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题材,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使用。古人善用纹饰描述在各种器物上,像石头,墓室,瓷器,衣服,家居等等上。用以表达内心的想法以及对于美好愿景的追求。纹饰被古人赋予了众多意义,历史题材丰富,且技法巧妙。这和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密不可分。本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人物题材典故的纹饰,带我们走进古人的智慧结晶。 纹饰题材的产生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每个时代的纹饰都有特定的风格。纹饰题材也是作为断代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本期我们主要聊一下清代时期的题材。 顺治历时十八年,社会长期动荡,政局不安定。对于汉族的统治矛盾尖锐,发生了“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重大历史事件。此时御窑厂没有恢复大规模生产,景德镇瓷业也处于一度萧条。官窑时停时产,所以顺治时期的官窑并不多见,民窑确开始全面大规模生产。在此之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而因此顺治时期的很多民窑瓷器多精奇美。 顺治早期流行的一种器形——筒式瓶 特征:瓶口微撇,束颈,溜肩,长筒形腹,平足。 (实物来源于上海文物商店) 题材为《西厢记—游殿》 情景为:张生初次见到崔莺莺。 顺治卷缸 图中绘一书生骑马,后面的书童挑着行装出发,穿行至一松树旁,书生眺望远方(估计再查探到哪里了)。 题材应为《进京赶考图》 顺治灯笼罐 发色湛蓝青翠,酱口,微撇,造型优美 青花绘山石,一位大腹便便的官人拿着一朵梅花,后方两位童子 一位农夫打扮带着帽子的野夫,抱拳行礼。此人应是孟浩然。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坎坷,仕途崎岖,后归野山林,其对于梅花唯爱。 这位官人手里拿着梅花来拜访孟浩然,作者认为这位官人有几种原因 一可能是之前受到过孟浩然的教导(这种因素较大,因为其手中拿着的是梅花),其二也有可能是老乡,其三或是亲戚; 孟浩然的梅花情史见不一,梅花具有凛风不惧,傲雪报春的高贵品质,梅花作为《岁寒三友》题材之一。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此灯笼罐的题材应为《孟浩然爱梅图》 康熙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朝代。康熙时期国力强盛,繁荣昌盛。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东北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了东北与沙俄边境的宁定。在西北亲征葛尔丹,与士兵同甘共苦,最终剿平叛军。对内大胆任用汉臣,编修《康熙字典》,促进文化发展。 康熙在文化上面实行文字狱,为了维护少数民族的统治利益,制造了多起抄家案,而他的继任者雍正、乾隆更是变本加厉。康熙不愿意将西方传入的科学技术进行推广,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中国近代的全面落后与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有一定关联。 康熙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亮,纹饰优美而盛名。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与药厂。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 清康熙青花人物笔海 (瀚海牌品) 青花绘满工人物故事,山石,发色翠毛蓝,披麻皴技法,人物惟妙惟肖,表情甚微妙。
此人装扮头顶王冠,后有随从陪同,应该就是周文王了。 此件题材应为《文王访贤》 文王在渭水和遇见了姜太公,礼贤下士,行周公礼。 清康熙人物故事棒槌瓶 (嘉德拍品) 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发色青翠。 颈部绘翠竹一周,清新淡雅。腹部通体绘人物故事图,武官齐聚,之一武士骑马回首持弓射箭,姿态矫捷,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题材应为《狩猎图》 清康熙青花人物折沿盘 题材《进京赶考图》 清康熙人物故事笔筒 (某大拍拍品) 青花发色鲜明亮丽青翠,人物绘画圆润娴熟,笔下传神。 山石人物,花草树木,人物形态神韵都是 无可挑剔,右下角一位童子拿着古琴,这位大官人手里不知何物,人物开脸喜庆吉祥。 题材应是《携琴访友图》 清康熙人物故事棒槌瓶 (来源于北京某拍) 盘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颈部绘如意纹、回纹。发色青翠,人物生动。 腹部主题图案绘人物故事图。表情各异,生动富有灵气。 题材考证为《红拂传》 清康熙人物故事笔筒 (来源于北京某拍) 共绘六位人物,其中五位老者,一位书童,五位老者在围绕这幅画点头论足,画中为太极八卦图。 题材为《五老观太极》 清康熙人物故事青花罐 (藏有提供) 很明显是当官的服饰,且官服飘逸,神态潇洒自然,喜悦之情不言语表,(不知是高中还是升官)画意精湛。 题材应为《晋见图》 清康熙人物故事青花罐 女子雍容端庄,童子阔面,方腮,绘饰线条粗细一致,云纹,山石树花。青花鲜艳,浓淡有致,器形圆浑饱满。 题材为《四妃十六子》 寓意多子多福 清康熙人物故事青花粥罐 折肩、直腹下敛。近肩部留有对称四孔系眼,胎质细密,通体施素白釉,釉质盈润。颈部饰青花八宝纹,山石,亭台楼阁,人物形象生动,青花浓淡有致,发色纯正。 题材应该是取自西厢记之一的《长亭拜别》 清康熙人物故事青花罐 人物众多,共有7个孩童,八位中年人,两位长者。 题材应为《祝寿图》 中间那位老者应该是郭子仪,郭子仪有七子,八女婿。很有可能所绘是给郭子仪祝寿的场景。 清康熙人物故事青花笔筒 发色青翠,人物表情,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毫无违和。 男性动态怪异,手指向上方,上方一圆圈,应是太阳。 题材应为《指日高升》 清康熙人物故事青花烟台 花园小道,张生偶遇崔莺莺,不经感叹美如画,顿时拿起折伞,好一个翩翩美少年。 题材应为《张生tiaoxi崔莺莺》O(∩_∩)O 雍正(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雍正时期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瓷器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无论造型和装饰,与康熙的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俊秀的风格。 清雍正人物故事青花盘 发色深沉,青翠湛蓝,人物注重形象化,雍正盘底多圈足较高,且旋痕突出,糯米胎,与乾隆稍有差异,乾隆晚期盘多沙底,圈足低,画意较草;而乾隆早期与雍正晚期相差在于圈足的厚度以及胎质,一度容易混淆。 此盘为传统题材四爱图之一《王羲之爱鹅图》 清雍正人物故事青花壁瓶 (来源于嘉德拍品) 壁瓶为清代重要的壁面装饰。长方形口,短颈,长腹,敛颈,两肩饰象首耳。 瓶面绘两位人物,八仙之二 吕洞宾背负宝剑,张果老手持鱼鼓,神态从容潇洒,具有灵动飘逸之感。 题材为道教人物 清雍正青花人物鼻烟壶 (来源于藏you提供) 青花绘人物,可见一中年妇女手持尺,蹙眉,一老翁跪地不起,不知是做错了事情被老太惩罚还是咋滴了。。。。 题材为:《教夫图》.........哈哈 清雍正人物青花罐 留白较多,开光三个娃娃图,加绘莲花,娃娃表情喜庆生动,莲谐音连 题材为《连生贵子》 乾隆在位共六十年(1736-1795) 乾隆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取得了空前的繁荣。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乾隆人物青花碗 发色湛蓝,青翠,人物表现生动。 山石旁一位老者依石而乐,身旁一位童子在偷偷观看,远处一位童子手握菊花,准备拿给老者看。 题材很明显,四爱图之一《陶渊明爱菊》 清乾隆人物故事花浇 整体幽,精,人文,山水,山石,花草树木。。无不精湛。 可见一位渔夫与樵夫在桥上相对而行。 题材传统,表现的人们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生活气息。 题材为《渔樵耕读》 清乾隆人物故事青花罐 整体绘四个童子,表情各异,整体感喜庆 表达的是早生贵子,或连生贵子 题材为《蹴鞠图》 嘉庆(1976-1820)
嘉庆时期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清嘉庆青花人物故事盘口瓶 盘口,溜肩,上方配以回纹,山石人物,发色青翠,但人物画法稍显薄弱。 题材应为《教子折桂图》 清嘉庆人物故事青花盘口瓶 盘口,溜肩,直腹,青花绘古松,可见福禄寿三星,人物画法表情生动,开脸古朴。题材应为《三星祝寿图》 道光(1821-1850) 共在位29年。 道光时期国外陶瓷市场已经消失。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微。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限制瓷器烧造,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产量较小,质量较差。 清道光青花人物鼻烟壶 夕阳西下,岸边细柳旁,老翁乘船穿行,手握鱼竿,不亦乐乎; 羊肠小道,书生骑马穿行,后伴读书童挑担而至,一农夫担柴而至,行约河边,有木桥,溪水轻缓清澈。 双题材:《渔樵耕读》《志在书中》 咸丰(公元1851—1861年)共11年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英法联军入侵,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兴起,景德镇处于交战地区,故御窑厂在咸丰五年(1855年)基本停烧,目前所见咸丰官窑瓷器多是在咸丰五年以前烧制的,数量极少。 清咸丰哥釉铁锈花人物青花瓶 咸丰一朝历时短暂,御窑厂停烧,战乱不断,外敌入侵,内有内患,咸丰时期出现较多的就是打仗相关的题材了。 此瓶明显是打仗的场景,题材为《刀马旦》系列。 同治(公元1862—1874年) 共13年,其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制瓷业更趋衰落,工艺低下,制作粗糙。景德镇官窑虽恢复生产,但传世精品寥寥无几。 清同治青花人物水仙盆 题材为《对弈图》 光绪(公元1875—1908年) 光绪历时34年,期间有过短暂的繁荣时期,史称为“同光中兴”。景德镇属山区,鼻塞。清政府为了醉生梦死的生活,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加强管理,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光绪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多称“小康”。有些已经接近康熙的水平,大部分都有明显的光绪特征。光绪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各异,精粗皆有。 光绪青花人物盘 (来源于藏友提供) 题材为:《三星拱照》 清光绪青花人物故事提梁壶 青花晕染浓淡相宜,三童子表情各异,活泼可爱,一童子手握菊花,想似要献给老者。 题材为四爱图之一《陶渊明爱菊》 清光绪青花人物故事抱月瓶、 双面开光人物,形态各异,或拉二胡,或杂耍,或卖早点....表现各异,生动传神。 题材为《市井人物图》 清光绪青花人物棒槌瓶 (嘉德拍品) 篱笆旁,老者拄杖而行,旁边两位孩童应该是孙儿在开口喊他,爷爷可能年老失聪,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耳边,口语应是应答。一孩童以为爷爷可能是未听见,双手白于嘴边再次呼喊,旁边一条忠犬,看着老头,表情刻画入微。所见传神不过如此。应出自大师手笔。 题材应该是出自于《合家欢》中 清光绪青花人物罐 题材为:《携琴访友图》 本期就介绍这么多了,交流心得使人进步。希望不对的地方师友们多多指出,大家一起进步学习! 清光绪青花人物四方瓶 (来源于嘉德) 不知这位大侠是想要干啥,是要偷偷溜出去么?是什么题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扫一扫上方公众号关注我们,我们不是每天都更新,但是更新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有所收获。 如果有建议的师友们欢迎多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