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后人类可以永生,谷歌工程师惊天宣布!

 昵称41082923 2018-09-07

人类上传意识、记忆,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增强思考能力,最终会把人变为“神”。


作者丨姜飞熊

来源丨医学界



人是可以不必死的。


Raymond Kurzweil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这个观点。在接受PBS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他称死亡是一种“对意义、智慧和人际关系的掠夺”,且“人类本能的认为死亡是一种悲剧,但我们在社会中总是尝试用理性去修正它,将它合理化,实际上,我们的直觉是对的,死亡是不合理的,可以被改正的”。


Kurzweil现在是谷歌的首席工程师,也是首席未来学家。“谷歌是我的第一份打工工作”,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的确,在加入谷歌之前,Kurzweil一直处于自己创业的状态,他有很多身份——未来学家、畅销书作家、发明家以及计算机科学家。


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他因为发表“人类将在最近一些年实现永生”这一观点,被众多欧美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和采访。


除了上述两家之外,著名的《时代(Time)》杂志、《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独立报》、美国ABC电视台和一些科技行业媒体等都刊登过与他这个“永生预言”有关的内容。


在这诸多的采访报道以及演讲中,人类实现永生的具体时间一再的被Kurzweil“调整”。


2040年到2050年是他定下的永生实现的大致时间,因为他预言,在2040年间,计算机发展会达到技术上的奇点——AI将在那时通过图灵测试,变得强大无比。


而在2016年的相关报道中,他把关键年份设在了2029年——离我们只有10年出头的未来。


倒不是他认为计算机技术奇点会加速到来——他声称奇点依然在2045年左右——而是2029年,计算机纳米技术可能发展到让人更好的延续寿命的地步。


尤其是对他这样70岁的老人来说,从2029年延续生命到2045年,赶上技术奇点,实现至少是他所定义的“真正意义上的永生”,还是非常重要的。


Raymond Kurzweil


关于这种延续寿命的纳米技术,Kurzweil在不同的场合举出过不同的说法,在他的设想中,这是一种红细胞大小的AI,通过注射入人体血液或者脑组织,来收集和管理人体数据。


帮助人类维持健康是它初期的作用,进一步的,这种AI对人体进行改造甚至再造,Kurzweil在某个场合曾经称,将人体的血液置换成这种AI,可以将人类超人化,人类可以不需要呼吸,在水下长期生存。


最终,这些AI将成为人类意识被上传到网络云端的端口


而这种上传,是他所指“永生”的真正意义。他在采访中称,人类上传意识、记忆,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增强思考能力,最终会把人变为“神”。


在2011年《时代》杂志的报道中,编辑为他的这一观点配上了这张“脑后插管”的图片


他的这一“意识上传”永生方案,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一些人在看过他的设想后指出,假如这一方案得以实现,人类中的科技天才,比如爱因斯坦、特斯拉这样的人,就能以意识的形态永久的存在于云端,不断的进行发明创造和开拓科学的疆界,人类文明将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有许多计算机科技媒体和行业工作者对他的提法有所解读。


有业内工作者认为,Kurzweil的这一设想也许正是谷歌聘用他的原因,他总能从宏观方向上去把握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并且,谷歌对“深度学习(deepmind)”的巨大投入和期望,说明这家公司本身就在“人类意识和计算机技术”方面颇有图谋。


毕竟,“深度学习”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意识的运作机制进行解构与重建。


有趣的是,Kurzweil也在参与这个项目。


Kurzweil关于“死亡”的另一惊人言论,是他多次提到“要复活自己死去的父亲”。他在各种场合模糊的提出可以通过采集父亲的DNA和生前的照片、作品,来“复活”父亲。


至于具体要怎么实现,按照他的意思,通过图灵测试之后的AI能解决。在某一个想象画面中,他提到,父亲可能由无数会随时改变形态的纳米AI组成,而那时AI已经充分的习得了人类DNA编码的秘密。


这个场面和迈克贝拍摄的变形金刚中由人类制造的硅基智慧生物“惊破天”的变形原理非常相似。


电影中,科技公司老板演示外星金属微粒构成的AI随意的改变成各种形态,图为对人脑进行拟态


其实,对“永生和死亡”抱有类似观点的科技界大佬不少,大概因为这群人当中未来主义者和超人主义者本来就很多吧。


Paypal的发明和创始人之一, Peter Thiel,同样是个对永生很有想法的人。


2011年,在《纽约客》杂志的一篇文章中,Thiel提出:“当今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公平,是活人和死人之间的不公平。


《纽约客》刊登的Thiel照片


据newstatesman 2017年的相关报道,大型科技公司老板马斯克、扎克伯格等人与Thiel一样,已经着手对这种“不公平”发起挑战——向人类永生的目标迈进。


该报道中同样提到,这批科技大佬当中有许多人赞同改变局面的关键时间在于2045年,即Kurzweil预言的计算机科技奇点。


同时,也有评论人提出担忧——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被科技公司控制,全球的科技产品几乎全部来源于某几家大型科技企业。同样是这批企业的老板,正在热心的对“永生”和人类的“超人化”进行大量投入,一旦他们研发成功,很可能人类未来的形态和命运就完全由这少数几个人决定。


这种科技畅想和担忧,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


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头号玩家》拍出了人类将意识漫游在云端虚拟世界,却无法摆脱肉身,又由于AI可完成大量人类工作,工薪阶层通通失业,只能困在贫民窟里乐呵呵“上网”的糟糕场面。


《头号玩家》剧照


而著名的脑洞型英剧《黑镜》,则是一步到位拍出了Kurzweil的设想和评论家的担忧。


在“San Junipero(永生)”这一集中,该剧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


科技公司开发出了将人类意识上传到云端虚拟世界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在活人当中被限制使用,活人每周只能将意识上传到云端5小时,但是“死去的人”却可以选择永远以意识的方式“活在”云端。


面对这一新兴科技,有些人乐于接受,也有很多人嗤之以鼻——毕竟他们还有现实生活。


但是女主角却是一个例外,她20岁时出车祸成了半植物人——脑袋还在思考,身体却不能动弹。对于这样年复一年躺在病床上的她来说,这项技术简直是再造父母。


在床上躺了40多年的女主角,连自主呼吸的能力都没有,肉身还不断衰老生病


在虚拟的世界里,她能如常思考、活动,还保留着自己20多岁的健康身体状态。在这里,她结识了自己的恋人——女二号。


现实中的女二此时也垂垂老矣,她经历了丧女、丧夫之痛,过着独居生活。


女二在现实中向护工咨询女主角的情况


但在云端的意识世界里,两人都风华正茂,健康可爱。


女主与女二在意识世界中的样子


此后女主认为自己的肉体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且每周5小时的云端生活对她来说远远不够,她选择了安乐死,以便永远留在云端世界中。


女二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也选择自杀,将肉体埋葬在丈夫和女儿身边,而意识和女主一起加入云端世界。


影片结尾展示的科技公司将众多“死亡”客户的意识储存起来的画面,一个个闪烁的圆环正是一个个活动的意志


当然,“意识云”、“抛却肉体的意识永生”、“超级AI”这些概念并不是现在才有的。


早在1956年,曾经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担任生物化学教授的科幻巨擘——阿西莫夫,就在他的经典小说《最后的问题》中提到,即便人类已经达成了肉体上的不朽,最终还是会转变为“意识云”的状态,而这种“意识云”状态与AI的结合,是解决宇宙终极问题——熵的减少——的必由之路。


阿西莫夫的另一作品《我,机器人》曾被改编为电影,该作品讨论了AI的伦理问题,由影星威尔史密斯主演


巧的是,阿西莫夫在小说中设定的技术奇点,离Kurzweil的非常近,是2061年。


尽管这位曾经的医学院教授有着不输给计算机工程师的脑洞和先见之明,现代医学在“永生”这一话题上的发展还是相对保守的。


目前,“不死”还没有正式进入医学研究的探讨领域,被视为“前沿”,更多讨论的是“抗衰老”、“再生”等方向。


“抗衰老”在医学领域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该领域部分“有效”手段也相当的古老。


比如,今年3月,美国著名医疗产业媒体Stat揭批,美国弗罗里达州存在的“输年轻人血恢复青春”产业链。该产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就是收集18-35岁年轻人的血液,输送给在当地养老的富裕老年人。


当地输血产业的宣传手册


尽管Stat在报道中批驳,“这种疗法纯粹骗人,没有证据证明有效”,然而并不能阻拦一些老年人对“恢复青春”、“延年益寿”的追求。


更惨的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下属的年龄研究中心,曾经在2014年发表研究称,通过将年轻小鼠和衰老大鼠的血管对合,让它们在体循环合并的情况下生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衰老大鼠通过这种血液循环共享的方式恢复青春。


当时Science杂志对这一研究进行了报道


当然,在抗衰老领域中,也有种种完全不靠谱的奇怪手段,除去那些明显的巫医神棍,如下这类披着“高科技名词”进行伪装的项目,实则也在骗子之列


对中国富豪赴乌克兰打干细胞抗衰老的报道


事实上,干细胞更多的被用于“再生医学”,用来解决人类受损的器官组织修复、重生的问题。即便仅仅是在这个领域中的应用,干细胞技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995年,因在电视剧《超人》中扮演“超人”而名声大振的克里斯托弗·里夫,意外损伤脊柱并瘫痪。此后的生命中,他大力支持干细胞技术的研究。


近10年过去了。


2004年,“超人”去世,干细胞在脊神经损伤修复中依然没有建树。


里夫扮演的“超人”


里夫去世后3年,2007年,日本人山中伸弥制造出了人类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在干细胞领域全面打开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向。


又一个10年。


2018年的夏天,京都大学外科教授宣布,将首次将iPSC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疾病——帕金森病。


Science报道了这次临床试验的发布会


新的尝试,能否带来医学技术的奇点,我们仍然未知。


至少目前来说,一切生理生化机制复杂,有着分泌功能的脏器组织的再生,都还等待着技术的突破。


也许,修理人类现有的碳基肉身,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向?绕开这个方向,直奔更换甚至弃置肉身的计算机科学,能否成功弯道超车呢?




参考文献:

https://www./articles/SB10001424127887324504704578412581386515510

https://www./2013/01/27/magazine/ray-kurzweil-says-were-going-to-live-forever.html

http://www./google/google-x-labs/21813/humans-will-be-immortal-2030s-says-googles-ray-kurzweil

http://www./pbs-news-hour-inventor-ray-kurzweil-sees-immortality-in-our-future

https://www.ws/kurzweil-accelerates-immortality-pledge-2045-2029/

https://www./read/playboy-interview-ray-kurzweil

http://content./time/magazine/article/0,9171,2048299,00.html

http://www./hey-at-least-you-can-be-virtually-immortal

https://www./news/science/781136/IMMORTALITY-google-ray-kurzweil-live-forever

https://www./news/congress-turns-up-heat-on-facebook-and-twitter-but-what-comes-next/

https://www./news/science/by-2040-you-will-be-able-to-upload-your-brain-1792555.html

https://www./science-tech/future-proof/2017/08/first-men-conquer-death-will-create-new-social-order-terrifying

https://zh./wiki/%E8%89%BE%E8%90%A8%E5%85%8B%C2%B7%E9%98%BF%E8%A5%BF%E8%8E%AB%E5%A4%AB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25851-837660.html

https://www./health-fitness/ray-kurzweil-immortality/

https://www./magazine/2011/11/28/no-death-no-taxes

http://www./ray-kurzweil-someday-humans-will-conquer-death-and-live-indefinitely_032016

Science  17 Mar 2017: Vol. 355, Issue 6330, pp. 1109-1110 DOI: 10.1126/science.355.6330.1109

doi:10.1126/science.aau9466

http://www./news/2014/05/young-blood-renews-old-mice

https://www.age./




- 完 - 

 

 



医疗机构管理培训课程

医院绩效设计及实务高级培训班

医疗机构市场推广体系及实务培训班 
医院定制化内训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