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的“检讨”

 江山携手 2018-09-07
白居易的“检讨”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除了饮水吃菜非得在当地购买外,从不买取任何名贵物品。想不到他离任回家以后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于是,他写了这样一首类似“自我检讨”的诗篇:“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原来,诗人在游天竺山时,带回来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感到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心想要是每个游人都带回去两片可爱的石头,那么天竺山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不就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吗?这种损坏抵得上贪污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白的人所做的事。 
    白居易822年被任命为杭州刺史,824年离任,历时三年,颇有政绩。白居易一上任,就察访民情,访问农家。为解除杭州周边农田的旱灾威胁,第二年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西湖水蓄得满满的。白居易担心后来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与农家的利害关系,还亲自写了篇《钱塘湖闸记》,刻在石碑上,详细地记载了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短短的在任三年时间里,白居易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824年,白居易调离杭州,群众自发地为他送行,白居易十分感动,在题为《别州民》一诗中写道“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难留一湖水,与汝救四年。”他为群众负担重税而难过,也因自己未能为群众多办事而不安。杭州人民为了纪念白居易,把杭州城西南通往孤山的白沙堤改名为“白公堤”,即现在的“白堤”。 
    白居易在杭州,不仅大兴水利,而且对西湖的自然生态管理十分严厉。有一次,白居易在湖上观赏风景,看到湖南岸的一处湖面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就查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查明后,回禀说:“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园哩!”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大家的,你一个人怎么好占用呢?现在罚你开葑田一百亩。”那位二爷的老丈人晓得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了一批人,挖了一百亩湖呢。  
    有一次,白居易从灵隐道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砍了两株树,背回来当柴烧。白居易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泥沙就流到西湖里去了!罚你补种十株树!”那人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十株树。从此,再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 
    细读白居易在杭州的史料,钦佩他视破坏生态环境如同贪污受贿可恶可憎,十分赞赏他离任后的“检讨”。一位封建士大夫尚能有如此爱民情操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不知当今的各级官员面对古人作何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