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牺牲更沉重

 琼玛个人图书馆 2018-09-05

(琼玛按:《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章东磐著,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七月出版。)

 

比牺牲更沉重 - 琼玛 - 琼玛的博客

                                                               比牺牲更沉重

 

                                                                         文/哈米

 

   反攻的时候,从高黎贡山淌下来的不是水,都是“旺子”——人的血浆。松山上的柴不能砍,因为一斧子下去,那根痕里会流出血来。

 

                                                            一.

 

  八九个年轻男子竖起大拇指朝你笑,其中几个还十足是个孩子。他们一身戎装,满满挤在一辆开往滇西抗日前线的军车上,目光似乎不全是对着相机镜头,哦,那是对着欢送他们的中国老百姓。——用作一本书的封面及封底的这幅照片,穿过六十五年的历史尘埃,紧紧揪住了我的心,脑中顿时闪现爱伦堡对1941年6月22日凌晨牺牲于希特勒突袭行动中的苏联年轻士兵的描述:那一天,他们还来不及用鲜花和亲吻向恋人表达爱情……

  读着25万言的这本《父亲的战场》,我的心被重压着,想简明地叙说自己的感受是困难的。什么艰苦卓绝、壮怀激烈、惨绝人寰之类词汇,比之历史真实一概苍白无力!作者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幅怎样的图景——

   叶高佩是第一位渡过怒江的中国将军。那一天,他指挥着百年来中国军队首次对侵略者的战略反攻。远征军立足未稳,就遭遇蜷伏了整整两年的日军的逆袭。叶将军对士兵训话时大声问:“弟兄们,你们怕不怕死?”数千战士齐声回答:“怕死,不怕日本鬼子!”日军机枪打点射,都是三发:“叭叭叭。”将军说这是威胁:“怕不怕?”作为回敬,远征军则两发两发打:“叭叭,叭叭。”就是:“不怕,不怕。”

  就是这样的将军率领中国士兵,在英国空军的掩护下,把中国国旗插上了海拔3190米的高黎贡山巅,这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最高的战场;三个月后光复了腾冲,这是抗日战争中第一次把沦陷的县城从日军手里夺回来。

  再细细读下去,你无法不为这类表述所动容:反攻的时候,从高黎贡山淌下来的不是水,都是“旺子”——人的血浆。松山上的柴不能砍,因为一斧子下去,那根痕里会流出血来。那些年,每次雨后,都有新的人骨被冲出来。山上放养的猪,每一头都会叼着人脑壳跌跌撞撞地跑,猪眼都被人头骨遮住了。孩子们把人大腿骨当玩具玩。下了雨,骨头绿茵绿茵的。到了晚上,整个山上一片一片的磷火。

  作者不仅记述了勇士的功勋、战争的残酷,也顺便描摹了相逢几日相守一世的爱情的忠诚,表露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悲凉——未亡人一直相信失踪的丈夫有一天会突然归来。

 

                                                         二

 

   然而,这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一切,随着内战开始都烟消云散了。我查了一下《辞海》,有高黎贡山、怒江、滇缅公路、松山等条目,但都是地理的介绍,绝不提与抗日战争有关的背景。是辞书编辑的规范吗?非也。同样是地名的井冈山,却有一大截“红军井冈山会师”等人文内容的介绍。而松山,有“明末为山海关外对清作战的主要据点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清军攻克”的注解,恰恰只字不提中国军队浴血攻克日军构筑了整整两年蛛网般相通的永备工事的历史事实。

  更为可悲的是,当年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做“顺民”的人安然,而舍身奋勇抗战的卫国战士们,却因军帽上那颗可憎的帽徽成了千古罪人,从此终身走上赎罪之路。

  读一段这样的表述吧(作者的朋友用手机为一位受访老兵接通帮助他的人,让他俩直接对话)——“老人把手机紧贴在耳朵上,一秒钟都没有停留,话语脱口而出:共产党万岁。你们工作顺利万岁。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吃两回肉了!随即以极快的速度把电话双手捧还。那一刻,我才知道这位老兵如临大敌般地准备腹稿,机关枪一样地打出去,讲完戛然停止,因为在他心里,电话费很贵。”(琼玛按:读到这里,无法让自己不潸然……)

  不由想起张涵予主演的《身份的证明》。主人公作为红色间谍长期潜伏敌营,为抗日和内战出生入死,立下不朽功勋。随着他毕生盼望的解放终于到来,等待他的却是个“特嫌”身份,直到年老痴呆了,才传来一丝释嫌的希望,徒然安抚观众已碎的心。

  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人为的悲剧?我困惑。

  难忘章东磐真切的沉痛之言:“关于滇西,关于抗日战争史,我只有力量和勇气写这一本书。这本书写得太累、太沉重。我深刻地理解张纯如女士为什么写完《南京大屠杀》不久后会结束自己美丽的生命。抗日战争是我们民族太大的课题,实在讲,可歌者少,可泣者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