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梅陇之谢厝乡革命斗争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8-09-05


谢厝乡是梅陇镇联兴村委会辖下自然村,村庄周边溪港纵横,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和红色村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受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影响,这里较早组织成立了农会组织和赤卫队。出生在谢厝乡的谢纪内、谢启后、谢伟谋、谢友筐、谢茂棠等近30位仁人志士先后投身于革命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革命事迹。

1922年前后,时任海丰县教育局长的彭湃把梅陇的东斋、西斋两所旧式学校合并,迁建在埔尾梅峰古刹作为梅陇唯一的高等小学,简称“梅高”。从此,梅高小学成为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在后来发展农运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谢厝乡就读于“梅高”小学的谢纪内、谢有潮、谢有筐、谢伟模、谢茂棠等一批学生较早接受革命教育,思想进步,敢为人先。他们在“梅高”毕业后即参加共青团,并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3年5月,在叶子新同志的指导下成立了谢厝乡农会,推选谢纪内同志为农会会长,成为梅陇三区东片较早的农会组织,并迅速向周边乡村扩展,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发展农会会员300多人,受到县总农会的表彰。随后,农会积极参与县总农会组织的抗租减租斗争。 

1924年“七五”农潮之后,谢厝乡的农会组织继续进行秘密活动,同地主阶级作相持斗争。1925年2月27日,东征革命军抵达梅陇,并在其支持下,谢厝乡的农运又开始蓬勃发展,农会积极配合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东征,建立秘密交通线、筹备军粮和后勤军需物资等,并在击退反动军阀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927年11月21日,海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同年12月底,在谢友康、谢友滑、谢友扬、谢丰枝、谢土娘、谢耀在等十多人的努力下,谢厝乡成立了赤卫队。队部设在谢纪内同志家中(现被省定为革命遗址--谢厝乡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部旧址)。队部右边是一块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的老灰町,队伍时常在这里集结、训练。这一时期,赤卫队被县党组织授予海丰县第三区谢厝乡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部条印一枚,队员多以大刀、匕首、长矛和土雷等武器作战。这枚条印和斩首大刀现收藏在红宫革命陈列馆中。之后,这支队伍在谢友康、谢友滑、谢友扬等人的带领下组织近500名队员参与到梅陇区乃至海丰县多场武装起义斗争中。

在此期间,身为赤卫队少先队长的谢茂棠和谢有筐参加了刺杀民团反动头子的计划,不幸事泄被反动派捕送到梅陇墟,旋即押至刑场杀害,谢茂棠和谢有筐一路高呼革命口号,并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时年谢茂棠仅17岁,谢有筐18岁。

1928年春,国民党反动部队大举进攻海陆丰,在一次秘密会议上,由于当时暗探告密,有几名赤卫队员遭反动派抓捕,并被捆绑在村前凤凰树下杀害。据谢有潮烈士后裔介绍,大革命时期,谢厝乡虽然屡遭地主民团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镇压,但村里有志之士的革命意志并没有消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继续坚持斗争至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在此期间,该村的谢纪内、谢启后、谢伟谋、谢友筐、谢茂棠、谢丰枝等一批革命青年前仆后继,为国捐躯。谢佛桂、谢有贯、谢稳等则继续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时至今日,谢厝乡现有省定革命遗址1处。被评为烈士的有10名。未被评为烈士为革命牺牲者约有20余名。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谢厝乡人民的革命豪情和斗志在海陆丰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家国情怀令后人钦佩和敬仰,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