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原创)缩小与孩子的代沟

 武当书苑 2018-09-05

本文参加了【护苗 • 成长】有奖征文活动

人们在社会上都需要交流和沟通,但如果沟通交流出现障碍,特别是同辈或上下辈亲人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就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出现在上下辈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即为“代沟”,需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加以解决。若处理不好,会诱发成为一种社会不文明和谐的因素。

1、代沟及其表现

说到代沟,有人不以为然,父子(女)、母子(女)、叔侄、舅甥、爷孙等这么亲密的亲人之间怎么可能会出现“代沟”呢?要是真有“代沟”,就让它“代沟”去吧。这种态度显然是不对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代沟是两代或三代人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代沟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所著《代沟》中提出。

过去代沟多为三代之间出现,现在多为两代之间就有代沟,互相之间不理解,不认同,无法交流沟通,天天对掐、怼恁,要不就无话可说。代沟多半出现在孩子进入初中阶段身心慢慢走向独立的时期。

常听到身边的家长发牢骚,说孩子不听话,对大人讲的话逆反心理重,喜欢跟家长对着干,不喜欢参加亲戚朋友间的聚会,对家长的教导和行为感到不可理喻,甚至个别孩子还瞧不起家长、自信心不足等等

2、代沟形成原因

代沟的产生及形成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新时代、新形态、新形势、新挑战,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构建与融合,以及国际与国内形势发生迅速而深刻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等价值观明显存在差异,哪怕是一个家庭之内也不例外。

二是互联网及信息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扁平形态,甚至是地球村,知识的传播成平行一条线的方式,过去信息传递是垂直方式,现在一个新知识或信息发布后,所有的人将在同一时间可能接收到,大大缩短了知识传播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这对于孩子接受新生事物来说,是最大的优势。可是对于他们的父辈,特别是有些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亲来说,接受及适应互联网的过程较长,适应能力较差,对网络出现的新名词、新现象很难接受和理解,对互联网的运用就更显吃力。为此,两代人之间就存在很多知识和观念上的差距。

三是家庭成员构成的因素。

受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小时缺少玩伴,童年的生活比较单一,长期与父母及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时间长了也容易产生一些逆反及厌烦情绪。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耐心不够,有些家长对待哭泣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看电视、看手机、玩游戏。

四是孩子小时候与父母亲分开太久。

过去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及农民工进城务工,很多孩子被迫与父母分开,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不仅学校教育跟不上,而且长时间缺少父母关爱,在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缺憾,以致于对自己的父母亲有一种生疏感。等自己进入社会后,因成长和性格上的缺陷,很容易与家长形成代沟。孩子跟同龄人相比对自己的不幸和不满,以及养成的一些坏毛病会归结为父母亲没有尽到义务,从而产生对家长的不满和怨恨。

五是孩子的心理因素。

比如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或过于自我等,会导致孩子心理偏激及其它异常行为。

3、如何缩小或消除代沟

一是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做孩子的朋友、知心人,父母长辈不要角色定位固定化,使自己高高在上,与孩子对立。

二是多学习,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向往追求,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与孩子同步同频,多尊重和理解孩子,但对孩子经常出现的错误或者较严重的错误,不能无原则的迁就,要帮助克服和改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改正错误的决心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是情景感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身心受到感化并融入其中。孩子的心智有个成熟的过程,不能太急,不要过于逼迫孩子与自己同步,而应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多发现并表扬肯定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的成长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四是缩小和消除代沟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多信任,多沟通,多理解;少批评,少指责,少埋怨。

(作者|杜文杰,9月5日,首发书馆,谢谢观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