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停车,与你何干?

 nanxsh 2018-09-05

凡是参与智能停车的,都会说“停车难”。


停车真的难吗?


上班时园区没有停车位!
下班时小区没有停车位!
周末去商场休闲没有车位!
偶尔去一下医院也没有车位!
......


政府部门说停车位缺口大!
停车场总觉得空置率太高!
消费者常抱怨停车费太贵!


这难道不是“死结”吗?


作者观点:
1、互联网停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停车难,而是觊觎入口流量。

2、补贴C端车主更像是公益活动,只会让难停车的地方更加停车难。

3、如果不能帮助停车场解决痛点问题,互联网停车仅仅就是美女化妆。

4、停车场管理模式的复杂都是得益于利益的再分配,不管素质什么事。

5、停车场定价就像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往上涨,老百姓慢慢会习惯。

6、智能停车只需解决停车场管理效率和停车位信息不对成的难题即可。


截至2017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
全国有53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4个城市超200万辆,7个城市超300万辆,分别是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和郑州。


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在分析停车位缺口时千万别当真!


停车场的建设原则:配建停车场设施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侧停车场为补充。


配建停车场主要包括居住类、办公类、商业类(商场、超市、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类(医院、公园、学校、博物馆、展馆等)。


公共停车场是为社会车辆提供车辆停放服务并且投资和建设相对独立的停车场所。


路侧停车场是在城市道路行车带的两侧或一侧划出的路面临时停车位。

停车行业资源供给失衡,很多人的理解大致归纳为:
1、车多位少,停车缺口大;
2、停车场智能化水平较低;
3、地域区位优势差距非常明显;
4、潮汐周期明显,错峰停车资源空间浪费;
5、停车管理行业集中度低,缺少专业管理模式。


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


1、车多位少,停车缺口大,难道果真如此吗?

经常听说:中心城区停车位缺口高达100万。
试想一下:每天有100万辆车找不到停车位,到底停哪儿了呢?
按照上海市道路上到处都有的黄色警示牌,停一会就200块,没几个人会自愿这么停车的。

以公立医院停车场为例,经常排长队等候入场,周边有停车场空余,难道都是不愿意多走几步路的事情吗?由于公立医院的停车费相对周边停车场较低,假设停车费高于周边,估计停车就不会出现排长队了。

关于小区停车,以上海为例,小区车位便宜,不愿意停到附近的商业停车场或路侧停车。以西安为例,小区车位收费,很多人喜欢停在路侧,即使走1公里也无所谓。

最终还是价格因素。


2、停车场智能化水平真的低吗?

停车场正在经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出入口控制阶段、智能停车阶段。
很多停车场都主动改造成了摄像头车牌识别,目的是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效率。对停车场来说,只要拥有准确的车位使用记录、完善的停车缴费记录、较少的管理运营人员即可。

车位引导,由于室内导航技术的缺失,大家拼的是眼疾手快,车位引导就是鸡肋。
反向寻车,找不到车根本不管停车场的事,按小时收费,多待1分钟就多收1小时,随便浪费时间找。

超过1分钟按1小时收费,移动支付通常不会爽快的给发票,这恰恰反应了停车场的智能化水平高。


3、地域区位优势差距非常明显
当前,核心城区、老城区的公共停车资源紧缺,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即停车难的现象将持续存在。

政府规划及引导的新增停车场及新增停车位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的次核心区域或者待开发的新城区。由于超前的停车规划以及配套的智能化停车往往与区域内当前人流量以及车流量不匹配,停车场空置率较高,尤其是地下停车场的整体利用率,很多都达不到30%。

有些人说他们路侧停车位可以达到一天周转平均20次,这是何等的效率,让很多老板唏嘘不已。


4、潮汐周期明显,错峰停车资源空间浪费
上班族潮汐式停车在小区和办公区之间切换,使得白天小区停车场富余,夜间办公区停车场闲置。
潮汐停车看起来很美,但实际试点效果很差。

主要问题体现在:收费太贵、挪车时间太早、距离有点远。


5、停车管理行业集中度低,缺少专业管理模式

配建停车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业主自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兼营、第三方停车管理公司经营和零散停车管理公司经营。

目前,国内业主对停车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认可度不高,配建停车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仍以业主自营和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兼营为主。高档住宅小区、商圈、写字楼等物业客户流量大,对于停车服务标准要求较高,业主多采用智能停车场系统进行管理。
公共停车场和路侧占道停车位一般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公开招标、专业停车管理公司承包经营为主。在路侧占道停车位管理中,有些专业停车管理公司会层层转包。在中间商的层层转包下,停车存在收费标准不一,非法增设车位等问题,管理混乱问题在大城市中普遍存在。



目前,国内智能停车市场处于群雄混战的阶段,玩家众多,主要代表模式有:
1、全流程停车优化模式
2、停车位信息共享模式
3、停车位预定B2C模式
4、共享停车位P2P模式
5、代客泊车的服务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总体都还处在婴幼儿时期,有钱人家大手大脚,没钱人家也能偏安一隅。一个上海,有100多家互联网停车公司在分食蛋糕,总的来说,吃相都不怎么好看!



停车参与方也很多,来头都不小,看在钱的份上,不干也得干,主要包括:
1、停车服务创业公司
2、市政交通管理部门
3、停车设备供应商
4、安防设备供应商
5、大型互联网公司



针对智能停车场景划分,主要包括:
1、城市级智能停车
2、场库级智能停车
3、车位级智能停车


有些人2G,有些人2B,有些人2C,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停车场的资源是一个独占性、稀缺性、排他性的资源,蛋糕就这么大。

在供给有限和市场细分的前提下,智能停车在中短期内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寻找重点细分市场并在其中深耕,目前全面的大规模发展的前提还不存在。即使在未来停车市场真正的发展起来时,政府的介入依旧限制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能做到垄断。



从商业角度出发,智能停车建议:
1、要具备挑肥拣瘦的能力
停车场资源具备独占性,首选具备高频交易的大型商场、办公楼、路侧占道等资源。
2、提高停车场的周转效率
不要怀抱解决停车难的梦想,首先是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效率,提升临停车位的使用率。
3、降低市场拓展资金成本
对车主免费不是停车场的诉求,若想二次变现,只有接入更多的停车场才能扩大用户黏度。


场景化诉求才是智能停车的用心之地!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所有场景,每种场景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场景、研究消费者心理诉求、研究停车场的痛点、研究物联网技术的优劣势、研究更多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