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时节的到来,又来到了一年中最适合播种的季节,我们习惯称之为秋播季。 所以今天就跟塔莎先生一起玩播种,听他分享园艺达人必备的一些播种小知识吧! ▲ 塔莎今年的种子新包装 每种种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性”,所以在开始播种之前,我们需要先对不同种子的性格差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适宜的播种季节不同 - 由于不同的植物生长和开花周期不同,所以不同的种子适合在不同的季节播种,一般来说主要分为春播型和秋播型种子,夏播型和冬播型种子较少。 春播型种子一般耐热不耐寒,在早春播种,经过春天三四个月的生长后在初夏开始开花,比如长春花、香彩雀、夏堇、朝颜。 而秋播型种子则相反,往往耐寒不耐热,需要在比较冷凉的环境中才能比较旺盛的生长开花,有的秋播型品种耐寒性极好,寒冬的风雪中也可以生长,比如角堇、虞美人、龙面花。 也有的秋播型品种必须在5℃以上才能越冬,冬天需要放进室内加温保护,比如矮牵牛、蓝目菊、雏菊。 ▲ 在种子的包装说明上就有注明播种季节 在错误的季节播种虽然也会发芽,但是后期小苗的生长会因季节不适宜而生长不良。比如角堇,如果等到春天再播种,可能还没开花就在初夏的时候被热死了。 所以大家在播种前一定要了解这种种子最适合的播种季节。 - 光照也会影响种子发芽 - 不同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要的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可以粗略的分为喜光型种子、嫌光型种子和对光不敏感种子。 喜光型种子的意思,是指这类种子需要接受到明亮的光线时才能萌发,因此播种时不能覆土,比如矮牵牛、香雪球、六倍利。 喜光型种子一般都是极小粒的种子,种子中存储的营养物质有限,萌发后需要及时利用明亮的光线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维持生长,否则容易因养分耗尽,还没来得及长出土面就“饿死”,长期以往便进化出了见光才萌发的习性。 而嫌光型种子则相反,一般都是较大粒的种子,比如角堇、紫罗兰、豆类、瓜类。它们的种子存储了足够多的养分,即便刚萌发时没有光线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能正常生长,长期以往反而形成了在黑暗条件下才更容易萌发的习性。 当然也有的种子,是否萌发基本不受光线的影响,比如向日葵,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发芽率都很高。 了解不同的种子发芽需要的光照条件(喜光?嫌光?还是都可以?),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播种时需不需要覆土。 喜光型种子无需覆土,嫌光型种子要覆土,一般覆盖种子一倍深度左右即可,而对光不敏感的种子我们一般都做覆土处理,有利于保持湿度提高发芽率。 当找不到该种子是否喜光的资料时,也可以简单根据种子大小来判断,细小种子(和包衣种子)就喜光,比两三毫米大的种子就算大粒种子,当嫌光种子处理。 ▲ 像白色小丸子一样的包衣种子 - 像小丸子一样的是假种子吗? - 我们在购买进口种子时,会发现有的种子是像黄色或白色小丸子一样的,很多新手会以为这是买到了假种子,其实不是,这种种子叫包衣种子。 顾名思义,包衣种子的意思就是给种子外表裹上了一层“包衣物质”,这是为了让原本很细小的种子变大,方便播种,或者是让原本不规则的种子变整齐,包衣中也含有一些杀菌剂和促萌发物质,可以提高发芽率。 包衣遇水后会融化,露出里面的细小种子,有的甚至不认真看都看不到,就像灰尘一样,因此几乎所有包衣种子播种时都是不需要覆土的,千万不要以为是买到假种子啦! - 播种步骤和注意事项 - 首先是播种容器的准备,比较推荐大家使用育苗盒来播种,一个种子播一个穴,既方便萌发后的小苗管理,也不会弄混品种。 ▲ 播种专用育苗盒 播种土建议大家使用专用的播种型泥炭或营养土,它们经过杀菌处理,还有极强的保湿力,能有效提高发芽率。 非常不建议大家使用园土,一般没经过处理的园土都含有大量杂草种子和许多有害细菌,对“娇弱”的园艺种子来说十分致命。 ▲ 播种专用营养土,主要成分是细泥炭和蛭石 播种时,需要先把土壤充分打湿,用喷壶喷至于潮湿但不滴水,这样在埋入种子后便无需再大量浇水。 可以避免种子因浇水时的水流冲刷而移位的问题,尤其是细小种子,一旦移位后不小心被土覆盖,很可能就会因此不发芽。 ▲ 先湿土再播种 土壤湿润后,每一个穴盘播上一粒种子,喜光种子(和包衣种子)直接放在土面即可,包衣会迅速融化,嫌光种子则挖一个小洞浅埋,以种子自身大小的一倍深度为佳。 ▲ 包衣遇水会自行溶化 最后盖上育苗盒的盖子,放在散射光明亮但无阳光直射的环境当中,就可以静候种子萌发啦! 虽然盖上盖子后高湿度的环境有利于发芽,但是在等待过程中,最好能每天打开盖子透5分钟气,释放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 散射光环境最利于种子萌发 以上便是播种这件园艺“小事”,今天在花园里一边实操,一边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播种时需要用到的园艺小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会秋播。 如果觉得有用,请尽情点赞和评论告诉我们吧~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