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呂彥直:不該被人遺忘的建築大師

 dongchang 2018-09-06

呂彥直設計的南京中山陵


呂彥直,中國近代建築師。他為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的設計和建造貢獻出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然而,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呂彥直的出身及其家世,尤其是他的建築思想,被長期湮沒,成為多年來中國建築史學界的懸案。 


筆者經過10年的艱苦發掘、深入調查和周密考證,終於揭開了這一懸案的真相,填補了呂彥直研究,以及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這項空白。




出身官宦之家 


呂彥直1894年7月28日出生於天津。父名呂增祥(又名呂鳳祥),安徽滁洲人,科舉出身,在清政府中任職,官至五品。是李鴻章的“三循吏”之一。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書影


1885年前後,呂增祥被派往日本擔任中國駐日使館參贊。1890年前後奉調回國,仍於李鴻章麾下任職,同時輔助嚴復翻譯西方著作。1901年富文書局本《赫胥黎天演論》的封面,自右往左依次豎排印刷著“侯官嚴幾道先生述赫胥吏天演論 呂增祥署檢”字樣。“呂增祥署檢”再清楚不過地表明瞭呂增祥對《天演論》譯本的貢獻。



呂彥直幼年在巴黎的留影


1900年冬,呂增祥受命於開州(今天的河南省濮陽縣)。1901年5月,僅50歲出頭的呂增祥卒於開州知州任上。 


呂增祥生前先後娶有兩房妻室。正室生育兩女,二女兒呂靜宜嫁與嚴復長子嚴伯玉。正室早逝,呂增祥娶了第二任太太,生育有一女四子。其中,女兒嫁與嚴復在英國留學時的同班同學羅稷臣的長子羅儀韓;長子呂彥深,通5國文字,22歲就進入民國政府的外交部工作,1914年被派到巴拿馬做領事。呂彥直排行老二。 


1901年5月,呂增祥去世時,呂彥直未滿7歲。翌年,由二姐呂靜宜帶往法國巴黎讀書。此時,二姐夫嚴伯玉正在巴黎工作,是清政府的“駐法參贊”。 



呂彥直獲獎的中山陵設計方案


呂彥直很懂事,每天放學後,就到巴黎歌劇院門外的停車場去給洋人擦汽車。巴黎的夜晚,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是十分寒冷的,人們都呆在有暖氣的房子裡不願意外出。堅強的小彥直不畏嚴寒,守在露天停車場給洋人擦車,掙幾個小錢貼補書雜費用。 


1908年嚴伯玉卸任回國。在巴黎生活學習6年後,呂彥直也隨二姐、姐夫回到了天津。恰巧,嚴伯玉的早年好友林紓,正在北京的五城學堂裡教書,林紓是大學者、文學家、翻譯家。嚴伯玉便介紹呂彥直到北京的五城學堂讀書。 


1911年,清華學堂初設。17歲的呂彥直考取了清華學堂留美預備部。嚴復的二女兒羡慕不已,寫信給嚴復,強烈請求到北京讀書。



中山陵的其它獲獎設計方案


1913年,呂彥直在清華學堂畢業後考取公派留學美國,就讀於美國康奈爾大學。1918年12月20日,獲得康奈爾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進入紐約的墨菲(Henry K.Murphy)建築師事務所工作。 



設計中山陵,整日茶飯不思 


1921年初,27歲的呂彥直決定經歐洲回國,開創自己的事業。途中他特意繞道法國巴黎。在盧浮宮參觀時與黃檀甫邂逅。 


1921年夏,呂彥直回到了中國,進入墨菲事務所上海分所工作,繼續參與金陵女子大學校舍的設計工作。同年,黃檀甫也轉赴上海進入東南建築公司工作。1922年3月,呂彥直辭去洋人事務所的工作,轉到東南建築公司與黃檀甫同事,參與了上海銀行公會大樓的設計。隨後,呂黃二人合作創辦了“真裕公司”。這個二人公司,既承接房屋設計,也搞房屋租賃和修繕業務。  


呂彥直親手繪製的設計圖紙


茫茫人海,誰人認識呂彥直?直至應徵中山陵的設計圖方案之前,呂彥直都是默默無聞的。孫中山逝世後,1925年5月,總理喪事籌備委員會向海內外懸獎徵求中山陵墓設計圖案。呂彥直毅然應徵。 


黃檀甫曾回憶說:當年,呂彥直因設計中山陵而整日茶飯不思。他不斷地修改畫作。為了直觀起見,每畫完一稿,就用桐油灰捏造設計模型,然後對著模型修改畫作。修改完後再捏造設計模型。如此循環往復,直至設計出中山陵現在的這個模樣來。 


截至1925年9月15日,“孫中山先生喪事籌備委員會”共收到40餘位中外建築師的應徵設計圖案。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圖案,因能保存中國建築的傳統形式,其陵園範界又略成警鐘木鐸形,暗含了孫中山先生“喚起民眾”的精神而獲得首獎。呂彥直受聘為中山陵墓的建築師,從此名聲大振。 


工程浩大的中山陵


獲獎後的呂彥直,以個人的名義創辦了建築事務所——彥記建築事務所。還沒有等呂彥直從中山陵建築圖紙的設計工作中緩過氣來,1926年2月23日,《廣州民國日報》就刊登出《懸賞徵求建築孫中山先生紀念堂及紀念碑圖案》的方案來。中外設計師紛紛響應。呂彥直帶病設計應徵圖案,並再次獲得一等獎。1926年11月3日,呂彥直受聘擔任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的建築師。 


一個建築事務所幾乎同時承擔起國家的兩大紀念性建築物的建築設計和施工監理等任務,這在中國建築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兩大傑作,名垂青史 


南京中山陵是“民國以來第一次有價值之紀念建築物”,按照呂彥直的觀點,“公共建築,為吾民建設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當採取中國特有之建築式,加以詳密之研究,以藝術思想設圖案,用科學原理行構造”。 


南京中山陵的設計和建造,完全體現了呂彥直的這一重要的建築思想——使用西方先進的建築科學技術,去構造純中國樣式的建築。陵門、碑亭、祭堂,臺階的毛坯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築,都是用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屋面、牌匾、斗拱、樑柱這些“木構件”,也是用鋼筋混凝土塑造的;陵門和祭堂上的“木質”隔扇門,是用紫銅鑄造的 。



中山陵主體工程竣工照片


妙就妙在所有的西方建築技術、現代建築材料,到了呂彥直手上,都被造化成為純中國式的,讓人看不出破綻來。 


在南京東郊的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中山陵依山而建,墓道和392級石臺階,把石牌坊、陵門、碑亭、廣場、華表、祭堂、陵寢等建築物有序地串聯在了同一條軸線上。四面蒼松翠柏環抱,八方雲霞紫氣聚來。從空中俯瞰,中山陵園就像一口安放在中華大地上的巨大警鐘,莊嚴肅穆,氣度非凡。 


呂彥直所設計的中山陵,既是一座純中國式的陵墓,又區別於以往所有中國的封建帝王陵墓。從顏色上看,他用孫中山手創共和的國旗藍色為主色,以藍色的琉璃瓦頂,取代皇帝專用的黃色琉璃瓦頂。從使用功能上看,他以祭奠活動的公共性,取代了以往皇家祭奠活動的私人性。寬闊的廣場,寬闊的墓道,寬闊的臺階,全部都是為適應大型公共祭奠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



呂彥直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


中山陵那莊嚴肅穆的儀態,和那恢弘的氣度,使孫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貌,乃至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都昇華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呂彥直的另一傑作是廣州中山紀念堂。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中國大型公共會堂的開山之作。她那中國寶塔式的雄姿,一直是廣州市的地標。



未婚妻削髮殉情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面對絕症加身,呂彥直從容不迫。他一方面先把噩耗告訴遠在北京的未婚妻嚴,請未婚妻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己。另一面便全情投入到當時的首都南京規劃設計草案的研究與擬定工作之中。 



呂彥直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碑


1928年的多數時間,呂彥直都是在上海的虹橋療養院裡度過的。這年6月5日,呂彥直給正在南京政府裡工作的一位朋友“光宇兄”去了一封長信,闡述自己對規劃和建設首都南京的意見;表達了自己的建築思想。呂彥直告訴他,早在一年前,自己就開始醞釀並“私擬”南京市的城市建設規劃了。這封長信寄出一個月之後,呂彥直終於完成了自己“私擬”的、經一年多的醞釀和推敲出的心血之作《規劃首都都市區圖案大綱草案》。他把自己的智慧與剩餘的精力、生命,全部凝結在了這部著作之中。 


1929年春節前,經過一年多的醫治,病情不見好轉的呂彥直,回到了上海古撥路55號自己的寓所靜養。期間,他寫下遺囑,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請黃檀甫等同仁務必按照原計劃完成中山陵餘下的工程;開展好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的建築工程,一定要把這兩大孫中山紀念建築建設好。還特別囑咐黃檀甫要保存好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的建築設計圖紙以及自己的圖書資料,以備後人使用。 



國民政府對呂彥直逝世的報導


1929年1月15日,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呂彥直委派黃檀甫作全權代表,出席典禮。自己則病臥上海寓所,遙祝這個編號為“2502”的孫中山紀念建築一切順利!面對日益迫近的死神,呂彥直平靜而坦然,沒有畏懼更沒有遺憾——一個人,能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設計和建造兩座大型的紀念性建築物,還能有遺憾嗎? 


1929年3月18日淩晨,呂彥直停止了呼吸。 


遠在北京的嚴得知呂彥直病逝的消息後,悲痛欲絕。不久,28歲的嚴斷然在北京西郊出家,削髮為尼。 



魂歸中山陵 


1929年6月11日,《國民政府公報》第一八九號頒發褒揚令,褒揚病逝建築師呂彥直。以政府的名義,發佈命令褒獎一位建築師的勳勞,這在中國是絕無先例的。根據1929年4月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的決定,將在奠基室內為呂彥直建紀念碑。 



中山陵也是呂彥直的紀念碑


黃檀甫親自請雕刻孫中山墓塘臥像的捷克雕刻家高琦,在一塊高約0.8米、寬約0.5米、厚約0.2米的大理石上,為呂彥直雕刻了一個半身浮雕像,浮雕像下面刻有于右任書寫的一段碑文: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決議立石紀念。 


這塊紀念碑原來鑲嵌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內的東牆腳下,現已不知所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