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元高:谈饲养中蜂的体会

 七彩飞雪的春天 2018-09-07


我饲养中蜂多年 ,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将我饲养中蜂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人不离蜂


中蜂是我国一个优良蜂种,它长期生存在山区,自生自灭,适应性强。过箱以后,在饲养管理上难度较大。因此,人不离蜂是最基本的条件,养蜂员要住在蜂场,吃在蜂场,细心观察有王无王、蜂群强弱、出勤能力以及群势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 ,否则怎么能与蜜蜂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必须摸清中蜂的生活习性


中蜂改良饲养历史不长,中蜂的生活习性目前仍处于不断摸索 、不断驯化的阶段,初学养蜂的人必须对中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管理上可以对症下药。现归纳为中蜂的八喜爱和十害怕。


八喜爱是:中蜂爱新 脾;中蜂爱子如命;中蜂爱新 王;中蜂爱密集;中蜂爱清静;中蜂爱清洁;中蜂爱散放;中蜂爱定地。


十害怕是:中蜂怕穷(缺糖);中蜂怕停产;中蜂怕干扰,忌多开箱检查;中蜂怕晒;中蜂怕巢虫;中蜂怕震;中蜂怕光;中蜂怕风;中蜂怕幽闭;中蜂怕起盗 。


此外,在任何季节都必须保持蜂睥相称或蜂多于睥,使卵虫正常孵化,许多初学养中蜂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错误地认为脾多是好事,殊不知脾多则破坏了中蜂喜密集的自然习性,增加了饲料的消耗,缩短了工蜂的寿命,降低了出勤的积极性。导致巢温下降,巢虫滋生、蜂群逃亡。

三、管理好巢门


饲养中蜂,不论是繁殖期、渡夏期、采蜜期,巢门不能过高过大;巢门大了,巢内的温湿度容易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而失控,直接影响幼虫的孵化或敌害的侵扰或引起盗蜂。在山区放蜂,昼夜温差很大,变化莫测,有时蜂王产卵旺盛。但蜂量不见增加、群势迟迟发展不起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巢门管理。我认为巢门的大小宁窄勿大,以保持蜜蜂出入略处于相挤紧张状态为原则,这样并不会影响蜂蜜的产量,而且对加速繁殖有利。


四、不要轻易地转移放蜂场地


追花夺蜜是人所周知的增产措施,但是饲养中蜂则应立足于定地 为主,尤其是长距离的转地得不偿失,其原因是中蜂怕震,怕幽闭,一经转地则惊惶失措,蜂群离脾,不能结集。而且大量抢食贮蜜,箱内紊乱,巢温增高,子睥夭折,成年蜂死伤狼籍,群势骤降,因此,中蜂转地必须认真权衡其得失。过去,我们曾有这样的教训,赶荔枝,赶乌桕,赶桉花,南征北战,顾此失彼,人辛苦,蜂也垮了,倒不如立足当地,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场地 ,就地繁殖,就地生产,保住群势,稳步发展。

五、清扫箱底安定蜂群情绪


从多年的养蜂实践与观察,中蜂箱底不清洁对蜂群的生活影响很大,清洁箱底蜂农叫做勤扫蜂房,每年少则3—4次。多则每月一次、因为箱底有了蜡屑,容易滋生巢虫,导致黄蚁、蟑螂及其他 害虫的危害。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生活。在渡夏期间,中蜂对病 虫的抵抗能力下降,更我建议采用活动箱底每月打扫更换一次 ,或是在箱底铺上一层细砂 .使巢虫无藏身之地。


六 、小群渡夏群势不衰


中蜂畏热,加上南方夏季高温炎热,时间长,蜜源短缺,给中蜂渡夏带来极大威胁,为确保中蜂渡夏安全,我每年都采用2—3框蜂的小群渡夏,看来比较可行,其优点是可以保存更多的蜂王;可以减少群势的下降;可以节约饲料的消耗。中蜂渡夏,是否安全,关键在于蜂群是否安静;强群脾多、蜂多、出勤 多,则工蜂寿命相对缩短,对 渡夏效果 不够理 想 ;因此渡 夏期间要精选新脾;严禁随意开箱和调动子脾位置;改大箱为小箱,缩小巢门;遮荫、防晒,地面喷水降温,调节温湿度;尽量减少饲喂,如遇缺蜜,可在夜间进行。渡夏期 的管理在于“精、明、勤、足”即精选放蜂场地,精选新脾;明白蜜粉源情况与蜂群变化;勤做箱外观察,勤扫蜂箱,保持糖足 。待9月中下旬渡夏结束,外界蜜源植物陆续开花,抓紧提早秋繁,没有达到足够的子脾数量,切不可盲目加脾扩巢。


新王、新脾是养好的中蜂必备的条件,要年年换王,勤造脾,才能壮群丰产,有些初学养蜂人员,害怕中蜂飞逃,把蜂王剪翅,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