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豹》中的政治路线与失落革命

 云上山风 2018-09-04

王位争夺是电影《黑豹》的叙事主线。

 

特查拉是瓦坎达的国王,背负着家庭和国家的重任,以保护本国的国民为第一要务;埃里克是特查拉的堂弟,一心想推翻兄长的统治,夺得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两个“黑豹”之间的斗争,并不止于家族内部的恩怨。他们在政治路线上的分歧,更值得一提。


 埃里克和特查拉


瓦坎达是一个拥有着稀缺材料“振金”的非洲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瓦坎达一直与外界隔绝。


特查拉作为国王,需要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因此,他难以舍弃孤立主义的传统。但是,他又认为发达的瓦坎达,应该对世界的贫困和苦难有所回应。


经历与埃里克的王位争夺后,他选择了和平的、技术输出的对外援助道路。

 

埃里克却不然,他想要输出革命,让全世界被压迫者得到“振金”,掌握先进的科技,从而反抗统治者,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表面上看,埃里克的杀父之仇是争斗的主线。不过,仇恨只是一个引子或是掩饰。

 

埃里克杀死祖厉,打败特查拉,当上瓦坎达的国王,到这里,基于个人情感的仇恨叙事已经完全结束了。接下来完全是政治路线争斗的叙事。


不过,由于“仇恨”这个带有基督教原罪色彩的标签,加上暴力输出革命的“不和谐”道路,埃里克被指认为本部电影的反派。

 

这样一个角色被指认为反派,是应当为其叫屈的。在“政治正确”的审视下,政治本身被强行与个人的道德挂钩,“政治道德化”的处理手法,无形之中解构了革命——将“革命”等同于“恶”,消解革命的合理性,最终为既有秩序辩护。


 埃里克


阿尔都塞认为,对文本的解读不仅要看它的显在话语,更需要去挖掘那些没有被直接说出的无声话语,“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要看见那些‘失察的东西’,要在充斥着的话语中辩论出缺乏的东西,在充满文字的文本中发现空白的地方。”

 

在《黑豹》里,失落的革命,无疑就是那个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把握的'空白的地方'。

 

埃里克的革命未曾发生,但黑豹党的革命,已然成为美国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

 

埃里克的革命尝试、黑豹党的革命行动,虽然都被导演和胜利者肢解和扭曲,但却保留着巨大的、随时可以被开拓出的想象空间。

 

革命果真是'恶'的吗?埃里克的革命道路,真的只是建立在个人仇恨的基础上吗?

 

在埃里克阐释自己的政治主张时,他心中牵挂的是全世界各地被压迫的人民。在冲突中,局限的台词充满了窘境。

 

此时,我们不禁追问,谁代表了全球体系下的被压迫者和抗争者?

 

谁被铁链捆绑在恶臭的底舱中来到新大陆?

 

谁曾经身处充满贫穷、暴力和军方控制之中,而又试图去颠覆这套世界秩序?

 

是埃里克,是黑人,是黑豹党。

 

而与此相对,以正面形象出现,自幼在皇宫长大的特查拉,放弃斗争去拥抱了一个调和的方案。特查拉与CIA合作、暗示着与全球资本主义的逻辑接轨,恰恰扮演了与压迫体系共谋的角色。

 

特查拉是一个幻想中的胜利者。他是在既定框架下行动的改良派,他的转变与胜利,使得过去的苦难得到了幻想的补偿,最终达成了对现有全球秩序的合法性确认。

 

而美国特工在关键时刻的英勇作战,在历史和道德双重意义上,为白人在非洲所犯下的罪行,进行了想象性弥补。


CIA特工罗斯 


在《黑豹》里,我们能看到白人与黑人通力合作维护和平,却看不到从过去一直延续、仍是现在进行时的种族压迫与残酷掠夺;我们能看到恨意与暴力带来了灾难,却看不到革命才是千千万万受苦的人唯一的希望所系。

 

将弱者的代言人与仇恨、丑恶相联系,给压迫者蒙上'正义'面纱,这种意识形态的巧妙策略在今天的艺术作品里屡见不鲜。

 

伊格尔顿指出,“意识形态是种种话语策略,对统治权力会感到难堪的现实予以移置、重铸、或欺骗性的解说,为统治权力的自我合法化不遗余力。”


在《黑豹》里,意识形态就终日漂浮在那些空白的地方,它用爱与和平伪饰自己,它从来不会暴露自己,它熟练地操控着剧情,将我们引向厌弃革命的道路上。

 

这样的话术,掩盖了历史中真正的“黑豹”与“黑豹”精神。


黑豹党是美国的黑人左翼激进政治组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黑豹党受到毛泽东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思想影响,认识到必须通过对民众的长期组织和动员,来摧毁种族压迫。


黑豹党坚持武装自卫和社区自治,试图构建革命性的黑人政权,最终因镇压而瓦解。

 

黑豹党的标志


黑豹党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组织,也失去了自己的形象。


以电影《黑豹》为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用巧妙的叙事艺术消解了革命,将倡导“和平”与“改良”的特查拉重新命名为“黑豹”,将在过往岁月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收编,使其无害化、符号化、去革命化。

 

在去革命化的时代里,'闻革命而色变',怕革命,是谁在怕,怕的又是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

 

一面是激进革命的失落,一面是残酷的现实——黑人贫民仍在为生存而挣扎,毒品、街头暴力一次次撞破精英们构筑出的“岁月静好”的幻梦,争取黑人权益的星星之火依然有待于一阵风后的燎原……

 

走出种族之外,全世界被压迫的人们又何其多,血腥的资本加诸于他们身上的苦难又何其重!

 

齐泽克在影评中说:“我们在等待一部像《黑豹》一样的电影,但是《黑豹》不是我们等待的那部电影。”

 

我们承认,《黑豹》的黑人英雄形象的确是对主流白人英雄叙事的一种想象性补充,对种族权益议题的触及也是一种进步。但是,电影中丢失的重要部分——革命,则让这部电影依旧不能走出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的桎梏,只能在现有的秩序内部粉饰太平。

 


在革命话语逐渐边缘化的今天,我们呼唤更有力、更直面现实、更面向人民的革命叙事。真正的'黑豹',不应当被湮没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革命的消解之中。

 

时代继续向前,必将有新的历史主体逐渐成长。在这里,艺术需要承担记录与建构的任务,为新的风云激荡作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