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你的不求回报,才养出的白眼狼

 Kongwu8855 2018-09-06

记得前些年,当地有家企业决定帮助家境困难的准大学生,不仅负担大学四年的学费,甚至还按最低生活标准发放在校的生活费。

消息一公布,前来申请的准大学生络绎不绝,个个都说自己家境困难,要求企业给予资助。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原本只是作为报效社会的一枚善举,可没想过要搭上自己全部。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贫困学生,企业开始陷入了两难。


如果降低资助标准,不再全额资助学费及生活费,难免会被媒体扣上一个「言而无信,哗众取宠」的标签,企业声名扫地

如果设定资助名额,设定严格的贫困标准,那很有可能违背企业的初衷,毕竟很多证明是可以造假的,会让有造假渠道的占用了真正困难的大学生名额。

如果取消资助的这项决定,除非企业打算关门。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原本只想着回报社会,这下变成了如何保住企业和名声了,企业的领导简直操碎了心。


关键时候,企业里的一名员工小刚提了个建议,

要求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回到当地为企业服务至少十年时间,享受跟正式员工一样的工资待遇。

若未顺利完成学业的,或者不愿为企业服务的,便连本带息归还所受全部资助款。

毕业后的十年,正是个人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如今若要接受这个资助,便要放弃那十年间所有的机会,成本未免太大,并且不够自由。

若不是真的过于贫困、走投无路,相信不会有人愿意签下这份「卖身契」。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此消息一公布,原本如潮水般涌过来的贫困生,立马走了七七八八,剩下来的,必定是对学费半点办法也没有的、真正的贫困生。

 

企业原本是想要雪中送炭,没想到引来的是一群财狼虎豹,想要的只是将你生吞活剥。

结果当企业将无条件资助改为入职服务交换后,他们见到无利可图,便只好退回原本待着的地方。


他们是贪婪,但是谁不是呢?

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啊

如果有不劳而获的机会,那凭什么别人能获得,而我不能获得呢? 

前段时间大火的宫廷剧《延禧攻略》里,也有一个类似的镜头。


娴妃带着一帮宫女太监到宫门口施粥,结果遇到暴乱,原本秩序优良的施粥现场,差点遭到哄抢。

在武力镇压之后,现场施粥的娴妃便要求,除了小孩和老人能无偿获得食物之外,其他人都必须出卖劳力来换取粮食



因为「紫禁城和富户们施粥放粮,是本着一片好心,所以你们没有资格来质问。」

「没有一粒米凭空而降,别人给予你们是恩赐,不给也是理所当然,所以你们没有资格来质问,更没有资格伸手讨要。

只有靠自己的劳力换取粮食,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没有人可以抢走。」

我们暂且不论这个言论在剧中背景下是否合理,但是用来回应上文中的「伪」贫困学生却是非常贴切。


企业是本着一片好心,没有一分钱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企业辛辛苦苦赚来的。

资助你们是恩赐,不资助也是理所当然,所以没有人有资格来质问,更没有资格去伸手讨要。


道理很粗浅,说起来大家都懂,但是像这样的事情却并非个例。 

最广为人知的大善人莫过于歌手丛飞了。

作为一名歌手,参加过400多场义演,资助过183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300多万。

即使已经疾病缠身,也在拼命演出,只为践行供贫困儿童上学的承诺,结果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年仅37岁。


他捐助过那么多的学生,听说他生病了应该会有很多人难过吧,应该会得到很多关于康复的祝福吧?

结果并没有,受到资助的学生难过的只是,再也没有免费得来的钱了。

他们甚至在得知丛飞得癌之后,指责他不守信用,指责他缺德。

因为说好的要供到大学,结果孩子还在上初中你就得癌了,孩子还等着钱开学呢,怎么那么不负责任!


拜托,丛飞已经得癌了呀,他已经没办法再去赚钱了,你们这些受到过帮助的人,难道真的一点良心都没有吗?

你的恩人都快断气了,好歹问候一句,祝福一声吧,结果你们不但不去看望,还伸手要钱,态度冰冷且强硬。


在面对采访的时候,受到过资助的学生,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居然是「我从来没有强迫过他」,甚至还有拒绝承认接受过帮助的。讲真,用白眼狼来形容他们,算是客气的了。

 

资助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渡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并且在他们身上实现爱心的传递,让他们在有能力之后能帮助更多的人,往复循环下去,整个社会便处处充满正能量。


但若是受到资助的人,不仅不懂得感恩,还认为你的资助理所当然,那么你的爱心便得不到传递,你的资助仅仅是帮他们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而已。


甚至你不求回报的帮助,会被认为另有所图。吃力不讨好,何必呢? 

如果丛飞换一种资助方法会不会好一点呢?

比如,打个欠条,签个协议,约定利息,就像国家发放的助学贷款一样。


让这些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知道,这不是无条件的赠予,这是一种交换

我付出本金,你付出利息,我帮你度过难关,你回报我以金钱。

这样他们会不会更珍惜一些呢?

会不会心存感激呢?


可惜,丛飞已经去世,这个建议他是永远也听不见了。 

都说,斗米恩,担米仇

年轻的时候不明白,等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英国有一位慈善老人Olive Cooke,她毕生都在行善,从16岁开始就在卖塑胶花筹款,为27个慈善机构捐款,坚持了76年,把自己的退休金都捐光了。


这样一位面容慈爱、心怀大爱的老人,按理来说应该在大家的祝福与陪伴中,安详地度过晚年,受过她帮助的人们应该会源源不断地为她送上真挚的祝福。真是谁也想不到,老人最后选择了跳桥自杀。

而逼死老人的,是每月260多封邮件和电话,它们不是来表达感谢的,而是伸手要钱


可是老人能怎么办呢?

她连退休金都捐光了,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还催,那就只能拿命去换了,于是老人从桥上纵身跳下。


受捐助的人会关心老人的退休金吗?

不,他们不关心,他们甚至都不关心老人跳桥死亡的原因。

他们只会责怪老人给的太少,老人的退休金太少,当伸手要钱成了习惯,得到就变成了理所当然。


老人值得人们同情,却也不值得人们同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只会伸手要钱的人,都是老人纵容出来的。


你以为自己节衣缩食捧出来的善心,换来的只不过是人性的冷漠与贪婪,你不求回报的资助,供养的不过是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如果你的善心这么廉价,那么当你被白眼狼逼近死胡同时,就不要发出「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的愤慨,因为从你不求回报的资助开始,就全都是错。

老人可以资助,但是她可以要求受资助的人,回报以适当的陪伴,或者其他。

让这项资助脱离简单的赠予,而成为一定条件下的交换。


如果你不愿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老人,你又有什么资格接受老人的资助呢? 

斗米恩、担米仇,在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给他一碗饭,他便感恩戴德。

给他第二碗饭,他会热泪盈眶。

给他第三碗饭,他会想,怎么全是米?

给他第四碗饭,他开始质问你,为什么没有菜?没有肉?没有鱼?要怎么下咽?

怎么那么不负责任?

怎么这么不尊重人?

可是他没有想过,原先他连一碗饭都吃不上。 

如果,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先给了他一碗饭,让他感恩戴德。

然后告诉他,接下来需要交换,用劳动或者其他,他所拥有的东西。

那么之后不管再给他多少碗饭,他都会感恩戴德。


因为这是他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的,是自己应得的,而给予他这一切的人,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是必须要报答的。


每一次劳动的交换,都在提醒他,原本的自己其实是连一碗饭都没有的,那样他便会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一切,并且心怀感恩。

 

人们都说,要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那锋芒到底指的什么?

咄咄逼人、颐指气使?

那岂非违背了行善的初衷?


我倒是认为,与其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无条件赠予,不如换成一定条件下的交换

资助的目的是帮助,交换仅是让受资助的人不忘初心。

世界不乏好人,白眼狼也不是一天就炼成,我们可以相信人性中的善,却也不能忽略人性中的恶。


贪婪,是最难以抗拒的人性之恶。

一念之间,天差地别。


所以,我可以资助你,但不是无条件的赠予,而是交换。

我可以不在意你用于交换的东西,但是我要你在意我对你的付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