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简史》笔记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9-07

《幸福简史》笔记​ 1.人的生活不仅仅只需要面包、只需要水、只需要睡眠,或任何单一的东西。即使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生存也要满足不止一种切身需要。

2.人有多元追求(目标),而各种追求(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

3.无论幸福代表的是一种什么状况,它都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状况,一种值得追求的状况。

4.柏拉图(Plato)在《高尔吉亚篇》(Gorgias)与《理想国》(Republic)中第一个承认:无论怎么看,我们总得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有多元的且冲突的欲望、追求、冲动等等。从广义上说,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就在于“得到任何想得到的”。

5.人除了关注身之外之物,人也是自己的观察者和法官,相应地,人就有了自我参照、自我反思的追求。

6.柏拉图认为,要是人不能考虑周全地处理复杂多样且互相冲突的追求,必会处于可怜的窘境之中。

7.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每一个能按自己的选择生活的人,我们都应该要求他——按照他愿意为之付出全部努力的那个方向——去追求光荣、或是声望、或是富有、或是文化。因为不去要求一个人围绕着某一目标生活是极其愚蠢的。

8.得到幸福概念首先意味着,我们知道了用什么方式去考虑所有的追求和目标,并且能用这个想法去指导实践。

9.“幸福”一词所代表的,就是对一个人境况的单一的全面评判。

10.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的幸福是:灵魂的活动达到卓越,如果有不只一种卓越,那就是符合最好的最全面的那种。

11.柏拉图认为除非幸福是目标的一种和谐,否则无论是哲学家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明白易懂地说出幸福是什么。柏拉图认为,解释幸福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给人以指导。

12.斯宾诺莎(Spinoza)认为,无论你遇到的某些事是好是坏,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没有差别的,因为人应该以中性的立场来看待一切事物:只要心灵依照理性的指导去想事情,无论事情构成的观念是将来的、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心灵并不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13.幸福必须存在于某种欲望、追求等等的和谐一致中。

14.一个人的好状况就是对人的实际活动和体验进行妥善安排的结果。

15.即使道德与幸福不相关,人的所有其它追求和考虑还是应该一起归属到人的幸福标题下。

16.把幸福看作是快乐,即快乐主义(hedonism,由希腊单词hedone,快乐演变而来)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对幸福的解释。

17.在一般情况下,“快乐”通常只不过是指特定的消遣娱乐,以及吃、喝、性等其它这类活动所带来的享受。

18.人人都是在不停地追求快乐,而且总在追求快乐。

19.只要人去思考事情如何做,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做得更好。不过(其他)大多数人都知道,思考本身同时也在破坏很多事情的进行。

20.边沁称,在给定的情况下最佳的行动,就是能给所有人带来最多快乐的行动。

21.既然快乐是一种主观的体验,那么一个人如何知道另一人是否真的在体验快乐,体验快乐到什么程度?

22.康德仍认为幸福是美德的恰当回报。幸福本身不代表善,但“作为幸福的一个条件,它总是要求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23.人类最好的状态就是和谐,或是个性的统一。

24.理性是为了对付矛盾、冲突或混乱(这些都被当作是相似的东西)而产生的,理性喜欢并希望带来一致、和谐与秩序。所谓秩序就是:复杂整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自然功能(而不能发挥其他部分的自然功能)。

25.斯多葛学派更关注对无法满足欲望的处理。人应该如何应对欲望未能满足所带来的不快、或人生的其他痛苦和不高兴呢?他们不断地告诫:要将这些事情当作是无关紧要的。

26.幸福和至善是不同的,所谓至善应该是我们行动围绕的最终目标。幸福不是至善,不过它是以至善为前提的。幸福是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心理满足,是在实现了至善以后所产生的。

27.希望他人幸福的欲望,是普通人欲望之中的“善行”。

28.康德认为,幸福的概念无法通过理性来把握。他说:人们不能对所有爱好的满足的总体,即所谓的幸福,给出一个明确无误的概念。属于幸福概念的所有成分无一例外都是经验的而对于幸福的想法来说,在我当前和未来的各种状况中,它都要求一种绝对的完满,一种最好的生活。

29.梭伦认为要评价人整个一生,只能在生命结束的时候进行。

30.刘易斯也强调,当人评价自己的境况时,他一般不是只想当下做得怎么样,也不是只想一生应该如何。他会以一种复杂的方式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出评价:生活中的美好,总的来说是我们持续不断的理性关注,但无论如何它的好坏都不是在当时就可以立即判断出的,只能结合想象的或人为设定的总体完满标准对它进行仔细品评。我们设定一个生活的框架,然后在总体上或从外部进行考察,看看生活是否符合这个框架或是按照它在做。

31.深度幸福,可以说是带有道德色彩的幸福。

32.从某种意义上说,幸福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一个理性的评价标准,必须具有道德特征,即人们意愿上的道德特征,或者行为上的道德特征。

33.理查德·坎伯兰认为:每个理性主体施于其他人最大可能的仁慈,包含了他所能给予的,也是每个人和全体人所需要的最大的幸福快乐;因此共同的美好是最高法则。

34.道德的约束性,与人对个人对幸福的关心,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35.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道德和其他价值观上的不同,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影响到每个人思考判定问题的方式,以至于他们无法就某个人到底有多幸福或多不幸得出共同的结论?

36.幸福可以被看成是对一个人状况的好坏做中性衡量的某种东西。

37.一个人快乐时会做些什么,或者什么事能让一个人快乐,过于捉摸不定,而且与他的信仰和爱好等等有关,也与周围环境有关,因为有大量直接的经验上的规律性东西影响到幸福的出现。

38.对于性格特质不同的人来说,什么是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些人满足于平静、有的人容易狂喜、有的人爱热闹、有的人情绪高昂,等等。这些不同的特质都对应着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幸福(或某一部分幸福的某一方面或伴随物)。

39.幸福概念的历史,就是寻找某种不可得到的东西的历史。

40.幸福的概念就应该像是拼图的底画,能使他们将各种碎片——不同的追求等等——用某种正确的方法拼到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