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经刮痧新准绳

 循天园 2018-09-05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陕西中医药大学等5家单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试图做出一些改变。他们认为,刮痧疗法应在刮痧器具和临床操作中充分体现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中医刮痧的临床疗效,才能打消民众对于刮痧的质疑。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定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循经刮痧”创新理论体系

痧是什么?“百病皆痧”正确吗?不同工具对于刮痧疗效有什么影响?过去,对于刮痧的研究比较零散,往往局限于一些表面部位或单一穴位。这些问题长期没有统一的答案,导致刮痧技术难登大雅之堂。而要想说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理论体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杨金生介绍,与传统刮痧不同,循经刮痧理论是以中医“穴–经–部”理论为依据,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循经刮痧更强调“循经辨证施刮”和“循经走穴”的刮痧操作技法,针对每个病证特点,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闫平慧说,项目围绕着“刮什么地方、刮到什么程度、多长时间刮一次”等问题展开基础研究和临床验证,不仅规范了刮痧相关的名词术语,深入阐释了“痧”“刮痧”及“吊脚痧”“绞肠痧”等72种痧证术语内涵,还归纳了痧证“刮、放、药”等方面的辨证应用原则。

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新,填补了中医刮痧古籍整理和刮痧理论研究的空白,为 “内病外治”刮痧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


很多百姓选择刮痧的场所竟是美容按摩店。在他们眼里,这件看似简单的保健工作,并不需要兴师动众跑医院,因此,由于刮痧导致不适或病情加重的新闻屡见报端。

“事实上,作为一种技术,刮痧也有注意事项和禁忌”,从业者没有掌握这些注意事项,是不安全的。

要改变民众的观念,关键在于确立标准。刮痧作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在力度、速度、方向、补泻手法等方面都有讲究,不是“出痧越多,效果越好”。

因此,这项研究首次创建了多层次刮痧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了操作的循经、出痧、间隔等关键问题,并规范了 “角刮法”“挑痧法”等29种刮痧手法。

在研究期间,团队先后参与制定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刮痧》国家标准、《保健刮痧师》《中医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保健刮痧》行业标准和ISO/TC249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刮痧器具”国际标准等5项标准。

为了准确表达出刮痧的内涵,在研究团队的努力下,刮痧国际标准的名称最终被确定为“Gua Sha instruments”。这个名称也成了首个以中文拼音命名的中医药国际标准。

研究人员还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痧”生物学变化的定性、定量研究,初步揭示“痧”的规律。通过比较出痧与不出痧、常规刮痧与循经刮痧的疗效差异,明确刮拭部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证实“循经刮痧”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建立,不仅能杜绝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对整个行业形成约束。更有意义的是,它为刮痧走向国际提供了一种通行的规则。


研究成果需要转化和推广才有生命力。刮痧不仅是一种中医技术,更是一种健康产业。秉承这种共识,多年来,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拓宽刮痧医疗与健康服务领域,促进刮痧相关产业发展。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普及推广,循经刮痧的应用范围已大大扩展,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在妇幼保健系统、基层社区中展开了一系列系统的培训,使上万名医务人员掌握了刮痧标准技术。

目前,刮痧技术在医疗机构基本上得到了普遍应用,除治疗临床上常见的近400种病症外,还延伸到养颜、减肥等保健领域。

为了更好地规范刮痧保健服务,研究团队还创造性地将中医刮痧技能转化为职业劳动工种,推动保健刮痧列入2015版国家职业大典目录。目录对刮痧保健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出规定。


在刮痧器具上,研究团队大胆创新。从外观设计、温度感知等方面对传统刮痧板进行改造,同时也研制了“刮痧润肤油”“刮痧润肤乳”以及“砭贴”系列产品,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让刮痧拥有了崭新的面貌,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