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看到“点”如高山坠石,“画”如千里阵云。用笔中锋在平面追求立体.犹如雕塑;集点画而成字,结掏严谨、对称平衡,颇类建筑;集众字而成章,分问布白,纵横有势,特别是草书,线条飞舞,一气呵成,有似音乐与舞蹈。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书法作品的有笔墨处.仅能得到具体的迹象,而迹象之外的无笔墨处,却能给人们提供更丰富的想象。 ![]() 集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纵有行而横无行的八大山人之书法。每个字的结构及字与字的距离,比较松散,行距也比较宽阔,给人以疏朗和开阔的感觉。 郑板桥的那幅纵无行横无列的《论书》轴,不仅书法艺术秀拔飞舞,结体用笔,颇得山谷“欹侧之势”,奔放自由,疏密有度,和谐统一,自然成趣,是他独特风格的代表作品;其行款被喻为“乱石铺街”、“雨夹雪”,乍看大小参差错落,歪歪斜斜.忽长忽扁,完全不受拘束,但仔细体察,则是一气呵成,犹如银河溅天,珠湖泻池,气势通贯,给人以参差错落、气象万千的美感。 ![]() 八大山人书法
每个字的外形变化多端,大小方圆,各种形状均被安排得谲诡有致,摇曳多姿,有如风起云涌,时得卷舒变幻之势;飞花散雪,极尽自然洒脱之趣。 通过有与无,实与虚,对比出一片混沌,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特定环境,其代表的意义有所不同,或云,或雾,或水,海阔天空,气象万千,具有包罗万象,纵横八极之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趣。 作画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实则塞。太虚则空。所以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而得“虚实相生”之妙。如画山水,云烟出没处,可不着一笔而云烟自生;画鱼时,并不画水,而水的形象感会在画面上体现出来。 ![]() 郑板桥书法
书法艺术美,要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其欣赏和创作的规律,以提高欣赏水平。虚实相生,以实带虚,以虚托实是各个艺术门类的共同规律。只有懂得诗的言外意,乐的弦外音,体察到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才能更深一步理解“书之妙在无笔墨处”和“无处乃传神韵”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