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中华毗陵秦氏宗亲群秦岳明、秦大峰、秦伟刚、秦平、秦亚军、秦舒凌等宗亲们,应毗陵新塘旧渎支秦氏宗亲会会长秦小刚先生之邀,相约齐聚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谢家村《毗陵秦氏宗谱》(世德堂)续修理事会办公室,在祖源地寻根访亲,欢聚一堂,访亲团一行就旧渎支《毗陵秦氏宗谱》(世德堂)的续修进展工作,秦氏大祠堂的重建工作,毗陵秦村处度故里纪念亭、纪念画廊的征地修造设想,进行了研讨交流,还在秦村现场察看了北宋大词人秦少游季子、宋常州府通判秦湛(处度公)花墓坟遗址和一些遗存的石碑。召集人秦大峰先生向毗陵旧渎支宗亲会赠送了其参编的《谱牒文化》、《中吴》、《大秦文化》等报刊。会谈时,《毗陵秦氏宗谱》(世德堂)民国版旧谱捐献者秦仕岳先生等一批毗陵旧渎支宗亲特意到场,宾主一行相谈甚欢、其乐融融,真乃:千年等一回,中华毗陵秦氏俱欢颜! 毗陵秦村处度故里简介 秦湛,字处度,号济川,北宋婉约派词宗秦少游之季子,宋常州府通判,有惠政,入《宋咸淳毗陵志》。其工于诗文,善画山水,《全宋词》存有词作,苏东坡赞其:“甚奇俊,有父风”。任内迁父柩至惠山二茅峰,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致仕,卜居毗陵新塘秦村(今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东村),为中华毗陵秦氏始迁祖,后子孙繁衍,迁徙全国各地。史载,其居处桥塘产紫莲花,并有太史桥、八角井、花墓塘等遗迹。 中华毗陵秦氏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扬州高邮武宁乡左厢里人,元丰年间进士,官至太学博士、龙图阁大学士,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于北宋元符三年八月十二日逝世于藤州(广西藤县),其季子秦湛千里扶柩,归葬父于高邮故里。秦湛,字处度,北宋政和年间(约1115年)任常州通判时,将其父棺柩自扬州迁葬常州府无锡县惠山二茅峰(今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湛致仕后择地居于毗陵武进新塘乡秦村,即今常州武进雪堰镇雪东村,秦湛为中华毗陵秦氏始迁祖。本族各支尊奉秦少游为始祖。 此族秦氏子孙繁茂,源远流长,迁常至今已近900年,已衍为三十七世,约有族人数万余人。从少游公后裔各支宗谱显示,今居于常州、无锡、苏州、宜兴、江阴、高邮等地20多个分支的秦氏宗亲在历史上皆源迁自毗陵新塘秦村。后裔迁居支派众多,分布极广,遍及全国各地。 ![]() 秦氏迁常后,第五世孙秦宗贤(师孔次子),字思齐,二岁丧父,幼承母训。及长,两举秀才不第,遂归筑别业。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11—1117)自新塘乡秦村迁居安尚乡永安里桥滨(今常州武进洛阳镇),杜门不出。至南宋光宗年间诏授忠亮大夫,宁宗朝奉敕同知常州机务事。秦宗贤为毗陵洛阳秦氏始迁祖。宗贤之子禹夫(第六世),字子谟,南宋理宗朝任河南洛阳尉,卒于任所。其子秦春(第七世)在宝庆三年(1227),远赴河南洛阳,扶父柩归葬常州故里,为痛父亡洛阳,遂将永安里更名为洛阳,武进洛阳之名由此而来。 ![]() ![]() 目前,中华毗陵秦氏祖源地一毗陵新塘旧渎支宗亲已发现并正在续修《毗陵秦氏宗谱》(世德堂),并拟今年冬至日正式颁发新谱。该《毗陵秦氏宗谱》(世德堂)的重新现世,对于研究秦氏迁徙非常重要,它是研究秦少游后裔谱系的基石,只有把《毗陵秦氏宗谱》研究透,才可以更好、更准确地链接秦少游后人,它是全国秦氏一族迁徙的一个重要枢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