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会进化成什么样子,这是一切热衷科学幻想的人都思考过的问题。 但是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只考虑了一个因素“什么样的性状有用”,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人类如何进化”这个更根本的因素——这就令大多数想象都只能是想象了。 是的,人类的进化已经大不同于其它物种的进化,我们有了别样的未来。 -文字稿- 相当一部分科幻构想都会把“未来人”或者“外星人”之类的超级文明缔造者描绘成脑子巨大、四肢羸弱、体表光滑的样子。 追溯起来,这种构想来自科幻文学之父,H·G·威尔斯1893年的《100’0000年的人类》。 这背后的理念一点儿也不复杂,艺术家们想当然地认为高级智慧物种用脑子更多,所以脑子更大;而用肢体更少,所以肢体更退化——但可惜这样的用尽废退是错误的理论,这也是老生常谈了。 但人们仍然会不解地问,用尽废退产生的性状都很有用,为什么就不能认为经过自然选择,人类同样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因为“有用”并不等于“有适应优势”,否则狮子就会进化出猎枪了。 所谓适应性优势,是指某个可以遗传的先天性状能提高个体在种群中的生存成功率或者繁殖成功率。带有这样性状的个体就能在每个世代中比其它个体制造更多的复本,这样的性状就会成为种群的普遍性状,使种群进化。 但是现代农业提供了充裕的粮食,现代工业提供了富足的物资,现代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凡现代社会所及之处,所有人都能健康活到生育几个后代的年龄,连未老先死都成了小概率事件,生存成功率已经没有了提升的余地——再设想什么身体瘦弱节省能量,已经毫无意义了。 同样,人类的繁殖成功率也不再能被先天性状提高:因为人类早已不再受非条件反射的繁殖本能主宰,而是由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乃至思想文化、政府法律等等后天因素综合决定了一个人的择偶标准、个人魅力、生育意愿、抚养能力——而这些都不是可遗传的先天形状,脑袋再大也于事无补。反过来,哪怕有了必生双胞胎的基因,这也只会令妇女主动减少生育次数,最终决定子女数量的还是社会文化和技术水平带来的后天影响。 既然自然选择已经在人类身上大幅度地失去了功能,那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的生理功能也就停止了进化,不会再有革新。 不仅如此,现代文明以前的环境压力、人口迁徙的奠基者效应和种群瓶颈,都使不同的族群拥有了不同频率的基因,表现出某些生理上的特点。但随着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跨地区跨族群的婚姻将会越来越普遍,这些差异也会在数代人之后逐渐抹平,全世界共享一张平均脸。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基因工程正在迅速进步。在更加遥远的未来,针对胚胎乃至受精卵的基因修饰从医疗目的的排除遗传病逐渐走向商业目的的性状优化,这几乎是一种必然,人们为了让后代更加高大、美貌、聪慧、健康而攀比性地修改后代基因,难说不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伦理、文化、审美和技术届时互相影响,由此产生越来越夸张的基因改造人,那就是一个说不清的故事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