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中王昌龄最著名的九首绝句,表现曲折,意境深远

 p0oouuu 2018-09-06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的七绝可与李白的媲美,他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

芙蓉楼① 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夜晚,冰凉的雨丝笼罩着江面,洒入吴地,天地苍茫一片,清晨送友人远行,楚山孤独地耸立在雨中,像我一样寂寞。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同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随着舞蹈的不断翻新,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然而不管曲调、舞蹈如何翻新,总是在诉说守边将士的那些离愁别情。听不尽的曲调扰得人心烦意乱,徘徊回望,只见一轮清冷的秋月高高地挂在空中,照耀着万里长城。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茫茫的大沙漠上风尘翻滚,日色为之昏暗,劲风吹动着战旗,将士们离营出征。前面的军队在洮河以北与敌人进行夜战,传来捷报说已经活捉了敌军首领。

长信怨(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诗借咏汉代的班婕妤而慨叹宫宠之怨。“不及”是指比不上,以颜色比颜色,写出了宫女对自己的担心和自怜自叹,以及对得宠人的嫉妒和羡慕之情。全诗借汉代班婕妤失宠的故事,将唐代宫女的哀怨之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仍然是秦汉时的边关,由于连年战乱,离家万里征战的将士还没有回乡。倘若像李广那样的将领还在人间,就绝不会让敌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碧绿的淮水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映现在门扉上面,我挽留郭司仓只想略尽地主之谊。明月随着这个好官的船舶远去,我的思念如同淮河的春潮,夜复一夜地翻滚而不能平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采莲曲(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和采莲姑娘的衣裙颜色一样,她们红润的脸庞和盛开的荷花交相辉映。采莲姑娘乘船混入荷花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才知道她们采莲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