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87

 了用民 2018-09-06

NO.87

 

跟现在的大多数主编一样,崔浩其实只是挂个名、定个基调、偶尔出席一下会议讲几句不痛不痒不咸不淡不温不火的套话而已,并不怎么参与具体的编写。

 

真正执笔的,除了高允、张伟等人外,还包括著作令史闵湛、郗标等相关官员。

 

闵、郗二人对崔浩百般逢迎,很得崔浩宠信。

 

历经十年,国史这个大工程终于完成了。

 

闵湛、郗标建议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世人都能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古有霍去病勒石燕然(其实他们错了,勒石燕然的是东汉的窦宪),今有崔司徒刻石平城,何其壮哉!

 

高允得知此他们的言论后大惊,忍不住对另一名国史编撰者宗钦说:闵湛、郗标如果真的这么做,只要稍有差错,恐怕就会给崔氏满门带来大祸!

 

可惜崔浩并不这么想。

 

这段时间他被闵、郗等人吹捧成了一个古今无人可比的完人,什么“张良再生,诸葛再世,谢安再起,不如你”、什么“确认过眼神,你是最完美的人”、什么“万物生长靠太阳,治国家靠的是崔司徒思想”……

 

崔浩对此很是受用,有时自己也免不了以完人自居。

 

然而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自以为是完人的时候,他往往真的快要完了。

 

崔浩就是这样的例子——他竟然真的采纳了闵、郗等人所提的那个让他彻底完蛋的操蛋建议!

 

当时拓跋焘正在南征军中,不在京城,崔浩便向留守的太子拓跋晃提了出来,拓跋晃也表示认可。

 

随后崔浩立即命人在平城郊外修造了一片规模宏大的碑林,方圆各一百三十步,总共花了整整三百万的人工!

 

碑林落成后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跑去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关于石碑上刻的内容,史书上只记了几个字: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记录了北魏先人的事迹,每件事都非常详细真实。

 

到底是怎样的事迹呢?

 

由于石碑早已被毁,具体的内容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看了这些东西后,汉人们都交头接耳,指指点点,而鲜卑人则大多面红耳赤,愤恨不已,等拓跋焘南征一回来,就纷纷向皇帝告状:崔浩暴扬国恶,大肆宣传我们祖先的污点!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北魏的皇族拓跋氏出自代北游牧民族,开化较晚,祖上的很多事情在经过文明洗礼的后人看来都很不光彩——乱伦像车轮一样平常,扒灰像尘灰一样普遍,这些羞于见人的东西刻在碑上,任人观看,那岂不是把高高在上的皇家的底裤都扒光了?

 

而很多鲜卑贵族原本就看崔浩很不顺眼。

 

崔浩自恃得到皇帝拓跋焘的信任,做事比较专横,有时甚至连太子拓跋晃也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一下子就征用了数十名汉族士人担任各地郡守,拓跋晃认为这些人没有经验,不合适,但崔浩却执意不听,最后软弱的拓跋晃只好对他让步。

 

以他这样的做派,得罪的鲜卑贵族当然不会少。

 

不过,崔浩对此却毫不在意。

 

在他看来,他就是风,其余所有臣僚都只是草——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该往哪个方向倒。

 

然而他错了。

 

其实,他自己也是草。

 

而且很快就要被连根拔起!

 

毁灭他的这股狂风是那些早就对他不满的鲜卑贵族发起的。

 

国史刻碑之事发生后,鲜卑贵族们找到了报复崔浩的机会,争先恐后地在拓跋焘面前说崔浩的坏话,曝出了各种有关崔浩的黑材料——捕风捉影的有之,添油加醋的有之,纯属捏造的有之,比抗日神剧还要离奇的有之……

 

三人成虎,何况是这么多人一起挑拨!

 

一向性情冲动的拓跋焘终于再也受不了了——崔浩,我对你如此重用,没想到你竟然这么不中用!

 

他当即拍板,决定严查国史案,将崔浩等所有参与修撰国史的人员全部逮捕下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