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开始上课! 首先要跟大家讲的,是位于修图面板上方的这一排工具,里面有不少内容跟我们之前的课程是相似的,相似部分我会简略带过,不再详细描述,不明白的同学可以查看之前的课程进行了解。 第一个工具是使用率非常高的裁剪工具。 裁剪工具可以在后期帮我们裁剪掉不需要的图片元素,使画面更加简洁,主体更加突出。 常用的裁剪比例有3:2,16:9,1:1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图片的比例 点击原始图像这个按钮,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我们可以在里面找到裁剪比例。 图像的边缘也会出现一个可以拖动的边框,我们可以自由的拖动边框来确定裁剪的范围。 如果想要固定比例进行裁剪,就需要单机原始图像后面的小锁图标,这样就可以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裁剪。 下面的角度是来调整图像水平值的,当图片水平线不是平直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工具来对图片进行调整。 角度前面还有一个尺子图标,我们点击一下这个图标,然后找到图片中的水平线沿着拉直,图像就会被修复。 拉完后水平线就自动拉直了 ![]() 第二个工具是污点去除,相当于Photoshop里面的污点修复画笔工具,可以修复图片中的小瑕疵 ![]() 选择污点去除工具后,下面会出现三个选项,分别是画笔的大小,羽化与不透明度。 大小好理解,就是控制光标圆圈的大小,污点有多大就把画笔调节到多大,羽化是修复效果的过渡程度,羽化值越小则过渡越硬,羽化值越高则过渡越自然,不透明度指的是修复效果的强弱程度。 ![]() 我们选择图片中的一位模特作为目标源,点击之后lr会自行选择一个位置对目标源进行修复。 如果这个位置的修复效果不理想,可以按/键来切换替换源 ![]() ![]() 如果把羽化值调到最高,则替换源是自然过渡到目标源,所以目标源的部分影像依然会存在。这个要结合图像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羽化值的大小,如果想要完全覆盖则不需要调整羽化值。 ![]() ![]() 不透明度如果降到0,则完全失去修补效果,100则完全覆盖,如果不透明度的值介于中间,则会出现类似多重曝光的图片叠加效果。 ![]() ![]() 不透明度为50 ![]() 修复旁边还有个仿制选项,其实两者的效果差不多,区别在于 修复会考虑目标源的原有像素,将替换源与目标源相结合,仿制则是直接复制替换源的像素直接覆盖到目标源。 我们上图对比一下 ![]() 这是修复状态 ![]() 这是仿制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差别很小 ![]() 红眼工具现在已经很少会用到了,早期我们在弱光环境下拍摄人像时如果使用闪光灯,因为人的瞳孔处于放大的状态,闪光灯会直接打亮眼底的血管,所以拍出来的人眼是红色的,现在基本上闪光灯会有一个预闪,先用闪光灯闪一下从而刺激人眼缩小瞳孔再二次闪拍摄,就可以有效避免红眼的生成,如果没有这个功能拍出了红眼照片,就使用这个红眼工具,拖动鼠标选择红眼,然后lr会自动修正红眼。 ![]() ![]() 点击一下鼠标即可完成修复,可以通过滑动鼠标滚轮放大缩小选框,或者完成修复后拉动圆形边框边缘来调整修复区的大小。 ![]()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渐变滤镜。 我们选择渐变滤镜之后发现下方出现的调整选项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基础面板部分是一致的,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就不展开去讲了。 渐变滤镜跟后面的径向滤镜、画笔工具在调整选项上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它们的应用方法。 渐变滤镜等同于我们摄影拍摄时使用的中灰镜,按住鼠标左键从上向下拉动,会出现一个矩形选区。 ![]() 这时我们拉动右侧调整选项的滑块,发现现在所有的操作都是针对矩形选框内的像素,矩形选框工具适用于大光比大反差的情况,而且天空与地面最好是水平过渡的,例如海边,草原等等。 ![]() 操作完成后图像上会显示一个白色的圆点,标明滤镜的位置,如果想要删除滤镜,在白色圆点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即可 ![]() ![]() 径向滤镜的调控内容与渐变滤镜一致,不同的是径向滤镜建立的是圆形选区,而且多了两个调控选项 ![]() 选择颜色,然后照片会添加一个根据你选择的颜色而生成的滤镜。 ![]() 红圈处控制颜色的浓度 ![]() 浓度最高时,我们看到圈外的区域都被蓝色覆盖了 ![]() 这里还有羽化跟反相两个选项,羽化我们前面也跟大家提过,羽化值越高过渡越自然,反之越生硬。 反相则是反向选择现有的选区,比如我们现在是圈外为蓝色,选择反相后则圈内变为蓝色 ![]() ![]() 羽化值100 ![]() 羽化值0 ![]() 我们再来看调整画笔工具 调整画笔工具不受形状控制,调整栏多了个调整画笔大小等设置的选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的用画笔涂抹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后对该位置进行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