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致人物:雍正帝的迷

 恶猪王520 2018-09-07


一提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盛世,清初的“康乾盛世”可能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一方面时间上离得近,大家能说的东西多一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清宫剧频繁播出,康熙乾隆算是经常霸屏的帝王形象了。


实际上,“康乾盛世”历三代帝王,康熙的儿子,乾隆的爹,爱新觉罗·胤禛,这位雍正帝却总是因为一些原因被忽略不提。



到底他在位的十三年里都做了什么,导致后世难以给他一个合理的形象安排呢?这事儿咱们今天小的流的谈谈。



提及康乾盛世,首功毫无疑问要记在康熙帝的头上。年少有为的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扛沙俄,文治武功奠定今天中国的疆土格局。


根据史料显示,康熙在位最后一年的国库存银,已从巅峰的五千万两低至只有八百万两。要说空了,不至于。要说富裕,显然也靠不住。


▲ 清史研究资料


康熙帝连年征战导致了巨大的消耗,后期吏治腐败也颇为严重。


也正因为如此,雍正继位后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国库存银和整顿吏治贪腐两大问题。为了能够以雷霆手段达显著成效,他不惜拿皇族亲王开刀,甚至连续抄没了几位高官的家产。后世更是给他直接冠以“抄家皇帝”的称号。


此后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史中值得大家夸赞的“摊丁入亩”政策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火耗归公”措施集中了征税权利,“官绅纳粮一体当差”更是直接废掉了权贵阶层的免税特权。


可以说,他的经济整改重击是打得拳拳到肉,效果显著。相对前后两任皇帝的在位时长,雍正在短短13年里重新将国库存银数字提到亮眼的“6000万两白银”上,从治国上来讲,说是奇才怕也不为过了。




《甄嬛传》和《步步惊心》作为后宫戏的代表,尽管雍正在其中是男一号,却都是摆脱不了服务于后宫的角色定位,一代帝王终在六宫粉黛里沉迷为嫁人挂心。


可是如果有一天哪位小姐姐真的不小心穿越到了雍正朝,别的不提,一生寂寞怕是躲不掉的。因为雍正帝太忙,无暇为后宫佳丽多操心,乃至于很多人误解他不好女色。


▲《步步惊心》剧照


都以为皇帝是过去天底下最享福的人,这话起码在雍正帝身上不恰当。


甚至可以说,满清列位帝王,如果只能有一个人用“勤政”来称呼,那么最当之无愧的就是雍正帝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在著作《原本大学微言》里说

现在还保存在故宫的档案中,仔细查一查雍正在位十三年来所批过的奏折,就会承认他是历代帝王中最为认真勤政,而且生活比较俭朴,嗜欲比较淡泊的一位皇帝。如果他无诚心办事的真情,没有过人的精力,的确是经不起这样昼夜勤劳文牍的工作。


根据南怀瑾先生的描述,在位13年的雍正,几乎每天四五点就开始了工作,认真批复的奏折可能和乾隆盖的章一样多。一年365天虽然说也会眷顾到后宫,但真正放松自己的,据说只有皇帝自己生日那一天。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近几年清史资料的放开,雍正帝的形象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完善。网上有戏言“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殊不知,这是雍正帝当年在批阅奏折时的亲笔,更甚者,官员递上来的折子寥寥几字,他的批复比人家的汇报还长。。。


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静受帝王嘉奖,感激涕零上奏表忠心,雍正帝便泼墨挥毫“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甄嬛传》剧照


后来年羹尧西北用兵大捷,雍正帝更是写下了“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的措辞来嘉奖。这句话若不是告诉你,谁能想到出自帝王对前线大将的赞赏?


你说雍正帝不皮,但是我不信呐!



短短13年的执政,他还在西南改土归流,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军机处,创立秘密建储制等。正是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才有了康雍乾三代承平盛世。这样一位励精图治、致力于富国强民的皇帝,应该担得上“好人”的评语。事实上,雍正的“恶名”正是来于他的功绩。


可以说,雍正没有像历代被记录黑历史的昏君一般犯了民怨,相反,他是惹了是官怒。


《红楼梦》背景中的江宁织造曹家的衰败就是典型雍正朝官吏们战战兢兢的写照,为了挽救经济的疲敝而落下了好杀的恶名。为了权力的登极而与“纂改诏书”的故事捆绑了几十年。甚至于在后世的描述里,连乾隆都可能不是他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了。更别论野史中神乎其神的暴毙而亡。。。


这里面不得不说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满清在近代史撇不掉的孬样,让新中国对清史研究带有一层主观色彩。满清的种种不是,诸位爱新觉罗谁也跑不掉背锅。雍正“改诏夺位”、“骨肉相残”、“不得善终”、“淫色好杀”、怀疑诛忠”等标签便随身带了许久。


只不过另一点原因的影响可能在民间更容易流传开来。那就是读书人在私底下偷偷地抹黑。雍正帝动力士人的奶酪,虽然当朝之时文字狱威严,却难免后世茶余饭后被添油加醋。老百姓都爱帝王家的八卦事,这个破爱好3000年来就没变过。


▲ 紫禁城太和殿的匾额


石头只拿一处细节说说,就是关于他大胆篡改康熙遗嘱的问题。


在清代,皇帝诏书基本是用满文、汉文共同书写的。同样的意思各表一句,甚至个别还会加上蒙文。


在影视剧里传的最神的桥段,就是康熙遗诏中说传位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了“于”,即“传位于四子”


那么关键来了,古文中“于”字多用繁体“於”来表示,你让雍正他如何下笔呢?况且就算是这个“于”字,你又如何在满文里一并改过来呢?


▲ 满文的奏折


我们再退一万步来讲,今天去派出所开证明,很多人都崩溃一般地要各种填表来“证明我妈是我妈”。像皇位承继这样的大事,在诏书里不写下“爱新觉罗·胤禛”几个大字,大家想来合理吗?


段子从来都是士人愚弄世人的玩具。






雍正曾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了一段流传后世的君臣说: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作为一个精读历史的帝王,对于权术的驾驭,雍正帝应当是炉火纯青了。

然而身前任你如何小心,身后之名都难免在时代的变迁中经历考验。


也许是我们戴上的眼镜还擦得不够干净,也许是我们捧着的书本还写得不够透彻。每当时代的步伐需要对改革者评书,也就有纷纭的浪花卷起千堆雪。


日本史学研究者佐伯治曾评价雍正皇帝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


深以为然。





[别致人物]系列陆续推送...

话题01:  陈独秀的秀

话题02:  特朗普的墙 

话题03:  菜菜子的德 

话题04:  普大帝的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