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拍】霞葛龙山书社的历史文化与魅力

 林咏中 2018-09-07

来源:综合网络

本站编辑:钟浩

小编微信:357315303


 航拍视频 

 

  龙山书社简称龙山岩,位于霞葛镇天桥村,靠近福诏高速公路霞葛互通口,交通便利。是福建诏安县霞葛镇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天启六年(1626)明代诏安理学名儒林迈佳在此创办书社。历经重建,1987年重建,祀伏羲、大禹、文王、周公、孔子、五圣。书社依山而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楼、走廊、拜亭、正殿、后堂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用一斗三升式斗拱,梭形石柱。保存有明、清重修碑记11通。


  1633-1635年黄道周等人曾在龙山书社讲过学。龙山书社也是当时诏安二都的最高学府。还有一个传说就是黄道周原名黄道吉,因屡考不中,当时考盲建议改名黄道周…


  从龙山书社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块巨石,巨石上面建有庙宇,里面供奉着南海观音。


来源:诏安县霞葛镇人民政府


相关链接:


黄道周、林迈佳与龙山岩


龙山岩,在诏邑二都霞葛之龙山。它环抱百峰于左右,面迎双溪于北来,路径回曲,山川秀丽,岩石奇观,风景幽美,诚为游览之胜地。


二都人林迈佳因明季弃举业,天启间敦请士彦薛先生、石斋黄先生、苍峦张先生,在龙山岩选胜开山,筑为蓄室,于时洗心弥纶。“所谓“蓄室”,即讲授《周易》、精究“易象”、探索宇宙奥秘,阴阳变合之所。室中置巨石盆一,形制不似寻常,相传林迈佳先生注水以占星宿之用。后建为二堂.后堂奉伏羲、神农、文王、周、孔五圣牌位,黄道周赠书“柄裕堂”之额和“洗心之藏”、“弥纶天地”之匾,故龙山岩又有“柄裕堂”之称。


龙山岩之兴废,可说是贯串于黄道周、林迈佳之起伏遭遇。


黄道周小林迈佳一岁,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同科庠生,越二年戊午科同入闽闱,道周中式,迈佳本房备取,落归后即不事应试。至天启间,知世情将变,迈佳辞荐,决意入林,遁迹龙山岩,携儿侄辈讲《易》,精究阴阳变合之机,著述《环中一贯图》。天启壬戍,道周中进士,居京师,同迈佳万里移书往来,为迈佳《环中一贯图》作序,两人至契,引人注目,地方儒士亦纷至沓来。祟祯间,道周被陷入狱,迈佳与岩诸学者震惊操优。道周释狱后夕到龙山岩会友讲学,龙山岩更显起色。相继又有江南(江苏)宜兴周圣因、临漳丹山张苍峦诸君至此,一时“柄裕堂”儒士墨客行迹频繁,有“集贤馆”之称。众人于闲时评说时政,赋诗论文,各显才华,然仍以《周易》为主题,精究易象之变化,探索宇宙之奥秘.时有群儒之伙伕号“莫肚子仙”者,耳濡目染迈佳之研究天文气象,也能定风测雨,于兵乱时踩石登天,其石遗下之手脚印至今犹存。


然好景不长。崇祯十七年(l 6 4 4),明亡清立,顺治称帝于北京,朱明末室溃遁福州,拥隆武为帝。目睹大江南北,烽火盈郊,国事家事,迈佳忧心如焚。顺治丙戍(1 6 4 6),道周就义,噩耗传来,迈佳大恸。时朝代交替,兵荒马乱,夕江南闽粤,明清反复,群贼四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迈佳无奈,收拾返家,同氏族里长共议筑堡守寨、防乱御劫,龙山岩由此生尘凋零。


顺治年间,诏邑二都黄华连结万礼,率众二万余,迂回于诏饶一带,曾攻南陂七星寨三月不下,复又拨兵至龙山,捣毁龙山堂。邑侯欧阳清慕名而来,召诸儒商议重修龙山岩,赠匾“龙山书社”,意在振兴文教,然“修葺未泯,复废兵患”。


康熙六年(1 6 6 7),林迈佳卒。其儿侄辈虽享有“一门诗礼”、“两朝名硕”之誉,但因动乱年久,家资日趋破产,部分则浮洋过海,定居台湾,故百余年失修荒芜。直到嘉庆二年(1 7 9 7),迈佳六世孙林亮和偕弟林明敬,发起董族捐金,增建一堂成三堂。因工程较大,有百筹不济之憾,“幸有都人士欣欣乐助”,终于3年后落成。(林传恭


来源:风韵诏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