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情思     作者: 寅公

 江山携手 2018-09-08

               敦煌情思

           ——情归西部之二十四

                                      作者: 寅公 
 
 

敦煌情思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有人假如想要了解自己的渺小,并不需要仰视繁星密布的无垠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的千年中存在过、繁荣过的古文化就足够了。敦煌文化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倘若你从没有驻足敦煌,敦煌就永远是梦中的一个殿堂。在那神圣的金碧辉煌之中,飞天的琴音与天边的祥云紫雾相缭绕,袅袅娜娜,不绝于尘,不绝于耳。

    倘若你从没有驻足敦煌,敦煌就永远是一段遥远的歌谣。她神奇着、美丽着、苍凉着、忧伤着,像一条细长的水流,曲曲折折由古而今。蜿蜒处,撒下泪滴,也撒下珍珠。

    敦煌,特别喜欢这个名字,说不出来的神的魅力尽在其中。金黄色的沙山,缓缓前行的骆驼,弥漫着阳光的干燥空气,还有变幻莫测的沙漠奇观——海市蜃楼,加上飞天的优雅身姿、月牙泉的神奇,很早以前即已迷恋不已。到遥远神秘的敦煌去,曾是我长久以来浪漫而悠长的梦。特别是看过舞剧《丝路花雨》后,尤其是看过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小说拍成的《敦煌》电影后,敦煌,这个让中国人自豪无比而又伤痛滴血的字眼,从此烙在了我的心壁!于是,到茫茫戈壁中的敦煌去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流,就成了一种压迫内心的冲动。

敦煌情思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只有了解了过去的千年才可能掌握未来的百年。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兼收并蓄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曾经有多次机会可以去敦煌,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能够成行。每一次的失之交臂,撩起的只是又一次的企盼。当我终于有机会在阳光灿烂的午后,随着一扇扇开启的门,走进一座座艺术的圣殿,感受那越过岁月的隔阂飘到我们身边的远古的气息,才切切实实地明白人类的历史并非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过去的力量一直存留着、积累着,代代相传,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敦,大也;煌,盛也。”不知盛大辉煌到底指的是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是弥足珍贵的文化宝藏,抑或是气度粗旷的疆土。盛大辉煌的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依旧闪烁着绚丽的光彩。从13世纪以后逐渐衰落,到了20世纪因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又再度为世人所注目。

    “敦煌”两字所传递出来的神秘和美丽永远是百读不厌的。炎炎烈日下,一群男男女女武林中人在空旷的荒漠中厮打拼杀,刀光剑影,杀声不绝于耳。狂风大作中,卷起漫天黄沙。这是我脑海里的敦煌——梦中向往的美丽地方。

敦煌情思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敦煌,这个古称沙洲的历史名城,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敦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辉煌;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更加美丽辉煌!透过历史的烟云,这里有过多少西风古道、胡笳羌笛、金戈铁马、商队驼铃。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自古人杰地灵,深得大自然的厚爱,创造出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奇观异景。敦煌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如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的天下第一泉月牙泉、大漠奇观鸣沙山以及灿烂若星河的安西榆林窟、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城阳关、玉门关,还有西千佛洞、水峡口石窟等等,数不胜数。

    敦煌是一种文化, 代表着一种千年文明的积淀。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在人类绚丽多彩、异彩纷呈的历史创造中,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它们是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曾经在一个地方迷人的交汇过,并被最灿烂地表现出来,它,就是中国的文化圣地——敦煌吐鲁番地区。就是在这个遥远寂寥的戈壁沙丘环绕之地, 汉唐商旅踏着沉重的步履顿作休憩, 诞生了无数缥缈而绚丽的梦。武将兵勇带着离家万里的疲惫, 望断祁连千年风雪。映在历史帷幕之上正是他们传奇而又不屈的身影, 是他们铸造了敦煌乃至整个河西文明。

敦煌情思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到敦煌,一定要抱着沉静的心态。惟有沉静,我们才能走进敦煌的心灵深处。敦煌代表着希望, 敦煌同时又意味着边远, 这个使中原文明与西域风物相交融的地域, 蕴含了无数令人陶醉而又采掘不尽的“瑰宝”, 这瑰宝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更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莫高窟千佛洞正是这美丽瑰宝中最灿烂的一处。虽然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千古奇观,但敦煌无疑是因为有了莫高窟才成其为敦煌。这里汇集了太多的文化积淀,收藏了太多的历史画卷,也凝聚了太多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走近莫高窟,仿佛就是走进人类文明的时空长廊,使你在人类伟大与渺小的纠缠中不能自拔。莫高窟——这个人类文化的艺术宝库,把很多辉煌的人类文化艺术成就定格化,让它尘封千年后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现代社会里重见天日,从浑雄凝重的造像中,我们还清晰地看到了盛唐的气象,从他们平和深邃的神态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胸襟。于是,千年前轻舞飘扬的飞天,一再出现在现代人的艺术舞台上,而匪夷所思的“反弹琵琶”却高耸在敦煌的市中心,成了城标。敦煌莫高窟壁画, 展映了自十六国至元代的文化与艺术。一代代的僧侣、商人、王公贵族、大小官宦来到敦煌, 似乎情感上再也无法抑制住对天命的虔诚与对平安的祈愿, 于是遣工匠铸塑了无数佛窟、壁画来寄托自己对这个了望西域、回首中原之地的情感, 他们以通俗的图画化解着自己对佛法的理解, 用精湛的工艺开掘洞窟, 把千年的建筑艺术、农业科技、壮丽山河、战争生产熔于一炉。这里既有雄森高大的坐佛塑像, 更有神彩飘逸的伎乐飞天。莫高窟千佛洞把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技艺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展现了一种绵长、悠久、灿烂、不息的精神追求。身处一个个气势恢宏的洞窟,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安祥庄严肃穆的佛国气氛。我知道自己不会鉴赏艺术,可在九层楼高的弥勒的庄严法相面前,在释迦牟尼像的宁静超然面前,在各朝飞天婀娜曼妙的身姿面前,在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悲天悯人面前……我不能不感动,我不能不敛了笑容虔心以待、流连而生敬畏。

敦煌情思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在敦煌, 熏陶了莫高窟千年文明之后, 更让人心动的源于了一种对沙漠的情结。在这片环绕着戈壁与沙海的苍茫之地, 鸣沙山以它特有的神韵折服了无数游人、过客。沙山之下, 只见蜿蜒的沙线伸向天之边际, 一线的骆驼与行人踏着前人的脚印向沙山顶峰攀登。沙海无涯, 一座连着一座,伴着天色的渐暗, 黄色的沙山静默地在月色苍茫之中, 静得让人感到它的沉重、它的深远, 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负, 在这阳关古道上望着千百年驼铃声声、风云变幻, 自己却依然无语, 任由着夕阳古道斜风吹拂。然而沙山又是那么地不甘寂寞地蜿蜒着自己的生命, 伸向远方, 伸向天之尽头,远送着商旅游人无数脚步的远去……

    无尽风华、千年沧桑, 丝路敦煌在自然与文明的织点上创造了最灿烂的一瞬。

敦煌情思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是的,敦煌是一个让来来往往的游人喜欢的地方,而对于生活在敦煌的人来说,它又充满了更多的超越“喜欢”的含义。许多人来过敦煌,在敦煌留下几个匆匆的脚印便又继续去了西藏、新疆、或者别的更远的地方。这些人是浪漫而坚韧的,但我敢肯定,他们对敦煌的印象浮略而零散。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忍不住有几分遗憾,因而想到,为什么我不用我的语言,告诉世人我眼中的敦煌?

    在我看来,敦煌是个悬浮于半空中的所在,既属于神,又属于人,任何单一的理解对敦煌都是一种偏见。它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它是意识的,也是物质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它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孕育了它独特的季节,敦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敦煌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象征,它将会在今日世界文化的格局中,焕发更迷人的光彩。

    敦煌,繁华了丝绸故道,敦煌,让沙漠不再寂寞;敦煌,给丝绸古道上,茫茫沙海中独行的旅人带来无限的期冀和安慰。

    敦煌,充满了神秘与梦幻的世界。这儿寄寓了人们多少的期冀与梦想?

    敦煌,谜一样的梦幻世界,它能给人们多少种感受,就能给人们多少种启迪。

    

    2006年1月25日
 

敦煌情思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