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276年都没搞定蒙古 康熙皇帝只用一计 从此高枕无忧

 清爽可爱 2018-09-05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各大游牧部落一直以强悍著称,蒙古人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带着蒙古铁骑,横扫中亚和西欧,统治着无比广袤的土地,也对整个欧亚大陆产生了持续数百年的深远影响。面对如此强悍的民族,明太祖朱元璋拿它都毫无办法,然而清朝的康熙皇帝却不费一兵一卒就搞定了。

朱元璋剧照

在大明276年的国祚之中,明朝军队非但没有征服过蒙古,还差点儿被蒙古军队翻盘。在“土木堡之变”时,瓦剌(即“卫拉特蒙古”)军队直接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几十万大军就此覆灭,国家都差点儿没了。经此一役,明朝再也不敢进攻蒙古,基本只是进行防守。尤其到了明朝后期,整个西北和西域都是蒙古人的天下,大明实际管辖范围仅剩内陆的十八个省。

万历十年的明朝疆域图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花了近三百年的时间仍然没能解决蒙古问题,最后有效统治范围还还缩水了很多。这就实在令人心生疑惑,为何到了清朝,强悍的蒙古部落就成了顺民呢?事实上,在用武力征服蒙古部落后,清廷就开始用各种手段减少蒙古部落所带来的威胁,比如联姻、建立蒙古八旗等。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了蒙古人的强悍,思来想去,他最终选择了一个不费一兵一卒的办法——推广黄教,也就是西藏地区的喇嘛教。

康熙皇帝读书像

推广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通过各种手段强制推行喇嘛教。从康熙皇帝时开始,蒙古各地都开始大规模兴建喇嘛寺庙,把喇嘛教变成了蒙古的民族信仰,甚至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每三个男子中就必须有一个去当喇嘛。这么一来,原本骑马驰骋的蒙古勇士都去寺庙修行,民族血性大幅削减。何况黄教“格鲁派”喇嘛一般不允许结婚,如此一来,蒙古人口也得以逐渐减少。

其次则是大幅度提升宗教领袖在蒙古的地位。蒙古部落以前都是接受黄金家族统治,清朝通过法令等措施,册封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这两个蒙古地区的宗教领袖,并使其地位凌驾于蒙古王公之上。如此一来,王公对蒙古部落的统治越来越弱,贵族就有势力被削弱,并且和宗教之间形成制衡。两边内斗倾轧不断,时常向清朝统治者寻求帮助以打击对方,压根没有精力和时间想着造反。

其次则是大兴圈地运动。清朝统治者允许蒙古王公和宗教领袖大量兼并占有土地,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蒙古平民成为了佃户或者农奴。由于王公贵族和宗教领袖的剥削,导致蒙古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财富开始大量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上。如此一来,整个蒙古的经济发展开始衰退,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为了进一步巩固圈地运动成果,清廷甚至批准寺庙圈占的土地可以不用交税。

清末蒙古王公旧照

就这样,蒙古人不是在挨饿就是去做和尚了,往昔的铁骑雄风荡然无存,王公贵族也都丧失了斗志,靠着地租和赏赐消磨度日。到民国初期,原本有200万之多的蒙古人,仅仅只剩下50多万人,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是喇嘛。由此可见,康熙皇帝的手段实在老辣。

参考文献:

《明史》《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