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人怎么对付严重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zopoba395 2018-09-06

  明朝最后毁于农民战争,不能不说庞大的剩男群体的存在是很重大的因素。

  “未来中国将有三千万光棍”的说法,已经让所有人耳熟能详。根据人口出生自然比例,男女较理想的比例为106:110左右。而目前我国的出生率中,男女比例大约为116:100。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男女比例失衡原因是胎儿非法性别鉴定及引产屡禁不绝,带来的种种恶果,正在以农村剩男扎堆等方式出现。和往常一样,我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学中学到教训。

  南开大学的王泉伟在对明代地方志资料的整理研究后发现,明代中国普遍存在着男多女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其严重程度甚至远远超越有了B超和引产技术的21世纪。

  明朝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男性数量高出女性两倍以上的状况。大略来说,明朝的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在明朝开国后越来越严重,明朝中期后,基本维持在150:100的水平上。王泉伟将这情况写成了一篇论文《明代男女比例的统计分析——根据地方志数据的分析》。

  当然,古代的统计数据肯定有错误失真的情况,但全部统计数据来自全国各地,南到海南,北到河北,东到上海,西到四川,还有河南、湖南等全国各地,统计时间则从明朝初年的14世纪一直到16世纪的明朝后期。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都在描述女性比例的严重失调。这就不可能仅仅是统计错误了。

  另外还有大量的文字记录做为侧证,所以学术界基本认可明代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是真实的。

  那明代男女性别失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哈佛中国史》中的《挣扎的帝国:元与明》章节中,揭示了真相,当时虽然没有国家的生育控制政策,但由于农业社会的男性劳动力价值远大于女性,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生男孩,而由于低下的生活水平,很多家庭不想负担更多的孩子,于是溺杀女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明代律法名义上惩罚溺杀女婴的做法,但惩罚的力度达不到禁绝的效果,而且大部分的地方官都对这种做法网开一面,所以我们可以从地方志上看到,从明代初期到中期,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直到明嘉靖九年(1530),一个福建士人写道,男孩成婚的理想年龄在15到24岁之间,大约普遍比女性初婚年龄大5岁以上。多数女性在19岁前就生育了。

  但仅仅让女性早点结婚生育,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明朝盛行的一夫多妻制更加剧了问题的存在,即使按现代伊斯兰国家的比例,占有一个女性以上的男性只占全部男性的5%以下,也让不少穷困男人成了光棍。他们只有靠发达的性产业解决一部分生理需求。但却看不到生育后代的可能,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世,实际含义说的是穷人由于缺乏婚育机会,往往在几代内就绝后了。

  另外,也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法,浙江沿海温州乐清县一个地方以“手巾岙”出名,什么是手巾岙呢,就是兄弟共娶一妻,当哥哥先进了媳妇的房,就在门口挂上一片手巾,弟弟就不要进来了,反过来如果是弟弟先到也一样。据说贫家女欢迎这种做法,因为嫁给兄弟比嫁给独子获得的经济保障更多。

  另一种较为少见的做法是男男通婚,见于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简单的说就是男性通过同性婚姻来解决性需求,在这些地区,女性比例的极度失调,造成了这种情况屡禁不止。无论是儒家道德价值观,还是朝廷法令,都不能完全禁止这种现象。

  一个常常被今天人忽略的事实是:在古代很多男性其实是终身未婚的,这个比例可能高达20%以上。按照《中国人口通史》一书认为明朝峰值人口总计是1.6亿以上,假设男女比例为150:100,那么当时终身未婚的男性可能接近2000万人,明朝最后毁于农民战争,不能不说这个庞大的剩男群体的存在是很重大的因素。

  (作者系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