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飞:基建股十年轮回

 h0ping 2018-09-04

东方财富网邀请到了乾坤投资首席分析师陈飞先生做客《财富观察》栏目,他在节目上对基建股十年期间三次轮回进行了介绍。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主持人:我们说到这就谈一谈历史上,以往的这些年基建有过几轮表现,每一轮当时的背景以及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陈飞:背景跟结果都说一下,简称“背果”。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前面三次基建宽松,使得整个建筑指数平均上涨幅度都超过30%,持续时间9个月以上。所以说,过去历史上建筑或者说基建的行情,其实还是不小的。

十年的轮回,到底是哪三年或者说哪三次呢?

一个是08年,另外一个是12年,还有一个是16年。第一次是不是离我们今天差十年?十年前当时国常会,08年11月的国常会直接定调,10年年底4万亿就出来了,然后这个时候也配合了五次降息、三次降准,这导致建筑指数直接翻倍,历时九个月。

然后12年的时候,基建单腿走路。前面我说过,有些公司只盖房子。在08年的时候,基建其实就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机场这些,但是它不包括地产,房地产建设它不包括,12年就只有基建。12年去看,园林、咨询、装饰这些个股涨,房地产就不涨。所以12年的时候基建行情来了,或者说建筑行情来了,你去炒房地产或者说炒那些建房子的公司,它们的股价是不会涨的。

16年又不太一样了,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这种东西又出来了,所以16年也是一样的,五次降准、五次降息,然后接下来累计涨幅45%。它这边是因为有新的东西出来,市场比较喜欢讲故事,所以会超过12年37%的涨幅。

这是三次,然后有十年的轮回。你会发现,三次的相同点是什么?相同点其实就是涨的都很多:08年翻倍、12年37%、16年45%。还有什么相似点?就是降息、降准,就是货币宽松。

我们再来看下一张图,这张图大家看,注意这边很明显可以发现红色框框里面,我不知道主持人有没有发现这个红色的框框其实对应的就是基建同比的增速,好像三次增速的幅度在减弱。

主持人:在弱化。

陈飞:对,在减弱,一次比一次弱。所以就像一个人得了一个病,给你下猛药,第一次好像效果不错,第二次还行,第三次是不是有点免疫了,感觉效果不怎么样了,就像你感冒了吃感冒药。这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但是你可以看到趋势很明显。

除了依次减弱,还有就是资金在一开始的时候特别听话。银行说我现在开始放水了,那这个时候银行放水后一个季度就见效,整个社会投融资或者社会融资额度很快就上来了,M2的增速也很快就上来了。

你从这个图,我这边给大家画一下,我们一起看一下就能明白,在这个地方开始地方国债收益率下降,意味着已经开始放水,降准降息,所以收益率下降,银行的利率下降。是什么时候呢?是08年的第四季度。

然后08年四季度到09年一季度,这个地方大家注意看,这边是08年10月份,然后到08年12月,其实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个拐点,往下然后往上的拐点,这个是09年的一季度。所以说,基本上宽货币,然后再接下来往实体里面去,或者说往地产、往基建这些公司里面,叫宽信用。它们的信用放宽了,可以借钱了,找银行借钱,银行可以买债了,然后各种钱就到这些建筑公司里面去,然后开始去买钢铁、买水泥,开始造路、造桥,这个其实很快,资金很听话,银行的钱很快就进到这边基建来了,就一个季度甚至不到一个季度。

接着很快铁路这边订单、业绩就开始往上,08年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还有交建,订单全部起来了,尤其是09年。08年YOY(同比增速)就出现了很大增长,中铁是72%,铁建是47%;到了09年,09年跟08年相比本来就已经高基数了,但继续保持了高增长,就是因为它还在持续刺激。08年的时候铁路也涨得很好,主持人还有没有印象,08年、09年我们高层讲的“八纵八横”概念,就是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要有八条横的、八条纵的高铁。

主持人:没有。

陈飞:没有听过对不对,我那个时候在上海这边念书,听到广播里面说这句话,那个时候不太懂怎么回事,现在回想起来十年前那个时候是基建大刺激,整个刺激经济。

主持人:那回到现在呢?历史上都走得这么好。

陈飞:现在如果说要修十六纵、十六横,可能吗?不太可能,那个时候高铁还没有很普及,很多都是坐绿皮火车,过年回家的时候甚至买不到票,挤得要死,一张站票可能就已经非常开心了,但是过了这么多年之后,现在还讲“八纵八横”就不奏效了,该修的我们东部这边都修好了,所以这是我们讲的几个相似点或者不同点。

接下来你会发现相似点就是这些都跑赢指数,08年的建筑跑赢指数了对吧,我们再看12年的,12年和08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一次GDP都是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速下降,然后这个时候上面的人着急了。

这边是实体经济、CPI,还有经济景气指数、还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这是12年的时候,当时也是因为我们刺激一段时间,从08年到11年开始好像就不见效了,因为已经过药效了,所以到11年再吃这个药,再吃一次,效果就不好了。

主持人:之前政策提升基建,所以有这样一个修复,但是您刚才提到,每次好像经济不好的时候,基建都会成为一个托底的杀手锏,它是不是会充当这样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陈飞:其实你翻一下过去十年基建的行情,还有GDP增速,基本上每一次用这一招都蛮管用的。但是我接下来要告诉大家一个趋势,是什么呢?这个趋势其实很明显,前面一张图你就会发现好像这个资金很听话是不是?然后这边有一次减弱,你已经看出来这个趋势了,然后到第二次12年的时候GDP同样下滑,增速也是下滑了六个季度,又用同样的招数,然后接下来这个传导,记住我刚才讲的宽货币,传到宽信用这里花了不到一个季度。

12年花了将近半年时间,银行说我现在放水,你们快点搞大基建,大基建搞完了之后,我们经济又可以活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传导好像变慢了,银行的钱流不到建筑里面去,也流不到基建相关的项目里面去,就是很慢,比之前的一个季度整整慢了三个月,这一次12年变成六个月,接近半年,所以吃药是不是见效慢了。

再来看这张图,你会发现之前涨幅是翻倍,12年只有25%的涨幅,涨幅又收窄了。这是我前面跟大家提的PPP,这个地方又是GDP连续几个季度,主持人知道吗,可不可以猜一下?这个地方其实还是一样的,同样都是六个季度。所以说你看相似点是不是很明显,只要GDP下滑六个季度,我就来这一招,给你吃这个药。接下来你看,这边因为有市场在讲PPP的故事,很多人喜欢听这种新鲜事物,所以说这一次涨幅稍微快一点。

接下来你要去想过去十年三次到底有什么相似点,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这一次18年又面临着什么样的背景。

简单说一下,第一个GDP同比增速连续六个季度下滑,这一次又是一样的,刚刚好。

第二个,总结一下虽然基建的投资你去刺激、你去放水,然后给钱,它一开始见效很快,但是后来慢慢地就一次比一次慢,效率很低,因为它也是短期刺激,刺激一次接下来它没有办法去持续了,所以这就是短期可以托下底,但是没有办法形成长期的经济繁荣,只能繁荣十年、二十年这样。

这个没有办法,因为它可能还有一些副作用,就像你吃猛药一样,副作用怎么办,所以说也不太好,尽量不要随便去吃这种猛药,它会带来一些比如说投资恶化、货币信用,然后还有汇率贬值等等问题,包括通胀预期。

第三个,传导周期越来越长了。之前是一个季度,接下来变成半年,到后面可能会更长更久。

以上是将我们刚刚说的总结了几个点,这些对现在来说到底有什么指导意义呢?目前GDP可能处在类似的环境,7月底的时候其实相关部门都已经说了财政、货币政策都开始放宽,然后投大基建,所以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大基建,尤其是有一天我记得中国交建涨停了,那也是因为我们基建的投资政策预计突然大转,所以整个市场的关注度就开始迅速提升,也就是让大家想起来08年、12年、16年是这么一回事。

主持人:您说货币的宽松包括整体经济的增速下滑,其实是决定了我们现在基建会有这样一个托底功能,但是目前来看这个托底的功能也在逐渐缩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传导的周期似乎也在逐渐弱化。

陈飞:对。

关注东方财富网微信号【 eastmoneynews 】,每天为您推送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