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大名李新生,是父亲的战友和铁杆儿乡党,因其为人性情耿直、说话张口就来直统统不拐弯,父亲和战友们都习惯称他“李铁炮”或“老铁炮”,这个绰号在父辈战友们口中一叫就是几十年。 据父亲讲,李伯本名叫李庆堂,又名李北辰,彰武县三台子人。日伪时期在彰武当过小学教员,后在山东根据地参加革命。 1945年9月抗战胜利之际,李伯受党组织委派,从山东根据地渡海回到东北家乡彰武,利用其系当地人及拥有众多的社会关系等有利条件,配合党的新生地方政权和平解放彰武,开展对彰武县境内敌伪势力劝降和分化瓦解工作。 在对彰武县已收编后叛逃的伪警队开展劝降过程中,伪警队头子陈洪涛(李伯的亲戚)躲起来不见,其他警队头子范成祥等得知李伯系共产党人的身份后,先是令手下对李伯一顿毒打后将其看押起来。后陈洪涛露面假意套马车送李伯回去,暗地差十余人在半路拦截,一枪将李伯棉裤打了个洞,致李伯险些丧命。 事后在向时任中共阜新地委书记的吕明仁同志汇报工作情况时,吕书记得知李伯的此次历险后对李伯说:“庆堂啊,这回死里逃生,我看你应该改个名字,叫''李新生’吧”。 从此,李新生就成了李伯的大名。 彰武县革命政权建立后,李伯留在了县支队,任群工干事,与在政治处工作的父亲及任组织干事的杜宇叔叔工作中相识并成为日后的莫逆之交。 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父亲他们的部队从普通的地方武装越打越强,逐步发展壮大为辽吉四、一、五军分区路西支队——辽吉军区第二十五团——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十三师三十八团——第四野战军一六二师第四八五团;从东北战场的辽沈战役,到华北战场的平津战役,再随大军南下到华中南战场的衡宝战役,李伯与父亲和杜宇叔叔三人自始至终都工作战斗在一起,战争年代凝结的生死之谊,注定成为这三位当年从辽西黑土地走出去的彰武乡党日后数十年里情感相互支撑的维系。 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后,李伯、父亲和杜宇叔叔三人都先后去了军政干校学习,后杜宇叔叔率先转业到湖北某地一工人疗养院,后又调到贵阳,李伯和父亲则留在了开封军分区。 五十年代末,李伯也转业了,在开封市一家生产肉食罐头(出口给前苏联还债)的外贸企业当厂长,与我们仍同居住在一个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