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红尘中拭尘【转】

 若飞若扬1963 2018-09-06
 

少不更事时,读禅宗关于“渐悟”和“顿悟”的那些著名公案,内心里对六祖慧能佩服得只差五体投地,而对神秀则有所轻看。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以我十八岁的青春看来,慧能的悟性与神秀相比,一个立地成佛,一个笨拙求佛,其间高了岂止一个档次?好长时间,我都在为五祖弘忍的慧眼识人暗暗叫绝。
 

  然而,青春渐老,阅世弥深,在红尘中摸爬滚打三十余年,我却越来越发现,慧能的“顿悟”有着太多取巧的成分,在世俗的生活中难以通行;而神秀的“渐悟”却颇切合现实生活,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不是么?人是一只只满载着无穷欲望的软木塞,寂寞而喧嚣地漂流在滚滚红尘之中。来自名誉、权力、金钱、美色等方方面面的诱惑,让这一只只软木塞沉沉浮浮,一再地陷入欲望的漩涡。身在红尘,谁能像居山林深处、食山花野菽、摒弃一切尘世扰攘的高僧一样,做到纯粹的清净?谁的肉体和心灵上没有蒙着一层或厚或薄的尘埃?
 

 曾几何时,我们是初生的婴儿,如同一块块纤尘不染的璞玉。而随着年岁日增,这块最初的洁玉,被岁月的风刀雕刻得七疮八孔,被世事的风雨吹打得尘土满面。生而为人,就得面对一瓢一饮的生活。我们不可能无视生活的陈规遗世独立,不可能整日面壁打坐思无邪,不可能任油瓶倒地而不扶、地震袭来我自巍然不动,不可能在诱惑面前做到“旗子动而心不动”。我们是蛋白质做的身体,不是空灵的天上云、水中月。动物之所欲,我所欲也;功名利禄这“身外之物”,我所欲也!必须承认——欲望是人类一切奋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所以,为了寻找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欲而不可得”的痛楚降到最低,最聪明最现实的做法,不是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我身上哪里有尘埃呀?既然无尘,哪里用得上拂?”而是面对现实,执一把扫帚,把那些正在戕害自己的“非理性欲望”——这些名符其实的尘埃,一一扫尽。
 

  在红尘中拭尘,是为了去芜存真。把生命园地里的杂草清除,让那些芳草开出馨香的花朵。泥土的养分并非取之不竭,这正如同一个人即使活到百岁仍然光阴苦短。一个人的志向尽管有百十种,我们不可能以所谓的“博爱”之心,让它们都齐齐发展,而只能像园林工人一样,手执大斧,把那些枝枝蔓蔓砍除。这看似残忍,实则明智,因为与其全军覆没,不如一枝独秀。


 
 

  在红尘中拭尘,是为了减轻负担。圣甲虫,也就是那有着“屎壳郎”这不雅外号的虫子,它推动粪球并且使之越来越大的行动受到人类无情的嘲弄。然而,在嘲笑虫子的同时,我们好像完全忘记了,我们常常就是那样一只蠢笨的虫子,甚至比它们更加无知。因为我们所求的,所背负的,比如官阶,比如银行存款,比如冰箱里的食物,早已远远超乎我们的实际需要。
 
 

  在红尘中拭尘,是为了健康人生。明知道,有些东西我们倾尽一生也不可能得到,不如一开始就断了念想。生命中很大一部分苦恼,就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得而奋不顾身地妄求。而即使走运,那些东西我们得到了,它马上就成了我们沉重的累赘,必须耗费太多太多的精力来看守。这是“得不偿失”这一古老成语在我们身上的翻版。——“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人世,毕竟不是那古卷青灯的禅堂。每天,抽一点点空闲轻拭蒙尘,我感到庸碌的日子正一天天变得透亮而静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