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适宜的爱”案例汇编

 木香草堂 2018-09-07

前言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前不久,成都市教育局通过媒体、网络广泛发出邀请,特邀家长分享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听到的有关家长给孩子“适宜、不适宜的爱”的生动事例。很多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给予了积极支持。
        在2015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之际,成都市教育局遴选了部分教育案例,邀请一批知名园长对家长育儿的困惑进行指导、点评。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成都市教育局将老师和家长们提供的教育案例,分亲子篇、隔代篇、师生篇、家园篇四个专题刊登,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一、亲子篇

        二、隔代篇
        三、师生篇
        四、家园

(一)亲子篇

苗苗的荣誉墙 家里有一面墙贴满了苗苗出游的照片、上学以来发的奖状和部分手工,这是 苗苗引以为傲的‘荣誉墙’。墙上的照片是我颁发的奖状,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新 增几张表示肯定孩子的表现并鼓励她做得更好。 一天晚上苗苗玩得非常开心,很晚了还不肯洗漱,在我的催促下竟然哭了起 来,给她讲道理也不听。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外婆从‘荣誉墙’走过,高兴的说: “谁来看奖状啊,这好像有我的奖状在上面呢!”苗苗听了,立马止住了哭声走 到照片前面,得意的说:“这是我的奖状,还有我做的手工。”我微笑着问她:“想 让妈妈再带你出去玩、给你发奖状吗?”苗苗兴奋地说:“想啊!”我告诉她只有 表现好的小朋友才能得奖状,她想了想说:“我们去洗漱然后睡觉吧,明天才有 精神去上幼儿园,周末妈妈不上班就带我去玩好吗?”我点点头,夸她是懂事的 好孩子,睡觉的时候可以先梦见想去的地方,我想那晚她应该睡了个好觉吧。 后来苗苗在家哭闹的时候,我总是靠荣誉墙来转移注意力,让哭闹在快乐中停止。 只有她安静下来的时候,我才能更好地安慰和鼓励她,给她成长的动力。 点评: 苗苗妈妈在家设立“荣誉墙”是赏识教育的一种,这样即可以反馈幼儿的成 长足迹,又能提高其的自信心,是孩子自我激励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荣 誉墙”的故事背后,家长们还需注意几个问题:给予的“荣誉”的要求和标准应 该随着孩子的的成长、进步有所调整,不是一层不变的,最好是能让幼儿“跳一 跳就能摸到”;家长对于幼儿获取“荣誉”的相关许诺一定要及时兑现,否则会 影响亲子间的信任度;注意转移的方法不一定是每次都有效的,当孩子不能积极 调控负面的情绪时,家长们也可以尝试“冷处理”的办法,待他“发泄”过后再 与其沟通,找到孩子问题的解决方法。(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园长高翔) 善待孩子的困难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都太幸福,很少面对困难和挫折,孩子越来越娇气, 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越来越差。所以,每当蜜豆面对困难时,我一直坚持“多鼓励, 少出手”的原则,可后来一件事让我有了改变。 蜜豆酷爱剪纸,但每次像前奏曲似的嚷嚷:“妈妈,我的剪刀呢?”于是, 全家兴师动众到处找她的剪刀,蜜豆每次总免不了被我批评-----没收拾!试过各 种方法:讲道理,讲故事,比赛找东西。可每次都管不了多久。久而久之,蜜豆 似乎因为这个问题连剪纸的兴趣都没了。 终于有一天,当我看见蜜豆从盒子里拿剪刀时我才明白——盒子是装饼干的 铁皮盒子,打开很费劲,难怪蜜豆用完剪刀不愿往里放! 后来,我把蜜豆的工具盒换成了抽屉式的,拿取很方便,就很少听见她再嚷 嚷找剪刀,又见她每天开开心心剪一大堆的废纸。 我常想:我一直以为是蜜豆不愿改正她的坏习惯,可孩子在遭受困难后,很 难像成人那样用言语去表达,她那时是不是很委屈?如果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 就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她会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爱好? 现在的挫折教育,已经不是“摔倒了不要扶他,让他自己起来”的问题,当 孩子面临困难时,更多时候父母主动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才显得尤为 重要。 点评: 《善待孩子的困难》我们看到了一位心思细腻、善于移情的家长,试着蹲得 和孩子一样高看世界、想问题很重要,理解了孩子的情绪体验,多鼓励、少包办 的教育是适宜的教育;谁说家长不懂“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的道理。(成 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贺芳) “放手”也是爱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触。它的大致内容是说:有两个母亲, 不幸都得了不治之症。一个妈妈感觉自己来日不多,不忍心告诉孩子将要面对什 么。孩子的一切都由她亲历亲为,任何事都不用孩子动手好像以此弥补将来无法 照顾孩子遗憾。另一个母亲恰恰相反,她在得知自己生病后,让她知道终有一天 她要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一定要坚强,乐观。而且让孩子做更多的事,只不过 她会陪在孩子身边,静静地看着她,在她需要帮助时告诉她该怎么做。后来,两 个母亲都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但她们的孩子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第一个孩子 整日沉溺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也没能力去面对生活。但第 二个孩子,把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深埋于心间,开始自己新的人生里程。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呢?好像怎么爱都 不够。这就让许多的父母过度地帮助孩子,为孩子包办了一切,这实际上是对孩 子的溺爱,而溺爱的确是不可取得,尽管有时爱与溺爱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溺爱 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自私、任性、缺乏自信、没有独立性,这是一种多可怕的结果 呢?其实,当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了,当他具 备某种能力之后,父母就应该给他一个发挥的空间,适度的放手才是一种唯美的 爱。 我想这可能也是伊伊越来越爱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吧。我想就是因为老师们 放手让她去做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得到了老师的感谢,所以伊伊觉得 自己特有成就感,会认为自己是个小大人了,而她又是多么地渴望长大。 点评:今天的孩子,得到了父辈、祖辈们前所未有的保护和照顾,“过渡的 爱”也是当下家庭面对的棘手问题。家庭要给予孩子“适度的爱”,为孩子提供 科学、健康、循循善诱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和陪伴,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 对待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 相信您的思考和“放手”会让小伊伊健康快乐的成长,自由自信地翱翔!(成都 市金牛区锦西幼儿园园长王燕) 儿子与小树 孩子是我们生命中的天使,孩子的天真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充 实和有意义。当然,孩子总会慢慢长大,他们属于这个社会,总有一天会去拥抱 属于自己的世界。在他的成长中,如果说孩子的成长就是一首歌,那我们就是他 的协奏者,也是欣赏者,在他人生最初成长的十几年里,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我 们和之以美的旋律,为其生命之歌赋予优秀品格元素的营养,让孩子快乐、自由、 幸福地生活!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同行,充满了关注与关爱的同行。这种关注可 能涉及孩子眼中的每一种事物,比如树木。 小区里有一棵小树,经常有孩子爬上去玩耍。儿子还很小的时候,这棵树对 他似乎没有多少吸引力,当他渐渐能有力地奔跑后,我发现儿子开始观察那些爬 树打闹的小孩,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他似乎也在盘算自己能否爬到树上去, 又好像在担心什么。我总是淡然地陪他站在一边,偶尔也说说孩子你也能爬上去 之类的话,但孩子听后只是简单地拉拉树枝,甚至就默默地做着一些与爬树无关 的事。 直到今年三月的一天,我带着儿子回家,走到那棵安静伫立的小树附近,孩 子突然挣开我的手,兴奋地跑到了树下。他一手抓住树枝,就要努力往上爬!我 赶快跟了过去,只见孩子一边努力地往树上攀爬,眼里又流露出需要帮助的神态。 我笑了,说孩子你一定行,爸爸相信你!孩子挂在树上的胳膊持续用力,小腿也 使劲往上翻,保持着一种与树僵持的状态。看着他似乎就要落下,我好几次想伸 手去扶,但还是忍住了。终于,孩子脚一滑,掉了下来,我忍不住心里咯噔一下, 但还是说孩子你一定行啊!儿子看看我,然后又努力往上爬;第二次孩子显然吸 取了第一次落下来的教训,最终依靠自己的努力稳稳地坐在树干上,孩子说“我 成功了!”。他真的爬上来了! 那天,孩子从树上下来的时候,张开双臂像一只小鸟一样从树上扑到我的怀 里。父子俩高兴地笑在一起,孩子和我的心情显然都很好。我非常满意儿子的表 现,他执着的韧劲感染了我。小树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突发的勇敢给他带来 了一次挑战,孩子努力获得的成功给他带来了自信,父亲的鼓励和支持更加使其 坚信这是一个正确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给了他力量。从那天以后,孩子路过这 棵小树便挺起胸膛,洋溢着幸福的感觉。 孩子有着率性天真的探索行为,这是孩子在亲自打开的人生的窗户。孩子的 成长中,我们的鼓励之声会成为有力的生长推手!孩子成长的力量十分强大,这 种生长不仅是身体成长也会是思想与智力的增长。我们不要拔苗助长,但真的需 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关注他的成长,你会发现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儿子自己能做 的事我尽量不去包办,他做得好的事我从没忘记鼓励,儿子也没有让我失望,他 的进步经常让我感到惊喜。鼓励是孩子精神的营养,同行是美好的人生之旅,这 也是我们走近孩子童心世界的秘诀。爱孩子,多鼓励他,让孩子将来的回忆多一 些父母的影子,让我们渐渐学会与孩子共享美好的人生! 点评:这位爸爸,为您点赞!您讲述的“儿子与小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 了父亲的力量。因为您的信任、鼓励和赞许,保护了孩子想“爬树”的兴趣,支 持了孩子的探索行为。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 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 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 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适宜的爱 让孩子玩出智慧,玩出水平!(成都市金牛区锦西幼儿园园长王燕) 背上的眼睛 半年前,给木木洗澡的时候,我摘下眼镜,把我的头贴在他背上。 木木说,爸爸,你在做什么? 我说,我把我一只眼睛种在你背上了。 木木说,你为什么把眼睛种在我背上呢? 我说,那样,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在做什么了。 木木说,那好吧。但是,我做坏事的时候,你也看得到吗? 我说,你可以试试。 半小时后,我发现木木十分钟都没有出声了。我就大声地说:木木,不要玩乌龟! 木木很委屈地说,我没有玩乌龟,我只是看看。 我说,把手摊开我看。他的手是湿的。结果就是打手心。 木木说,爸爸,你怎么知道我玩了乌龟? 我说,因为我有只眼睛在你背后。 放学回家后,我问木木,今天玩翻垫子的游戏是男生赢了还是女生赢了? 木木说,男生赢了。 我说,我记得是男生和女生翻得一样多啊? 木木说,对不起。 我说,你抢凳子的游戏是不是第一轮就被淘汰了,还耍赖要求再来一盘? 木木说,爸爸,你怎么都知道? 我抱着木木说,因为爸爸的眼睛在你背上。 木木说:爸爸,你为什么把眼睛放在我背上? 我说,因为我不想你犯错误。 木木说,你什么时候把眼睛拿下来? 我说,等你不犯错误的时候。 出差中。 我打电话问木木,今天做什么了。 木木说,什么也没有做。 我说,你朝舅公吐口水没有。 木木说,我们不要说这个了嘛。 我说,你是不是没有把棉花糖给外婆分享? 木木说,爸爸,你出差了眼睛也看着我啊。 我说,爸爸喜欢什么时候都不犯错误的孩子。 木木说,爸爸,我一直都在错误,你会不会不喜欢我。 我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改正错误,马上给别人说对不起,另外一个是回家把 犯的错误都告诉爸爸,爸爸再考虑原不原谅你。 木木说,好吧。今天我和 XX 打架了。 我说哦,下次不要打了哦。 木木说,我还打了 XX 的嘴巴。 我说,只要你改正,我就会原谅。 木木说,爸爸,如果我不想告诉你我犯的错误怎么办。 我说,那我就不原谅你。 木木说,如果你不原谅我会怎么样。 我说,那样我就不喜欢你。 木木说,如果你不喜欢我就怎么样。 我说,我就不保护你。 木木说,黑魔鬼来抓我你也不会保护我? 我说,是的。 木木说,爸爸,今天,我又抢了虫虫的玩具。。。。 木木说,爸爸,你不要问我做了什么坏事了好不好? 我说,为什么啊,爸爸想知道啊。 木木说,你的眼睛在我背上,不是都看得到嘛。 我说,爸爸很忙啊,没有空一直看着你。 木木说,我犯错误的时候你会看吗? 我说,会啊。 木木说,你不是很忙吗? 我说,再忙我也看着你不要犯错误啊。 我大声地叫,木木,不要摸兔子!因为我真的感觉他在摸兔子。 木木也大声地说,爸爸,让你的眼睛闭上! 我心平气和地说,爸爸不想你做坏孩子。 木木说,我就要做坏孩子。 我说,木木,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让你守规矩不。 木木说,不知道。 我说,因为爸爸爱你,不想你变成坏孩子。 木木说,坏孩子会怎么样? 我说,坏孩子会变成小乞丐。 木木说,我不要做小乞丐。 木木说,爸爸,你今天做了什么? 我说,为什么要告诉你。 木木说,因为我怕你学坏。 我说,今天爸爸倒水倒到桌子上了;饭也没有吃干净;还凶了一个同事。 木木说,好的。我已经原谅你了。以后不要这样了。 我说,好的。我们来聊聊今天你做了什么吧。 木木说,好吧。 木木说,爸爸,我今天一点都没有调皮。 我说,哦,真的吗? 木木说,你问你的眼睛嘛。 我说,爸爸今天很忙,没有看你。 木木说,好可惜。今天小熊打了我,我都没有打他。我去告诉老师,但是老师不 理我。 我说,宝贝,你做的对。可能老师忙,没有空。下次别人打你你还去告诉老师好 不好。 木木说,好的。 木木说,爸爸,昨天犯错误了。 我说,为什么呢。 木木说,因为我打了别人的嘴巴。 我说,宝贝,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不是昨天。你已经很没有犯错误了。 木木说,爸爸,我告诉你我做了什么,你告诉我你做了什么好不好。 我说,好的。 木木说,今天你凶了同事没有。 我说,没有呢,我今天什么坏事都没有做,因为我很忙。 木木说,好的。那样领导叔叔就不会批评你了。 木木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把你眼睛拿下来。 我说,拿不下来了,都长紧了。 木木哭着说,那怎么办? 我说,那我的眼睛就永远看着你。 木木说,永远多远,是明天么? 我说,是很久很久,是爸爸死了的时候。 木木说,我不要你死。 我说,我不会死的。 木木说,爸爸,我想犯错误了怎么办。 我说,忍着吧。 木木点点头,含着泪说,好吧。 评语: 从对话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木木小朋友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孩 子,这是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而让我们感受得到木木爸爸是一个非常关注孩子 的品质培养。于是爸爸试图用在后背种眼睛的方式“监控”木木的一切,迫使木 木“被诚实”。其实,犯错是孩子成长的阵痛也是成长的权利,没有一个孩子是 愿意故意犯错和受到责罚的,解决孩子为什么不敢面对的原因比受到每时每刻的 “背后的眼睛”的监控,“被迫承认”时内心的无赖更有教育意义和价值。同时 父母不要试图以“爱的名义”来要挟孩子顺从或屈服,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误解真 正“爱” 的含义。(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园长高翔)

 “给孩子适宜的爱”案例汇编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二)隔代篇

爱要适度,育要理性 今天是鑫鑫入学的第一天,情绪还好。吃水果的时间到了,鑫鑫突然在座位 上哭了起来,“我不会吃,我不知道怎么吃啊!你给我擦眼泪儿啊!”(今天吃的 是葡萄,鑫鑫盘里的葡萄保育老师专门一颗一颗摘下来,只要吃完葡萄后,把皮 吐出来就行了)。我走过去一看,同桌小朋友的盘子里都只剩葡萄皮了,而鑫鑫 的盘子里还有着一颗一颗吃过却又吐出来的葡萄。鑫鑫还在大哭着“帮我擦眼泪 儿啊!怎么办!我要擦眼泪儿!”,听着鑫鑫的童言稚语,看着那张哭泣的小脸儿, 我是又气又笑,同时我也对这个孩子有了更多的关注。 中午吃午饭了,鑫鑫端着饭回到了座位坐下,今天吃的是肉末豆干,是孩子 们很喜欢的一道菜,有的孩子吃的很快,马上就添第二碗了,但鑫鑫的碗里却还 是满满的。 “鑫鑫,你怎么不吃饭呢?” “这个饭太大了,我吃不了!” “那你就用勺子舀一口放到嘴里,这样就不大了。” “可是它太烫了!” “你可以自己吹一吹呀。” “可是我不会啊!”说着他又哭了起来,“眼泪儿,帮我擦眼泪儿啊!” 就这样从早上到离园,我观察到只要涉及自己动手、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他 总是用“不会”“不知道”“你帮我”来回答老师的要求。面对这个只有 3 岁的孩 子,我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不出在他的身上,而是来自孩子背后的家庭。 放学时,我和鑫鑫的妈妈进行了一次简短的约谈。在谈话中,我得知鑫鑫是 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孩子,虽然外表长得虎头虎脑的,但是却患有哮喘,从小 到大只要感冒、发烧、咳嗽就要引发哮喘,因此家里的大人只要事关孩子,总是 小心翼翼、无微不至。鑫鑫的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孩子从小到大的一切事物都 由爷爷奶奶包办了。为了孩子吃饭,奶奶可以追着孩子一路跑一路喂饭,只为孩 子能够多吃一点;孩子不喜欢嚼水果,爷爷特意买了榨汁机,每天为孩子鲜榨果 汁。周末的时间,爸爸妈妈想带孩子去到户外走一走,爷爷奶奶总是万分的不放 心,一定要叮嘱再叮嘱:“不要吹风!”“不要跑步,会咳嗽!”……。面对爷爷奶 奶如此细致入微、全权包办的“爱”,鑫鑫的爸爸妈妈作为“教育新手”往往总 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盲目依从。 因此,针对鑫鑫的特殊情况,我与班级中的老师进行了商量,最终制定了“三 层”作战计划。第一层,从爸爸妈妈下手:我们与孩子的爸爸妈妈进行了深层次 的沟通,作为孩子的直接负责人,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少父母的参与,盲目依从老 一辈的教育方法,只会让“隔辈亲”成为束缚孩子成长的利器。第二层,从上一 辈入手:我们把孩子的爷爷奶奶请到班级中,参与班级的一日活动,通过一天的 观察,鑫鑫的爷爷奶奶很快就发现了“别人家的孩子”有多能干,爷爷奶奶这一 关也迎刃而解了。第三层,家园联动,助力发展:我们与鑫鑫的家庭成员共同制 定了孩子的阶段成长计划,从初步的吃饭、吃水果入手,到自己尝试穿衣服、穿 鞋子等,从家庭到幼儿园,不包办不代替。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鑫鑫的口头禅:“不会”、“不知道”渐渐变成了“我来” “我自己会”;常常因此挂在脸上的眼泪儿也渐渐被好看的笑脸代替了…… 点评:《爱要适度,育要理性》这篇文章里的鑫鑫是一个典型的“隔代养育” 的孩子,由于祖辈们的溺爱照成孩子生活上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孩子 融入集体的速度。可喜的是教师敏感的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出自孩子本身,而 是来自孩子的家庭。由此对家庭的教育做了详细的了解,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计 划,及时的转变了家庭成员的观念。让父辈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孩 子的问题不用“隔代养育”“祖辈溺爱”来加以开脱,自己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 主要责任。让祖辈们意识:不过分的包办实际是给了孩子动手、动脚、尝试的机 会,只有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生活,孩子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成都市第五 幼儿园园长 闵艳莉) 爷爷奶奶少爱我一点 隔代教育是城市相当普遍的现象,祖辈家长在家庭里,也有相当独特的优势。 他们对孙辈的爱充满了热情,也正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他们所谓的带孩子有 经验的强大的有力的条件,加上孩子的父母白天上班要工作等各种因素,便形成 了当代社会一股独特的隔代教育。 洋葱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家庭条件也非常的优越。他在家里是个资格的 小皇帝,不能受一点点的伤害,这四加二加一的形式,形成了洋葱独特的个性与 性格。 才接到这个班的时候,我只觉得他的家长是很难相处的对象,也可以说是他 们非常的挑剔,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这所谓的高,并不是所谓的老师要对他如何 要求,让他能逐渐成长为一个能为自己服务的人,而是要求老师每次要帮助他穿 围衣,饭后帮他擦嘴,帮他……对老师的要求高,是帮助他完成所有的事情,而 孩子呢,他们希望他爱干什么干什么,自由发展。 每天中午洋葱姥爷姥姥都会接他回家,下午送来幼儿园,然后就一直在楼下 等,等到下午放学,又第一个来接他。曾经和他的家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这天 洋葱因为想去一个他喜欢坐的座位,便去拉那个小朋友,直接坐在那个位置上, 他在班上很强势,原本坐在那儿的小朋友直接让他坐了。这天中午,我对他的姥 姥说:“他今天中午在幼儿园拉别的小朋友,想去坐别人那个位置……”还没说 完,他姥姥对我说:“不管他,他以后要出国的,让他发展得有个性一点……他 的衣服贵,都是几千块一件。”从这里的对话,是我得到了答案。 因为衣服贵,所以要围衣,让孩子为此失去了正确自己喂食的习惯。因为孩 子觉得寝室有光,有声音,所以在读幼儿园的这两年,都天天中午回家睡觉。因 为怕街边的时候湿裤子,所以要求老师帮助他解便,太多,太多……原因是什么? 我想找到答案。两天后,我和他的妈妈也进行了一次长谈,当然,妈妈在听了这 些以后,和姥姥做出的反应完全不一样,妈妈希望我能在幼儿园里正确地教育他, 希望给他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和他妈妈谈话的第二天,他就又“犯事”了,他把全组小朋友的玩具都抢 到自己的面前来玩。我看到后,便对他进行了说教,中午睡觉后,姥姥送他来, 他便躲在姥姥的后面不出来,姥姥对我说:“中午回来他就哭着说下午不上幼儿 园,路上一直闹,问他他也不说,这是怎么了?”我向她讲述后,他却对我说: “孩子嘛,让他自己去成长,不要管他。”接着,又转过去对洋葱说:“去吧,姥 姥在,不怕。” 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呢?我不能理解。 我认为,虽然祖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了我们当代父 母的一些要求,但我同时也认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对孩子无原则的迁 就就是溺爱,会让孩子无法接受新生的事物,或者说是接受新生的事物。所以, 我们应该正确,清楚地认识到隔代家庭教育的利弊,在发挥教育优势的同时,也 能克服它所带来的种种负面的影响。 教育上的过失,有时会立竿见影地得到体现,有些则需要些时日才能慢慢地 体现出来。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就后者。长期过多的帮助,会导致孩子的无能,或 许爷爷奶奶们会觉得孩子还很小,需要帮助,便对孩子的事情一一包揽。孩子是 需要学习,需要锻炼的,以便能够自己处理生活中的小困难小麻烦,不能一遇问 题就依赖他人的帮助。当他习惯成自然时,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变得无能和无助。 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的事情,让他们学会用手,用脑解决一些他们在生活中 的小困难小麻烦,“爷爷奶奶,我们需要长大,少爱我们一点吧!”给孩子适宜的 爱,让孩子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长大! 点评: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洋葱姥姥对孩子成长的两个观念:自由、 个性。不可否认,孩子成长需要自由,孩子发展需要个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 自由的前提是他不妨碍不冒犯别人;个性发展的同时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照顾别 人的感受。“爷爷奶奶,少爱我们一点吧!”这是怎样一种深沉而又无奈的呼声, 怎样在给予孩子自由与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之间找到 一个平衡点,不要让“爱”阻碍孩子的成长!这不仅是洋葱的姥姥,也是我们应 该和所有父母、祖辈们一起好好思考的问题。(成都市第二十四幼儿园园长 唐 琳) 爱是不打扰 由于家长鲜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中,因此,家长总希望能够记录 孩子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当孩子在认真做操时,很多家长就会喊着孩子名 字,提醒幼儿看相机的镜头。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幼儿在活动中 的专注性。 案例:“小天,看奶奶!” 一天,小天进入活动后,开始用画笔在画板上画竖线,他的认真和专注吸引 着我,奶奶看到小×和环境开始互动时,便拿出相机,试图给小天留一张在环境 中学习的照片,这时候,奶奶朝着小天喊:“小天,转过来,看奶奶!”小天抬头 看了一下奶奶,继续认真地画画,也许奶奶并没有捕捉到小天转头一瞬间的样子, 于是继续喊道:“小天,小天,看奶奶!” 毋庸置疑,记录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有意义,也存在价值。然而,拥 有好的学习品质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权衡在某个时刻哪个价 值更大一些。 点评: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和教育建议中,多处提 出了培养幼儿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与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品质。而专注力 正是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之一,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评价,但却决定 了孩子现在和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质量。作者在充分肯定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 性的同时,郑重的提出要保护孩子在活动中的专注力,拒绝打扰,也充分体现了 作者以幼儿发展为主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其实,在一旁悄悄拍摄下孩子全神贯注 参与活动的神情、动作,也许能更真实的记录孩子成长,说不定还有着意想不到 的效果呢!(成都市第二十四幼儿园园长 唐琳)

http://www./ckfinder/userfiles/files/%e9%9a%94%e4%bb%a3%e7%af%87.pdf

 

 
“给孩子适宜的爱”案例汇编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三)家园篇

给孩子适宜的爱 ——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说话吧 6 岁的俊俊是我们班最活泼好动男孩子。一天早晨,爸爸刚把俊俊送到班 上,准备离开时,童童跑到俊俊爸爸跟前,指着俊俊大声说“他打我,把我都打 疼了”。 俊俊爸爸听了立马不高兴了,对俊俊说:“你怎么能打人呢?” 俊俊委屈道:“我没有” 俊俊爸爸马上就生气了,大声说道:“小孩子怎么能打人,快向人家道歉” 俊俊大声争辩:“我不要”。 俊俊爸爸几乎是吼道:“我在家怎么跟你说的,不能打人的,打人是不对的, 你又开始调皮,怎么老是不听话呢?” 俊俊听到这里,便转身低着头背对着爸爸不说话。 爸爸更生气了,语气严厉道:“听到没有,马上向人家道歉” 听到爸爸责备的语气,俊俊感觉更委屈,马上双手捂住耳朵跑远了,躲在小 房间,不管爸爸怎样说,就是不出来。 最后,我和俊俊爸爸请来童童小朋友了解真个事情的真相,确实是童童小朋 友先说了很难听的骂人的脏话,才使得俊俊小朋友出手。了解事情整个经过之后, 俊俊爸爸意识自己的做法欠妥,他走到俊俊的身边蹲下来将他轻轻的抱到怀里, 轻声安慰道:“是爸爸太急躁了,朝你发脾气,没考虑到你的感受,爸爸向你道 歉。你肯定有你的想法,爸爸听你解释,好不好?”俊俊抱着爸爸的肩膀立马委 屈的哭了起来。“男子汉不能哭,遇到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爸爸永远站 在你这边。” 等到俊俊情绪稳定了,俊俊爸爸继续道:“爸爸知道他骂你,是他不对在先,可 是你又打他了,并且真的把他打痛了,怎么办才好呢?”俊俊嘟囔道“我不是故 意的”。“那我们去看看他的伤口,并且真心诚意的向他道歉,你觉得怎么样?” 俊俊迟疑了一会,轻轻的点着头。 就这样,事情在俊俊爸爸的调解下,两个小朋友相互道歉,和好如初。俊俊 也意识到自己打人是不对的,并且保证再也不会打人。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是指说话时的姿态,是指成人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的对 话。从俊俊爸爸的身上我看到了是一位民主的父亲形象。我相信,只有这样民主 的父母才能营造和睦、信任、平等的家庭氛围,才能极大地鼓舞孩子的自信心, 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点评: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但如何“科学而专业的爱孩子”却需要教育的 智慧。“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行为,其实,它蕴含了深刻地教 育意义。成人蹲下来,把自己身体的高度降得和孩子一样高,不仅仅是从物理空 间距离上将自己和孩子放置于同一个平等的水平线上去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与对 话,更体现了成人和父母对儿童作为一个独立鲜活个体的充分尊重。传递亲子温 情,实施科学育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对儿童的充分尊重,我们唯有将儿童看成是 一个与成人一样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平等对待的个体,爱的教育即将 会变成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幼儿园园长 徐途琼) 《妈妈再抱我一次》 早上,妈妈牵着平平到幼儿园,平平拉着妈妈的手,要妈妈陪他一起进教室。平 平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妈妈顺势也蹲了下来。旁边的小朋友看到平平坐下, 就主动给平平打招呼,邀请他一起玩,可平平却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不放,不愿意 妈妈离开。平平嘟着嘴皱着眉头说:”妈妈,再抱我一次!”听到平平这样说,妈妈 马上就把平平抱在了怀里,亲亲的拍着平平的后背,贴着平平的耳朵小声的说着 话。 过了一会,老师走过来,看到平平的情绪好了一点,就用眼神示意平平的妈 妈赶快离开,可是平平妈妈却还是扶着平平的肩,把他搂在怀里。老师引导平平 说:“老师和你一起玩,好吗?妈妈要……”还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平平马上就 扑倒妈妈的怀里了。平平妈妈紧紧的抱紧平平说:“乖,妈妈,不走!”听到妈妈 这么说,平平抱得更加紧了。妈妈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安抚:“儿子乖,妈妈一直陪 着你,妈妈不走!”平平趴在妈妈的肩上,看着旁边的小朋友玩。老师为了不让 平平情绪激动,只好退到一边。 就这样持续了二十多分钟,平平还是不愿意让妈妈离开。妈妈也一直蹲在平 平的旁边,听着平平说,妈妈不走,妈妈再抱我一次。后来,小朋友都要排队做 操了,平平也只好和小朋友一起,妈妈也在一排站着,看着平平的不舍,妈妈也 有些不舍。老师和小朋友都依次排队走了,平平也跟着走,可没走多久还是跑回 去,又抱着妈妈不放…… (平平是一个四岁多的小男孩,入园已经一年多了。他是家里的老二,所以 父母就更加的呵护和关爱。从平平出生起,就一直由妈妈照顾,几乎没有离开过 妈妈半步。上幼儿园以后,平平都要求妈妈每天中午接他回家。所以入园的一年 多里,平平几乎只上半天。当妈妈有事要求平平上一天幼儿园时,平平就表现出 不愿意,妈妈也会很不舍。) 点评:对于刚刚开始入园的婴幼儿来讲,面临陌生的环境以及尚未建立起信 任感的伙伴与教师,家园分离是孩子必须迈过的第一个坎儿。人们常说:世上最 温暖的拥抱就是妈妈的拥抱,拥抱传递的不仅仅是母亲带着体温的爱,更是孩子 安全感、依恋感与信任感之源。但是,对于已经入园一年并且年满 4 岁的男孩子, 父母和成人应该更多的是放手,应逐渐减少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应通 过其他多种方式鼓励孩子大胆交往,迅速融入集体生活。真正专业的爱,有时候 需要更多的放手,从小男孩儿到男子汉的成长,更需要父母退后一步舍得放手的 教育智慧。(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幼儿园园长 徐途琼) 你好,不需要“说” “洋洋,早上好。”我蹲下身,面带微笑地说。 洋洋好奇地看着我,紧紧抓住了婆婆的手。“快叫人呀!说话!” 他往婆婆的身后缩了缩,“你平时在家里多会说的,怎么不叫人啊?” “快叫,要不然婆婆不喜欢你了!不做摇摇了。。。”婆婆说话地声音越来越 大,威胁地话越来越狠。边说还边拖拉着洋洋。 我上前阻止了婆婆:“洋洋今天不想说话,没有关系,我们抱一抱吧!”孩子 好像松了一口气。我伸展自己的双臂,大大地等待洋洋的过来,他愣在那里。“婆 婆先和我抱一抱”我和婆婆深情地拥抱了一会儿,边抱边说:“你好”。孩子这时 放松了警惕,慢慢地、慢慢地,我和洋洋抱抱在了一起。“抱抱也是在说‘你好’”。 洋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就这样,洋洋每次早上来,指挥我和婆婆抱一抱,轻声说:“你好”,然后和 他抱一抱轻轻地说“你好”,再和婆婆抱抱……再和他抱抱……美好的一天就这 样温馨的拉开了序幕。 点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 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儿童有着 多种表达方式,不一定要说出来就是表示友好,在孩子看来一个拥抱、一个微笑 都是爱的表达。(成都高新区金苹果中海名城幼稚园园长张俊丽) 爱是发现,是理解,是等待 我们常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这种爱存在于举手投足间,存在于生死抉择间, 存在于时间长河里。然而并不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所有爱都是源自于孩子的内心 需要,这些爱往往变质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爱是发现 我即将说到的这个故事源自于一次区角活动。琪琪(男;4 岁 3 个月,此为 化名,以下不再注明)进入到美工区拿起画纸和画笔走到美工桌面前,这时的美 工桌旁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其中有两个小朋友 在画画,一个小朋友在剪纸。琪琪给他们三个打了一个招呼,“Hi”。然后坐下, 大概十分钟之后,琪琪拿着自己的画给旁边的小朋友说到,“看,这是我,这是 我的妈妈,我就是这个小奶娃,我妈妈抱着我!”旁边的小朋友回应到,“啊!你 还是个小奶娃啊!”琪琪说,“是啊,我就是妈妈的小奶娃!”琪琪随后将他的画 给了四个小朋友介绍,每次都会提及自己是一个小奶娃,妈妈抱着自己。 观察到琪琪在到处介绍他的画并且无所顾忌的说自己是一个小奶娃的时候, 我的第一反应并没有和教育扯上关系,我觉得这不过是孩子之间的交流而已,没 什么大不了的,当琪琪兴奋的拿着画向我介绍时,我听见他反复念叨着“我是一 个小奶娃”的时候也仅仅是回复了“哦”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字,连一个“为什 么”都没有说出来。但是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琪琪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画作的“推 销”,直到许久之后我才认识到这时的琪琪是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肯定的,他只 是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强烈诉求,而这个诉求一定是他一直表达着却一直被外人 忽视着的,很多时候静下心来想想孩子该是多么孤独啊! 第二天,琪琪和妈妈来到了幼儿园,和往常一样,琪琪始终会抱着妈妈的大 腿紧紧不放开。妈妈、老师、琪琪会在教师门口展开长时间的“拉锯战”,每次 都会以琪琪含着泪水看着妈妈离去作为结局,当然这会得到许多同学的不理解甚 至嘲笑。这时我想起了昨天琪琪的画,那是多么强烈的一种内心的表达,琪琪已 经向全班的同伴表达了他的内心诉求,他是有多么离不开他的妈妈!至此我才明 白每天早上琪琪的内心是经历着强烈的情绪波动的,他是非常不愿意和妈妈分开 的。而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是琪琪在无理取闹,不得不说作为琪琪的老师长久以 来无法理解琪琪的表现这是难以被原谅的。 二、爱是理解 我在反复思考之后发现幼儿园的教育不会是导致琪琪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 因,那么原因一定在家里面,而身为主角的琪琪妈妈一定是最知晓其中缘由的。 于是,当天的下午我决定和琪琪妈妈交流一下,下午见到妈妈,琪琪高兴的跑过 去抱着妈妈的大腿要往妈妈的怀里钻,和往常一样的程序化动作。我叫住了琪琪 妈妈,将琪琪昨天的表现告知了琪琪妈妈,琪琪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尴尬的笑,我 想她一定觉得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毕竟自己的孩子已经四岁多了。这时我抛 出了一个问题,“琪琪妈妈,琪琪平时和谁最亲近?”当然这是一个答案明显的 问题,我只是想引出下面的话题而已,那就是琪琪和妈妈的亲子关系以及琪琪和 家人的关系。不出所料的是琪琪妈妈对于琪琪是溺爱的,然而我却没想到会溺爱 到这种程度,琪琪妈妈总会满足琪琪的各种需求,例如,晚上帮助琪琪脱衣服; 吃饭的时候耐心的喂琪琪吃等等。“幼儿园很早就要求家长配合引导孩子自己的 事情自己完成啊?”我的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琪琪不习惯,总是会闹,我 觉得他还小,也没什么关系吧。”琪琪妈妈一定觉得自己为琪琪做的这些事情对 琪琪的成长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而琪琪对自己如此的亲近正和她的心意。 了解到此,我将话题转向了琪琪的爸爸,因为琪琪上幼儿园以来我还没有见 到过琪琪爸爸来接过琪琪。从琪琪妈妈那里得知琪琪的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在外出 差,和琪琪的关系并不怎么好。琪琪爸爸在家的时候想要给琪琪讲故事,但是琪 琪总是不愿意,要听琪琪妈妈讲。 谈到这里,琪琪表现的缘由已经比较清楚了。我严肃的对琪琪妈妈表达了我 的看法,“琪琪妈妈,我认为你们的家庭教育是不正确的,这会影响琪琪的发展 的。”“不会吧”琪琪妈妈笑着说,我想她一定认为我小题大做了。而我要做的就 是让琪琪家人明白这不是小题大做,这是一个事关琪琪发展的严肃的教育问题。 “琪琪比较难以自控,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是同伴的也要抢过来。” “琪琪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哭闹,以此来求得老师的帮助。” “琪琪的自理能力是比较差的,午睡起床总是最慢的那一个,不愿意叠被子。” ······ 在我列举了琪琪在园的一系列表现之后,琪琪妈妈似乎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无 足轻重的问题。“易老师,那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谈到这里,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因为琪琪妈妈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 性,并且愿意正视问题并且付出行动和改变了。 三、爱是等待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和琪琪妈妈一起想了对策: 几个需要坚持的理念 1、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琪琪。 2、等待琪琪的慢慢成长,切忌急于求成。、 3、对于琪琪的进步,需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4、改变的过程一定很辛苦,但是坚持终会有收获! 具体实践操作 1、每天让琪琪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 2、每天让琪琪自己用餐。 3、每周进行一次家庭会议,会议议题由家庭自由确立,让琪琪表达自己的观点。 4、每周爸爸至少有五个小时的时间陪伴琪琪(非形式陪伴),当爸爸在外出差的 时候可以通过打电话和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 在这次交谈的两个月之后,琪琪早上来到幼儿园琪琪不再抱着妈妈的腿不放, 不再哭闹着不让妈妈离开。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途会遇 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琪琪爸爸要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这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但是教育正是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特性的,久而久之是一定有所成效的, 我并不认为琪琪的家庭会有本质的变化,也并不认为琪琪会有质的发展,但是琪 琪周围的成人理解了琪琪的内心诉求并且给予教育回应这终究是对琪琪的一种 尊重,一种爱! 点评:通过倾听,感受孩子“画外之音”中的情感需求;通过反思,追溯孩 子日常教育问题的原因;通过沟通,建立一致的家园教育合力。在倾听、发现、 理解、合作、等待的过程中,希望孩子逐渐拥有真正的爱。(成都高新区金苹果 中海名城幼稚园园长 张俊丽)

 “给孩子适宜的爱”案例汇编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四)师生篇

珍视孩子在生活中的成长机会 “我来做!”这是两岁左右的孩子试着喊出来的心声,“我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培养自立能力了。”因此,在半日活动中,我们增设了孩子能力的进行自我照顾 的生活活动,满足孩子探索“发展的适当行为”。一方面是希望孩子通过不断的 练习,达到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我们更希望在这个过程,孩子能够获得 自信与自主的能力。 芸芸就是其中一个尝试着探索自己的能力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我们常常观察 到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自己给植物浇水、自己用铲子运沙、自己 洗手等等。 在吃点心的环节中,刚开始芸芸不会使用夹子,在给予方法后,我们保证芸 芸自己练习的权利和机会。逐渐地,芸芸能熟练地使用夹子夹水果,在惊叹芸芸 手指的力量及协调的同时,我们发现芸芸有着自己的序列感。大多数小伙伴都会 一次性夹很多的点心,而芸芸则不怕麻烦,总是端着盘子,夹一块,端回座位上 吃,吃完又去夹一块,而在这个过程中,吃什么、吃多少全是芸芸自己做主…… 有一次,细心的外婆为芸芸统计来来回回的次数——9 次!也就是从盘子里拿了 9 次夹子、放了 9 次夹子、夹了 9 次,水果,双手端着盘子在座位和摆放水果的 桌子中间走了 16 次…… 自立是孩子在自信与能力发展途径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对于老师和父 母来说,这是极大的一个挑战。我们必须思考“是让孩子轻松、快速、完美的完 成一件事情重要,还是帮助孩子发展自信并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强大的生存技能 更重要些”?放手,两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衣服、自己倒牛奶、可以进行简 单的归类从而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活动。这些技能是形成自主感的一个重要部分。 然而,由于成人的包办,孩子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常常产生一种态度——怀疑 自己无法征服世界。 点评:孩子的成长就是在做中达到的,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做”的过程, 只有通过做才能积累经验,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所以在幼儿园就让孩子从自 己的生活小事做起,放手孩子,让孩子的在做中得到发展,在做中展现自我,在 做中肯定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自信。(成都市绿舟学前教育机构行政总监史 红雨) 不在幼儿园睡午觉的“辰辰” 辰辰是上学期入园的孩子,刚入园的他分离焦虑相对较为严重,每天中午都 会被妈妈接回去午睡,下午再送到幼儿园。而这学期从第一天开学起,辰辰妈妈 就开始让辰辰在幼儿园午睡,第一天吃过午饭后辰辰像上学期一样守在教室的窗 户那儿张望,边看边说:“妈妈来了,妈妈要来接。。。。”后来哭着上了床,可是 一中午都没有睡着,哭闹着妈妈来。 当辰辰哭闹着找妈妈时,他会找到一个老师,边哭边说:“某老师,妈妈来 了,妈妈等会儿就来接辰辰。”当我们告诉他妈妈要等下午5:10放学时候再来时, 他越加哭闹的厉害去找黄老师,黄老师告诉他:妈妈 5:10 分来接辰辰。他转身 去找徐老师,而后他就一直念叨:“我想要徐老师了,徐老师来。。。。。” 经过近一个月的引导和适应,现在的辰辰在老师的安抚下可以安静的躺在自 己的小床上。不再大哭大闹。在针对孩子的分离焦虑问题上,适宜的爱,适宜的 方法,很重要!我们建议家长正面积极的情绪,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顺 利渡过分离焦虑期,其中让孩子完整的渡过在幼儿园的一天,对其早日适应幼儿 园生活,缩短分离焦虑期是很重要的。就像辰辰,如果辰辰妈妈一开始让辰辰在 幼儿园午睡相信辰辰也会像班级中其他孩子一样在新学期也能高高兴兴的入园, 愉快地渡过幼儿园一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和班级其他老师拥有统一教育教 学理念和方法,而不是各行其是,如果辰辰在我们三位老师某位老师处得到的回 应是类似于“嗯,妈妈吃了午饭就来接辰辰”这类欺骗性的回答,或者是见辰辰 哭闹就给其妈妈打电话接走,那我们相信辰辰在这一个月或是下一个月也不会适 应。 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而那一些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利需要我们成人做 出正确科学的选择。 点评:孩子刚离开家走进幼儿园,家长初次与老师接触,在面对孩子入园分 离焦虑期,我们很多老师都会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孩子,以换得孩子的短时 间的不哭闹。老师和家长都爱孩子,但老师又赋有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在与孩 子相处中老师的爱怎样传寄给孩子,文老师的方法看似简单未照顾孩子的情绪, 但是这样的方式方法能更快有效的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促进孩子的成长。(成 都市绿舟学前教育机构行政总监史红雨) 给孩子一点时间 小奕是班上一名小男孩,他最喜欢汽车了,家里有各种车的玩具,每次他带 的车都不愿意分享给小朋友玩。在一次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中,我还正在提要求就 看到小奕的眼睛一直盯着“欢乐车道”里的车,我故意将要求又重申了一遍,这 时其他班的小朋友都开始选择游戏区域了,我刚一说完“小朋友们自己选择游戏 区域吧!”我发现小奕直接飞奔向了“欢乐车道”,可是车已经被其他班的小朋友 选完了,小奕有点失望,他站在车道旁眼睛一直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车,这时有一 名小朋友发现鞋子松了,就下了车准备弄鞋子,小奕发现了飞奔向了汽车,小朋 友看到有人要抢自己的车马上放下鞋子就钻进了车里,小奕蹲下了身子,我心想 小奕肯定要动手了,正准备上去干预,发现小奕手里拿着小朋友的鞋子说:“哥 哥,你的鞋子还没有穿好呢,给你。”小朋友拿过鞋子也不下车,小奕接着说: “我坐你的车好不好?你当司机。”小朋友说:“好吧,等我穿好鞋子,我开车你 当乘客坐到我的后面。”小奕坐到了车后的位置,两人就这样玩起了开车游戏。 当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争抢时,作为引导者,不必马上去追问原因,可以给 孩子一些时间,先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虽然有时候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造成冲突,但只有让幼儿亲身去尝试才 是最好的经验获得。 现在的幼儿在家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掌上明珠、小皇帝,过着衣 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同伴与之玩耍和交往,所以造成了幼儿独占的欲望, 在平常的班级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玩具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尝试让幼儿进 行混龄体育活动时,我很担心幼儿会因为玩器械发生冲突。在活动初,我尝试过 给爱争抢的幼儿提严格要示,请各区域里的老师特别注意这几名爱争抢幼儿的行 为,让班级流动观察的老师随时注意幼儿的行为。后来,发现我的担心多余了, 在混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多种材料供幼儿选择;在交往中,鼓励幼儿要主动表 达自己的想法。 《纲要》中指出:在交往过程中,幼儿不仅通过他人的外显行为了解其特点, 形成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 评价。所以当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不要急于去区分对错,给孩子一 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尝试交往的方法,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才能获得交往的 经验。 点评:《纲要》中对幼儿交往的价值做了阐述,在《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孩 子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的提出要求,能用交换玩具等技巧加入伙伴游戏, 或者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孩子通过这些技巧,能化解与伙伴的矛 盾,也能促进幼儿的成长。 老师在看到孩子有状况发生时,没有马上出面干预,而是等待,等待孩子自 己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孩子交往能力和技巧得到了 提升。获得了自己的交往经验,提升了自己的交往能力。(成都市绿舟学前教育 机构行政总监史红雨) 为孩子耐心等待 中班是幼儿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越来越 强,总是迫不及待的去探索。孩子们喜欢象征性游戏,常常在游戏中把自己想象成一 个特定角色,还不时的伴随动作、声音,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 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也逐步发 展。 案例描述: 每天喝牛奶时,由于孩子们的速度快慢不一,所以常常是一部分孩子喝完了, 而另一部分孩子的才喝了小半杯,所以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到教室的另一边自由活 动儿,比如:玩玩具或看图书。这天早上,很多孩子很快的吃完,嘟嘟也是其中 一个。只见嘟嘟很利索的用纸巾擦了擦,便扔进垃圾筐里,然后站在门口,靠在 门边看别的孩子。忽然,他把两个手撑在两边的门框上,笑着看还没喝完的孩子。 这时,浩浩刚好擦完了嘴,要往垃圾筐方向走,见门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嘟嘟 身上挤。可是不管怎么用力,嘟嘟就是不松手。而另一边的星妹也擦完了脸,也 准备扔纸巾。只见她走到门边伸出右手在嘟嘟的左手上按了按,嘴里还发出“叮 咚,叮咚”的声音,马上,嘟嘟就把左手放了下来,让星妹进去了。浩浩也想跟 着进去,却让又嘟嘟拦在了门外。于是,他又往嘟嘟身上挤,可嘟嘟就是不让他 进。过了一会儿,紫宇也擦完了嘴,走到门边,同样伸出右手在嘟嘟的左手上按 了按,同时嘴里也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嘟嘟又立刻放开了左手让紫宇进去, 而且马上又将手放回到门框上。浩浩看了会,走到门边,伸出右手照星妹的样按 嘟嘟的手,嘴里使劲喊“叮咚,叮咚。”嘟嘟马上放下了左手让他进去了。 案例分析: 从上面的近乎“恶作剧”的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虽然只 是简单得不能简单的游戏规则,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其实很多时候,看到嘟嘟 这样顽皮的孩子大都会立刻采用铁腕政策,将他压制,却不知这种主观的做法将 孩子的创造天赋扼杀于无形。其实,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观察就会有 所发现,待孩子体验到了这种成功,就容易保持他们喜欢探索,发现的兴趣。故 事中的浩浩不管挤几次门就是没用,而按了“门铃”的星妹和紫宇则能很顺利的 进来。故事中的嘟嘟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将自己想象成一扇门,不但重复着游 戏,而且非常遵守游戏规则。不是按“门铃”的就不让进,这强烈的规则意识让 我不得不为之叹服。 “游戏是孩子赖以学习的方式”,我们不难看出,游戏中浩浩是个败而不馁 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次的体验,最后终于明白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畅通无阻。 而星妹和紫宇则是已有经验的使用者,显然她们将嘟嘟的行为理解为是在进行开 门的游戏,然后又将自己的想法付着于行动。很快,她们的想法就被认可了。也 正是他“坚决的态度”保证了游戏规则的执行。而我们应该更多的试着从他们的 角度细心去观察,这样就会发现许多,吸收更多经验而不断创造出的新的游戏。 案例反思: 在不经意中我捕捉到了这个短暂的一刻,也是绽现幼儿创造的一幕。不仅引 起我深深的思考,不断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方法。首先遵循幼儿的主体性,教师更 多的是观察着、引导者,在“恶作剧”故事中,老师一直没有介入,但幼儿的游 戏热情并未因此而减退,反而更加的有规则性。因此,老师引导的尺度把握,真 正的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次,不管是教育活动、游戏等应该 从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适宜的进 行教学。使幼儿可以将在同一事物中产生的经验建立在不同的体验方式和不同的 实践当中。 点评: 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 且具有整体性特点,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 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社会经验等再现和外显的重要 方式,但同时对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也考验着教师专业素养。该案例中的教师从幼 儿生活环节中的“恶作剧”,扑捉到孩子自发游戏的价值,并从中了解、分析到 孩子的学习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简单规则意识的形成,体现出教师敏锐的 观察能力。同时,等待与分析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教师教育智慧的表 现,也反映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部 主任朱昌渝) 慢慢地戒掉“妹妹” 9 月新生入园了,9 月中旬萱萱妈妈找到我,她纠结于萱萱为什么在一日活 动中总要拿着她的“妹妹”,是不是应不应该将她的“妹妹”藏起来(“妹妹”是 萱萱的依恋物)。借此机会,我们和萱萱妈妈进行了一次沟通和了解,妈妈认为: 别的孩子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也一样可以适应得很好,她还是想萱萱能够把依 恋物——小毛毯(小毛毯还有个名字叫“妹妹”)戒除。我们告诉萱萱妈妈:孩 子需要依恋物是分离焦虑期的一个正常表现,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个过程, 等她熟悉了这个环境以后,会慢慢地减低对“妹妹”的依赖的,而每个孩子都是 不一样的个体,我们不能把孩子进行横向比较,而且孩子还没有完全度过分离焦 虑期,如果强制性的把孩子的依恋物戒除的话,孩子会很没有安全感,效果会适 得其反。我们建议妈妈和我们一起慢慢来,逐步帮助萱萱戒除依恋物比较好,而 且要尊重萱萱的个人意愿,如果萱萱实在很抗拒戒除依恋物,我们就要等待,等 待孩子愿意的时候再来尝试。在跟萱萱妈妈做好前期沟通工作后,我们商量出了 如下方案: 在孩子洗手前告诉萱萱:洗手的时候抱着“妹妹”,“妹妹”会打湿的,老师 先帮你拿着,等你洗完手就给你好不好?如果萱萱不同意,则尊重孩子的意愿, 过几天再来尝试。我们先让萱萱适应与依恋物的短暂分离,来奠定戒除依恋物的 基础。 在适应了与依恋物短暂分离后,我们将逐步延长萱萱与依恋物的分离时间。 (视萱萱的具体情况而定) 保持家园共育地一致性,随时与妈妈进行交流、反馈了解宝宝的情况。 在制定好方案后,我们开始观察萱萱,一转眼到了 10 月,孩子们的情绪都 逐渐稳定了下来,我们便开始逐步帮助萱萱戒除依恋物。 我们开始尝试让萱萱跟依恋物在洗手的时候进行短暂地分离,结果是成功的, 当我们告诉萱萱妈妈的时候,她很开心,同时我们也让她表扬、鼓励萱萱,说: “你好棒哦,洗手的时候让老师帮你保管着小毯子,这样小毯子就不会打湿了, 你好会保护你的小毯子哦!”在 10 月中旬,我们就又发现了一个让萱萱可以暂时 放下“妹妹”的契机。当萱萱在玩儿炒菜的游戏时,“妹妹”抱在身上就很不方 便,怎么办呢?萱萱似乎很苦恼,一方面她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玩具,另一方面, 她又不想丢下“妹妹”,这售后老师建议萱萱:“萱萱,你要不要把妹妹放在凳子 上啊,等你做完菜再抱它吧。”没想到萱萱竟然爽快的答应了,她小心翼翼的把 “妹妹”放在身边的板凳上,然后站在板凳的旁边做起了菜。渐渐地,萱萱习惯 了在游戏的时候不拿“妹妹”,我们通过和萱萱妈妈的持续交流、沟通,萱萱妈 妈也在孩子的变化中逐渐明白了,要改变孩子的一个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 一步一步慢慢来的,必须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明白了自己的孩子本来就是跟 别人不一样的个体,妈妈需要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并且抓住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帮 助孩子成长,这样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依恋物这样的行为,只是单 纯的觉得自己的小孩和别人的不一样,想要帮她戒掉,而孩子想要依恋物背后的 原因妈妈却没有去分析和关注。老师要做的,不是一味顺应家长的要求,而是要 让妈妈来认识到行为背后的原因,来理解孩子的行为,并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及 接受方式来逐步帮助孩子戒掉依恋物,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老师对 于孩子的理解和顺应,我们认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帮助孩子改变了一个 行为,也在整个历程中帮助妈妈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来试着理解孩子,等待孩子, 顺应孩子,并乐于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因为最适宜的爱,永远是基于理解 的前提下才会产生的。 点评: 本案例从一日生活的寻常时刻观察发现幼儿了幼儿的不寻常状况——“依恋” 症状,并根据其身心特点,与家长共同制定解除“依恋”的方案,验证方案执行 的效果。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一日生活皆教育”和“幼儿为 本”,同时体现出该教师优秀的“专业素质”。她通过“专业知识”,不仅解除了 幼儿的“依恋”,而且较好地帮助幼儿园渡过了“分离焦虑期”。更为重要的为家 长传递正确的育儿观,并引导其尊重、顺应、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达到了既“育 幼儿”又“育家长”的双赢效果。(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部主任朱昌 渝)

http://www./ckfinder/userfiles/files/%e5%b8%88%e7%94%9f%e7%af%87.pdf

 

 
“给孩子适宜的爱”案例汇编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