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修手机的“王校长”又拿了8000万丨锌公司闪修侠

 图书馆三千零一 2018-09-05


修手机的“王校长”又拿钱了,这次是B+轮8000万人民币,由三峡鑫泰基金领投,老股东经纬也参与了跟投。加上去年11月的B轮第一次,目前B轮累计融资已经达到1.8亿元。


去年10月底,锌财经在杭州城西专访了闪修侠CEO王源。仅仅一个月之后,闪修侠就拿到了B轮1亿元的融资,而时隔这次B+轮,仅仅过了半年多点的时间。


此次,锌财经又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修手机届的“王校长”,想得知,如此快速的融资到底是想要做什么——这也是去年专访时,锌财经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本以为新的融资会有新动作,但是,王校长这次的回答却和去年如出一辙:


——想把全中国的手机修好。


去年采访王源的时候,他就告诉锌财经,闪修侠当时已经在全国各大一二线20个城市中,建立了25个运营中心,并且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再铺设10个城市。


闪修侠创始人 王源


到这一轮的B+轮,半年多的时间,闪修侠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根据闪修侠给到的最新数据显示,闪修侠已经在全国30个城市里建立了35个运营中心,全职工程师超过1200名。并且,全部直营。


这也让原本已经是国内修手机第一的闪修侠,在行业内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1

还是要把手机修好


这次,在闪修侠的办公室里,从屏幕上看到的,依然是跳动着的实时数据。根据后台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7月份为止,闪修侠已经在全国设点的城市内,共服务用户超过300万人次。而据过往数据推算,每月的用户增长速度超过15%


这样的数据,让闪修侠从订单数量、营收规模、直营团队覆盖范围,以及用户规模上,都已经牢牢占据了头部位置。



“已经是第一了,不想干点别的事情吗?”这是锌财经在最新的采访中对王源提出的疑问。


“还是要把手机修好。”在王源眼里,这依然是一件能做很久的事情。


修手机,是一项2C的3C业务。目前,中国手机维修每年的需求量大概是2-3亿次,以平均300元的维修价格计算,拥有着近600亿的市场规模。加上回收、保险、维修整个后手机市场,整个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从2015年到现在,3年多的时间,虽然修手机的闪修侠已经占据行业头部位置,但是,这也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2015年,资本对闪修侠进行了第一次的试水,拿了500万的“王校长”也让资本相信这是一件可行的事。


一年之后,资本对闪修侠的模式也更加信任,于是,马上追加了pre-A的1000万元融资。这次,王源让资本相信的是,这是一个不靠烧钱就能活下来的模式。



前两轮的融资,资本方看到,“修手机”是可以资本化运作的。


而在紧接着的2017年里,闪修侠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5月份A轮数千万元和11月份B轮1亿元规模的融资。而之后,便是目前B+轮8000万元的融资。


这次,王源和资本的态度达成了一致:把全中国的手机修好。


但是,就像王源说的,“修手机”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修好”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这个“好”字,要花太多的力气。



2

修“好”手机


在所有2C的商业模式中,用户体验是最关键的指标。


王源认为,上门修手机的模式,对工程师的技术要求,仅仅是一个最初级的门槛而已。当工程师在线下与用户面对面时,他的工作其实已经进入到服务行业。



所以,“技术+服务”,也成了闪修侠的用户体验公式。


以修手机起家的王源也深知“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在O2O浪潮来临之前,几乎所有的人只能去线下门店维修,并且大多数生意靠熟客维系。会有这样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用户也是迫于无奈,对硬件和费用难以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便宜了怕没好货,贵了又怕被宰。


在当年O2O浪潮中,王源的闪修侠也是第一波把修手机搬到线上的人。


直接标注硬件的来源、透明的价格、工程师真实的用户评价、可上门的服务方式,也让用户在哪怕稍贵一点的情况下,依然接受了这样的模式。


既是2C,又是线下的商业模式,就不得不一个城市一个点地去铺设线下。“3年30城”,王源也坦言,“这对闪修侠来说,既是一件容易的事,又是一件很难的事。



当商业模式跑通之后,特别是在前几个城市取得了成功的实战经验后,复制和扩张是一件必然的事。所以,这对闪修侠来说,相对比较容易。


但在落地模式的选择上,闪修侠坚定地选择了直营模式。从去年专访,到这次的再聊,王源也反复向锌财经强调:直营,是闪修侠一定会坚持的方式。


毋庸置疑,全国范围内的2C直营一定是一种重商业模式,这就意味着闪修侠必须在全国各地搭建自己团队,必须事事亲为。直营模式的难度,也并不是加盟模式——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的难度所能比较的。


“要是用加盟模式,闪修侠可以更快。但这不是闪修侠想要的,在服务的可控性方面,闪修侠永远不妥协。”在王源看来,质量远比速度更重要。


所以,“把手机修好、把服务做好”,一直是闪修侠商业BP里不变的一条。



3

简单模式下的高壁垒


“对于上门修手机这么简单的模式,你就不怕资本再扶另一家吗?”对王源第二次采访的锌财经,直言不讳地问出了心中的疑虑。


“不会。”王源的回答简单明确。


首先,在战场上,早就已经证明这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事情。当年的O2O浪潮中,涌现的公司有几百家,但现在就剩下几家,这已经证明不是谁都会玩;其次,依然是服务和供应链的品质。全国范围内玩这个游戏,怎么去控制供应链的品质?上门修手机这个动作确实简单,做10次,哪怕1万次的时候是可控的,但当100万次、1000万次呢?那就未必可控。这些都是行业壁垒。


上门修手机业务,哪怕是行业天花板目前还很高,但依然无法和其他万亿级的市场相比。并且,这是一个低频偶发的事件,即便是另有资本想要复制,也无法靠烧钱来买到流量。所以,这无法靠资本强行烧钱、复制、扩张。

显然,目前阶段的这个领域里,闪修侠的壁垒已经筑起。


在闪修侠合作伙伴的列表中,又多了小米的名字。这也代表了手机品牌行业,在售后维保体系中有了一个新的服务形态。对手机生产商来讲,整个售后维保体系是一个漫长而不可剔除的部分,但又非核心业务。交给闪修侠去做,能够砍掉冗长的售后维修链条。



这也是国内手机产业链的一种趋势。在王源透露的最新信息中,除了小米之外,国内其他品牌手机也即将加入闪修侠的合作列表。


修手机,也仅仅是整个3C售后市场中的一环而已。在手机维修领域的成功经验,也足以支持闪修侠把触手伸到3C售后的其他领域,诸如电脑、数码产品等等。从今年开始,闪修侠也已经开始在除手机以外的其他领域探索。


3年多的时间,闪修侠从上线到估值超过10亿。王源也知道,对这门既要涉及上游产业链,又要服务千万级C端用户,还要管理超过千人的公司来讲,绝对不是一个很慢的速度。



在谈及成为估值10亿公司的掌门人的感受时,90年出生的王源也直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份的转变,也让他不能仅仅做一个技术宅而已。


王源也告诉锌财经,他最近一直在看管理类的书籍。从自己开门店修手机,到创业之后,公司从几十人、几百人,再到1200人,每个阶段都不一样,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王源也说,自己和闪修侠不变的是“把全中国的手机都修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