不贵难得之货。记得前年、去年,有朋友编辑很雅致的小册子,每个参与者都要附上“案头清供”,而我就无物可供,也不想供。说句不怕得罪朋友的话,我觉得弄一些号称高雅的东西,煞有介事地摆弄一番,假惺惺地照个像片,不是我的作派;摆弄了想让别人肃然起敬,我必以为有点拧拧掐掐,多事。一切随缘,这就正好。


孟会祥《访凫村》手稿


原先,写字是读书的附属之事,不读书而专事写字,不高级。说到底,书斋云者,应该是存书、读书的地方。读书这事,言之则雅,为之或不可堪,世上不知有多少当官发财的好苗子,都被读书扼杀了。然而十室之邑,必有嗜痂者乐此不疲,不可药救,也只能听其生灭。我不能说自己是读书人,只是偶尔也读书。记得二十年前,我用鱼皮布袋装了书,乘公共汽车来郑邑,一路上,同车的人,十之八九,投我以慈悲怜悯的眼光,我真的很感动。有些书,真的要千里相随,不弃不离,指着它活,因为已经融入生命。然而我来扛活,是生产书的。我这里叮咛一下后我生者,倘爱读书,千万别干编辑。我编过书,就不大会读书了;编过报,就不大爱看报了——还好,我没有学厨。谋食于书坊报馆,三天两头,总要获赠图书,这份幸运和荣耀,倒也哭笑不得。盖读书不必多,宜精,如交友不必多,宜真,藏书琳琅,真读过的,真可与作者推心置腹者有几?架上书中,那些最基本、最实在的书,也往往初来时摩挲一番,旋即冷落,其实,也无端冷落了自己。而最碍眼的书,又往往装池豪华,鱼贯而来,卖给收废纸的,有点不近人情、暴殄天物,狠心去读,又没那个涵养,为人处事之难,往往如此。令人不堪的是,我自己也灾梨祸枣,不知已经硌应过多少人,罪过,罪过。


快下班了,因天气不好,同事们早已蠢蠢欲动。我从众,也将回到竹堂。

天凉好个秋

孟会祥

七夕其实是下雨的日子。昨夜果然下起了雨,溽暑顿形消歇。俗语有云,一场秋雨一场寒,由酷热而转凉快,大概这是个节点,所以慢慢成了节日。小时候,跟大人看星星,见银河横天,牛女相隔,脉脉不得语,七七之夜,鹊桥相会,必至泣下,于是七夕必雨。雨声如诉,趁夜听之,不禁浮想联翩。

孟会祥书法作品

孟会祥书法作品

天热到极处,必然转凉。上天有好生之德,大抵否极泰来,不会率尔便起杀心。今年的夏天格外热,也格外长、格外难耐。其实,差不多每年夏天都会觉得当年格外热,每年冬天都会觉得当年格外冷。每年夏天都会有人说更愿意过冬天,每个冬天都会有人说更愿意过夏天。说白了,人们既不喜欢夏天的炎热,也不喜欢冬天的寒冷。趋利避害,好逸恶劳,人各自私,人各自利,至于春秋佳日,觉得这才像个样子,并不觉得是额外的幸福。要说感谢上苍,有点敬畏之心,当然是好的,其实想想,上苍也没有什么好感谢的。本来如此,将来如此,寒燠相侵,风雨交逼,说是顺应也罢,说是抗争也罢,就这么活过来,还将这么活下去。《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击壤而歌,并不感谢帝力伟大。其实,帝力若不施以横暴,还真当谢天谢地呢。

孟会祥书法作品

孟会祥书法作品

天行有常,四季更替。真要在四季中选个如意的,我还是喜欢夏天。“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夏天有最毒的日头,所以才有变幻莫测的云,鞭子一般抽打下来的雨,暴涨的河水,摇撼着大地的麦浪,一夜间刺破青天的竹笋,田田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此起彼伏的蛙鼓和无休无止的蝉鸣。夏天的街巷是性感的,女人们用最节俭的矜持,透漏着怒放的心;翁媪坐在凉荫里,用蒲扇摇曳着说了千万遍的闲话;广场舞大妈煞有介事地晃动着丰乳肥臀;狂童浪女,花前月下,肆无忌惮;小学生在培训班穿梭,日理万机。朋友圈里一刻不停地晒孩晒包哂风景,谈修养谈养生谈减肥;明星们纠缠着钱和性;书法家在吼书射书描书;专家在侃侃而谈,等着被打脸。足球洋溢着别人的激情,毒疫苗点燃了举世愤怒,大和尚闭关修习,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焦麦炸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荷尔蒙沸腾。斑驳嘈杂的万象,郁积着莫大的力量,让人眼花缭乱,又担心又期待。

孟会祥书法作品

孟会祥书法作品

夏天算是翻片了。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淅淅沥沥的雨,风正一点点地强劲起来,听说台风要来,来就来吧。

孟会祥书法作品欣赏

孟会祥手札

孟会祥《贺书画史记》创刊

孟会祥书苏轼尺牍

孟会祥临《奉橘帖》《送梨帖》

孟会祥自书对联

孟会祥书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孟会祥书苏轼《临江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