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首荐读】 鸭绿江诗社主编荐读点评专辑(二)

 WENxinHANmo 2018-09-07

责任主编  鸭绿江隐士

 

竹林一隅,精彩纷呈。笔生百卉,间有草萌。荐者自荐,评人人评。直言七色,指点鱼龙。话说两面,总由一诚。闻过则喜,镜照心明。

 


五绝 题青年点昔照

王晓玉(小稻草人)

 

山前土草房,衣素胜华裳。

昔照经年忆,真纯日月藏。

 

 

术军(老树511)荐评:     

  这首诗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是选题的切入点好,一张知青老照片,往往可以反映一个时代、一代人的青春。我们都读过一些题照作品,其中不乏大开大合、跌宕起伏、时空穿越的好诗。

  这首五绝不是精品,章法也一般。在炼意炼句炼字方面也有一定差距。起承句白描景物、素描人物。首句土草房读着别扭,通常说泥草房或茅草房。次句衣素胜华裳,言不由衷,40多年的老照片一定是黑白照,大都发黄发灰,即使作者想用胜华裳升华主题,但很难使人信服。第三句昔照二字犯题,20个字的作品浪费两字。结句用“真纯日月藏”收住全篇,揭示了知青一代的单纯与真诚。

    不改原韵,试改原作:

        山前泥草房,身上土灰裳。

        岁月云烟里,真纯依旧藏。

 

七绝 秋 怀(新韵)

姚广佳(苍松)

 

秋风蘸色染黄昏,落叶斜飘入酒樽。

苦短人生君莫叹,书山拾趣慰儿孙。

 

栾永生(追逐月亮)荐评:                     

  这次的【卷首监督】又是荐评诗友的作品,由于水平有限,这是令我头疼的事,单就选择作品就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最终在【行吟心迹】“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桐叶已秋声”中姚广佳的绝句《秋怀》令我眼前一亮,打动我的是挺拔的承句和顺畅的转句。

  此诗格律正确,起承转结分明,是一首好诗。

  起句向读者交代了时间:秋天的一个黄昏。承句“落叶斜飘入酒樽”看似不合常规,实则为本诗的出彩之处。正是因为叶入酒杯才使得作者牢记在心并且深深怀念,这也应是此诗的创作根基。

  树叶会不会落到杯子里呢?我认为会的。凤城人喝酒多用碗或啤酒杯,有一次我在街边吃烧烤,树叶就飘落到了盘子里。既然能落到盘子里,就有落到杯里的可能,并非虚构。

  转句并没有继续怀秋,而是联想到了人生,看来作者深得绝句之法,“苦短人生君莫叹”,转的自然、流畅、合理,并为结句做好了铺垫,这是本诗的成功之处。

结句“书山拾趣慰儿孙”,或许我没读懂作者的深意,“拾趣”的目的就是“慰儿孙”吗?给人的感觉是“慰儿孙”与整首诗的格调不太和谐,离开了“苦短人生君莫叹”,以我为主的进取精神,为全诗的弱句。因此,建议作者让“慰儿孙”下岗,将结句调整为;老来拾趣叩诗门。一己之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作者谅解。

 


七绝  处 暑(新韵)

姚广佳(苍松)

 

果落瓜熟五谷香,挥镰老汉割秋光。

汗凝雨露仓箱满,岁月肩扛奔小康。

 

刘炜霞(黄海香橼)荐评:

  该作品令我心仪的是凝练的语言,奇特的诗思,以及具有新诗味道的诗语,一见便觉亲切喜读。

  首句:果落瓜熟五谷香,此句,给出了鲜明的季节特点,应当说七个字一个多余的字没有,朴实、紧凑、明了;

  承句:挥镰老汉割秋光。可赞的是炼字功夫,尤其动词“割”字炼得出奇、超拔,亦是整首诗的一个亮点,秋光二字在此代指麦子、稻黍等,试想一下,泛着金色光泽的麦子、谷黍即金灿灿的秋光,如果我们用一句平常的语言叙述:挥镰老汉抢收忙。诗意顿减,诗的艺术内涵随之降低。

  转句:汗凝雨露仓箱满,其涵义是:满仓的硕果,累累飘香皆是汗水凝结雨露堆积起来的,为结句埋下了伏笔。

  结句:岁月肩扛奔小康。当是全诗之诗眼所在。岁月,在此或指老汉一家的日子,或指普通民众的生活,小康的日子是老汉用宽厚的肩膀扛出来的,扛字炼得到位,即形象,又让人感动。这首诗由现实到想象,语言精炼想象奇特,深谙绝句之法,再由想象回到现实,令人感动。

  不足:唯感与诗的主题,处暑的季节特点稍有超前。或可在诗题前置“江南”二字弥补。

 


五律  赞铁道修路工人(新韵) 

回金柱(虚负凌云)

 

星阑人未静,鏖战正升腾。

腿脚冰河浸,衣衫热汗盈。

号歌长夜起,铁轨远天横。

列列八方驶,此情足慰生。

 

丛德馨(凤山无心)荐评:

这首五律以虚实交替、细节与大场面相结合、情与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中国筑路工人不怕辛苦和坚强意志的伟大精神。

  首句以夜战为背景,烘托出工作的艰苦和热烈的大场面。颔联接着用细节来进一步描写工作环境的艰苦(冰河),工人们的辛苦和工作热情(热汗)。颈联上句对应首联(星阑人未静),下联写出工人们的奋斗成果(铁轨远天横),为结联铺陈。一环扣一环,很紧凑。尾联抒发作者,也是筑路工人的心声。这也因为作者本人原来就是位铁路筑路工,所以写出来的诗作就很贴近生活。

  其实这首诗作者是在诗社编委帮助指导下完成的,总的来看还算比较好。唯一不足处,我感觉中两联句式全是2-2-1,词性全是名-名-动,对仗上缺少点变化。如能在这方面再进一步改进,会是一首不错的精品诗作。


七绝  夜晚(新韵)

杨俊龙(噬蓝木错)

尽无山色起微云,几树风空绿瘦纹。

饮夜蓝星光浅浅,声息四野不成群。

 

姜作夫  (绿江棹夫)荐评:

  俊龙是宽甸大山走出来创业的青年诗人,诗词造诣深厚。

这首七绝皆是景语,却暗藏情愫,用一段晚夜景色的描写来反衬作者时下心绪和不想为人知的暗喻。

“尽无山色起微云”,起句写远望无云,览目无山。作者把无云的原因归结给了无山,因而想起了家乡的云,家乡的山。用了对比,又暗藏了一种天真的心绪,游子他乡的落寞,起句将全诗的基调做了铺垫。一副空空如也的远景嵌入诗意,是为灵动所在。

“几树风空绿瘦纹”,承句由远景切到近景:几棵落落的树。“几树风空”是指无风吹过,而其他的树有风吹过,暗承起句的“落寞”心绪,仿佛自己就是那棵连风都不予理睬的树。“绿瘦纹”,是说不但无风吹过,就连那绿叶也因秋色泛起,竟比有风吹过的树还要可怜,叶子的纹路都已瘦却。而这是人眼所不能及的,只是作者的感官联想。一句话暗藏几种修辞手法,既想表达落寞心绪,却又不想明明告诉别人,只是期求懂得之人来怜惜感叹。

“饮夜蓝星光浅浅”,转句由近景转向三维空间的高处,即天空。夜色已然,满空淡淡的蓝色上缀着几点星光,用拟人手法继续烘托那种落寞之感,即孤落的小星仿佛要去啜饮这夜色以延残喘,可那微弱的光浅而又浅,让人倍觉感叹。作者的心绪却因浅浅而更加浓郁。

“声息四野不成群”,结句说明夜已深沉,四野无声,仿佛那声音不想成群,各自落寞在角落里,也暗指作者不想随波逐流,常存自己的一点本色,却因本色而感到落寞。其中更多的情愫不为人知,但却余音不绝,让每个人看了都有不同的解读。

这便是木错诗词的特色所在,浅语所言,灵动婉约,余音不绝。

不足之处:诗的背景应有所交待,起句暗用对比,读者不知作者家乡是山区,想不到是在与家乡对比。

 

 

七绝  白露时节

郝学功(空山鸟语)

 

秋雨携风染色黄,鸭鹅旧羽换冬装。

野林农妇忙收获,松伞榛菇满篓香。

 

贾亮(子陵滩主)荐评:

 

这是一首几近写实的描写秋的诗,手法尚感落套,平铺直叙,淡而无味。画面感也不强,缺乏张力与活气。为什么要推荐这首诗呢?我认为我们中有好多初学者或已经写诗多年的朋友在立意、造境上始终没得要领,写出的东西像一个抽去了灵魂的躯壳,没有活力;用句行话叫没有“诗眼”,没有叫你眼前一亮的东西。这首诗就颇具典型意义,也是我要推荐的初衷吧。

本诗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采用了常见的雨和风,树叶,还有鸭子、鹅长出新的羽毛做意象。这不是不可以,完全可以的。这样的起承句也能立得住的,关键的要看转合句怎么来写了,“野林农妇忙收获,松伞榛菇满篓香”。这样写未免太平、太水了。诗歌是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是一种艺术样式。文学作品一般强调它必须具备两性,即思想性和艺术性。那么这个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哪呢?很难看出来。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肃杀、萧条、凄凉、空寂,这叫伤秋。这首诗显然不是伤秋的作品,他讴歌秋天,盛赞秋天,用满篓香来表达农人对收获的企盼和满足。

这首诗在写法上想和作者商榷一下,尤其是第三句和第四句。能不能用“借代”的手法,比方说第三句“野林农妇忙收获”,比如用一袭“红头巾”,“红披肩”一顶颜色艳丽的“草帽”之类的妇女常用的饰物来代替“农妇”两字呢,在荆棘丛生的密林中或是泉水叮咚的山坳里时隐时现着她那灵巧、矫健的身影呢?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人物的画面感,立体感,给作品注入了灵性。

结句最好写成采撷一篓希望之类的句子,这样,作品的思想性就不言而喻了。


七绝 七夕(新韵)

陈松昆(桑榆霞彩)

 

玉露金风银汉堤,手机牛女话今昔。

神州欲建空间站,咱俩团圆终可期。

 

 

隋毅荐评:

  这首七绝将古典七夕传说与现代航天科技巧妙相联,颇具创造性、想象力,语言特色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新颖耐读。首句、承句,作者没有直接去写牛郎织女苦守时的祈盼、相逢时的喜悦、分别时的无奈,而是间接地引出话题:在手机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天各一方的牛女可以视频相聚,彼此之间并不寂寞。转句、结句,作者用超前的笔力,以空间站为素材,憧憬牛女团圆的美好未来,阐明了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才是牛女团圆的真正搭桥人这一永恒哲理。

  如能将尾句的“欲建”改为“在建”,将“终可期”改为“已可期”,则更能显示出国家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牛女团圆指日可待的底蕴。

 


七律  颐和园观后感  (新韵) 

潘云芳(祥云)

 

御苑幽幽美不双,簇集靓丽翠微光。

昆明湖水烟波笼,万寿山腰宇宙藏。

百日维新仁寿殿,终年囚禁玉澜堂。

千年宫邸争一玺,瑰景舒怀赏令芳。

 

 

王立侠(蜗牛老妖)荐评:

这是一首应归类于咏史怀古的诗。此类诗一般是诗人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事件,并以此中的人物、事件、遗迹为题材,站在历史的高度,借古喻今已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等目的。

本诗首联开篇即点出临古之地“御苑”,并概述了皇家园林的美。寻常百姓游“御苑”,这就为下文抒情埋下了伏笔。而颔联平铺直叙在首联的基础上继续写游园看到的景物。由昆明湖到万寿山,山光水色尽收眼底。而一个“藏”字又巧妙地将万寿山后面佛家“宇宙”中所包含的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镶嵌其中。皇家园林的气魄近跃然纸上。颈联则由写景转到叙事。仁寿堂,是光绪帝和康有为等维新变法者经常策划的地方,玉澜堂是维新变法失败后囚禁光绪终生的地方。仁寿殿内百日维新的曙光转瞬即逝,玉澜堂内光绪帝终老此生。再辉煌的殿宇也掩盖不了在皇权争斗中失败后的悲哀。尾联作者虚实结合由古及今借景抒情。“千年宫邸争一玺”用“千年”道出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皇家争斗的无非“一玺”,多少人成了它的牺牲品,兴衰悲喜尽在于此。

不足之处:诗中寿”、“”,非修辞性重字,此乃格律诗硬伤。起句“美”用的过于直白,在美的景也要读者读出来才是“美”,而不是由作者自己在感慨多么“美”。就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没有一个字写琵琶女演奏技艺怎么好,可读者都能读出琵琶女技艺是怎么样的高超。 “簇集靓丽”和首句的“美”字一样的感觉,可再斟酌。尾联前分句小结的好,后分句作者以景结本可有所提升留下余味让读者思考,可惜作者笔力未到,没有把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的怀古之情写到位,有点断尾的感觉。

 

 

七绝  秋日绸厂拆迁地 

郭有伶(九歌)

 

别春送夏叹秋凉,瓦砾残渣撂地荒。

唯有野花缠杂草,坦然抖动一身香。

 

顾兆东(鸭绿江隐士)荐评:

这首诗,打动了我。

起句:别春送夏叹秋凉,一个“别”字,一个“送”字,把作品中的“我”对春和夏的留恋不舍表露无遗,而“叹”字又充分地体现出“我”对秋凉的无奈。全句七言,用了三个名词、三个动词、一个形容词,个个精彩,个个恰如其分。七个字就把作品中的“我”的经历、心情连同时间背景表达清晰了。而且,用一个“叹”一个“凉”,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为全诗起了个好头,也做了很好的铺垫。

承句:瓦砾残渣撂地荒。起句主要表达的是“我”的主观情绪,而承句则是展现“我”所看到的客观情景了。“撂”字用得非常精彩。瓦砾残渣都不是自然景物,一定是人为的,是拆迁的结果,但是,拆了后就“撂”在那里了,使成荒地,无论原因如何,都令人叹息。这句对上句,在情绪格调上,有“雪上加霜”的效果,这正是承句的功用所在。

转句:唯有野花缠杂草。起承两句,都是全诗的背景交待和前期铺垫,从转句起,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唯”字反映了野花的孤单和桀骜不群;“缠”字体现了“野花”的坚韧、坚强、坚贞。野花代表什么?杂草代表什么?作品不明说,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结句:坦然抖动一身香。这是全诗的静水之巨浪、平川之高峰。一个“抖”字、一个“香”字,将作品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再回看全篇。叹、撂、缠、抖,这四个动词分别作为起承转合四句的“句眼”,结句则是全篇的“诗眼”,此见章法巧妙;前两句,一片“灰色”,后两句,一抹靓色,画龙在前,点睛在后,异峰突起,出其不意,此见布局巧妙;全诗只是写一个绸厂拆迁地,没有评论什么,更没有指责什么,但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此见谋篇巧妙;用常用字、选常见景、说常有事,却写出不寻常的诗意,此见文笔巧妙。

当然,赞赏这首七绝,绝不是说她已经完美了。见仁见智,我个人看法,此佳作属上品,尚未达到精品之列。例如:承句与起句联系不够,“隔”了,使之意脉不很顺暢;瓦砾残渣,用两个字就够了,尚未达到“字无可去”的地步,如果节省两个字位,用来联系上句,岂不两全齐美?“唯有”,客观性用词,而首句的“叹”字已经确定了这首诗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以,似用“唯见”更协调些;“坦”字不当,通看全诗,作品没有坦然,也不该坦然,实际上也不可能坦然,此为败笔。

谨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