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猪苓汤

 昼三夜二205 2018-09-06

22.猪苓汤

 

猪苓汤在《伤寒论》中出现了两次,一为热邪伤阴,一为阴虚生热。共同的结果都是导致了水热互结,小便不利。

全方由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组成。

该方的主要作用为排尿利水,仲景全方集百分之八十的利尿药于一体,并以猪苓作为方名,就是为了突出这点。用阿胶一为滋己损之阴,一为利水防止生燥。用滑石既泄导致水热互结之热,又利水热互结之水。由此可见,一般书籍表述的本方功用为养阴润燥、清热利水,实际是本末倒置了的。其实,它是利水而防伤阴生燥,利尿而兼导邪泄热。适用于整体热郁而局部却有水停,局部水停而复有阴伤津亏,乃至络损的小便不利。有疏泄湿浊之邪而不伤正气,滋润己耗阴津而不虑助湿之功。它的利尿泄热护阴,同苓桂剂的温阳化气行水,共同形成了治疗小便不利的两大重要法门。

明确提出这点,不仅是为了提醒读文献时注意,更是为了临床时准确运用本方。

为了深入认识这个问题,需要从本方证的病性、病位、病势和病证等四方面加以讲述。

先讲病性。猪苓汤的病性是热邪己由表入里,并且开始化燥伤阴,且热邪与局部水湿相结为患的一种里热水结证。病入阳明,无论疾病自身发展或治疗差误,都可能导致病情不良变化。而猪苓汤就是针对其中的这种变化一一水热互结而设的。

次讲病位。邪气入里,弥散未聚,伤阴耗液,趋留下焦。此时的病位,从横看,病邪方离太阳少阳而入犯阳明经,但尚未犯腑;从竖看,邪犯上中下三焦,而己呈蓄留下焦之势。

第三,讲病势。邪循经入里,可见其势盛,脉浮紧,发热,可见正未衰。而这种正邪对峙的抗衡局面是短暂的。不是正胜邪却,就是邪热交织日甚,出现或郁壅于胸膈,或灼热伤津于脾胃,或水热互结于下焦致小便不利等证。当此之时,治不如法,邪热即可入腑,或产生各种变证。而猪苓汤所主的小便不利,就是邪热交织日甚的一种“报警”信号:第一,它说明邪势已开始胜正;第二,水热己呈互结之势;第三,阴液已伤。如此病势必须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第四,讲病证。所谓病证,即是猪苓汤证的临床表现。实践证明,该方的临床表现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

1.小便不利,这种不利一般为涩滞不利感,色黄量少,微有疼痛感。

2.口渴欲饮,而饮不甚多。

3.心烦失眠,这种心烦多较轻微,其失眠也绝非长期和通宵。

4.腰痛,腰部酸痛绵绵不止。

5.血尿,偶有肉眼血尿,多数为镜检血尿,且一般不伴见疼痛。

6.脉多微细数,舌质多偏红,苔薄黄而水滑。

可见猪苓汤的临床使用范围,早己不仅局限于伤寒,而更多的是用于杂病。尤其是湿热郁纠结为患,伤阴损络的泌尿系统各种疾患,用之尤效。

 

◎病案举例

如:刘某,女,65岁。多年腰酸胀痛,长期血尿,重时肉眼可见尿呈褐色,轻时镜检隐血++~+++,口渴,睡眠差,常目胀痒干,咽燥。经中西医久治无效。来诊时面苍黄少华,唇干,心烦,两侧腰窝部酸胀疼痛。尿黄少,排出不畅,频数而短,尿检查隐血+++。脉细数,舌苔薄黄。处以猪苓汤加味:

猪苓12g,茯苓12g,泽泻30g,滑石30g,阿胶10g(烊),女贞10g,旱莲草30g。

服药7剂,腰酸胀痛大减,尿排出畅,但仍黄少。续服20余剂,诸症均明显减轻,尿检隐血+。后断续服药,每于腰胀痛、尿欠畅时服药2剂即效。如此数年,累计服药上百剂。症发日渐稀疏,尿检隐血一直在0~+之间,精神好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