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届“上海公益伙伴日”静安区启动仪式 暨2018年“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隆重举行

 男低音的独白 2018-09-06

9月4日上午,由静安区民政局(社团局)携手静安区社会建设办公室、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区代表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举办的“不忘初心·为爱前行”—第八届“上海公益伙伴日”静安区启动仪式暨2018年“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在华东医院隆重举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监事长顾国林、上海市社团局副局长祁克萍、中共静安区委副书记顾云豪、静安区副区长鲍英菁、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区代表机构会长刘晓明等领导出席。区有关部门、各街道(镇)以及各领域代表性社会组织、区域内代表性企业及社会各界代表约200余人参加。

不忘初心 为爱前行

  本届静安区“上海公益伙伴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公益发展环境、促进静安公益事业发展,将9月打造为公益伙伴月,结合纪念“中华慈善日”,大力传播公益和慈善文化,广泛开展公益和慈善活动,倡导“人人公益、处处公益、随手公益、快乐公益”的公益生活方式,发掘并培养更多的公益事业伙伴,展示国际静安公益慈善新风貌,推动上海公益之城建设向纵深发展。

    公益伙伴月期间,静安区将通过深入开展“公益四进”,最大限度调动公众了解公益、参与公益的积极性,并采取区、街道(镇)携手联动方式,在街道(镇)层面推出了不同形式及内容的同期公益伙伴日活动包。公益进社区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既成网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公益活动,促进优秀公益服务项目进社区,提供微公益服务;公益进校区面向本区学校和广大学生,深入开展各类公益实践活动、公益创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公益进园区侧重展示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公益领域的跨界合作和创业创新;公益进商区与大型购物中心合作,设计公益体验项目,开展消费公益捐,结合旅游节,开展系列“公益+旅游”活动。同时,各街道(镇)整合社区资源,开展有本社区特色的系列公益活动,统筹组织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主动向周边居民提供体验活动,举办义诊、义卖、助学、助残、扶老,以及开展便民服务等社区公益活动。区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履行部门职能,紧密结合年度工作,采取嵌入、融合等方式,突出在社会建设领域重点设定公益慈善服务项目,与区、街镇层面同期保持联动,促进形成多元参与良好氛围。



  在启动仪式上,展映了11个“静安·最佳实践公益品牌”项目,举行了静安“公益创投专项基金”--爱心企业捐赠授牌,“龙盛专项慈善基金”揭牌颁证,以及“华东医院CARE老年生命关怀项目”启动仪式。其间,还分别展映了公益微电影、公益摄影作品,以及“不老心”为老服务公益项目宣传片。同时,由静安寺街道、华东医院筹办的慈善义诊、爱心义卖活动,受到与会人员的踊跃参与。启动仪式后,2018年“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同期举行,来自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华东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围绕关爱失知症分别作了专题讲座。

      顾云豪在致辞中表示,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政府引导。只有政府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得才有底气、有生气。长期以来,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和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在各行业各领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推进“政府支持、社会参与、项目运作”的慈善工作模式。他表示,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多元参与。公益活动为了大家,也必须靠大家。公益活动渗透到方方面面,需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而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公众等多方的积极参与正是这活水。他指出,公益慈善是自愿参与、奉献爱心的崇高事业,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静安区将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扩大公益慈善服务的社会参与,使公益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人可为、无处不在的社会自觉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