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六尺巷”看为人之道

 清风逸士FWH 2018-09-05
​从“六尺巷”看为人之道
企业管理杂志2018-08-3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传统儒家观念的终极理想,而达到这一理想的前提是建立和睦的家庭。要建设和睦的家庭,需要严谨的家规和严格的执行。所以,治家时要严,严才能秩序井然,上下有序;居家时要和,和才能父慈子孝,和乐幸福。
和睦的家庭不仅家庭内部和谐,与亲戚朋友和邻里之间也是相处和谐,亲切和睦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多数时候邻居与我们共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亲戚,而且邻居“近在咫尺”,邻居的适时帮助、体贴照顾,最能解燃眉之急。
清代有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的家人打算扩大府宅,便让邻居叶侍郎家让出三尺地面。叶家也不好惹,不买张家的账。张英的夫人就写信到京城让张英出面干涉,张英对家人倚官欺人的做法很不满意,写了一首诗回答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夫人看了张英的信后,很惭愧,按张英的意思命家人后退了三尺筑墙。叶家听说这件事后,也很感动,也将院墙后退三尺。结果,在张、叶两家之间让出一条方便乡邻的六尺小巷。于是,就有市井歌谣云:“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这就是邻居相处宽厚谦让传下的佳话。古语有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争夺小利小惠时,难免伤了邻居和气,何不保持宽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为对方想一些,大度谦让,大家都会互相谅解,和睦融洽。“六尺巷”的故事能成为口碑,不正好说明了这一道理吗?
邻里友好、互帮互助也是千古传下的传统。《诗经》里“风民有表,匍匐救亡”的诗句,描述了一位普通妇女在邻里遭遇凶祸时尽力救助的动人情景。居家过日子,总有出现困难的时候,这时大家必须互相帮助,才能渡过难关。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的行事原则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别人,也把自己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既然自己有余力,何不多扫几处雪?在把握邻里关系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