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越来越多毒饭提起一部剧。 本届后宫戏最慢热选手—— 《如懿传》。 确实。 开播都半个月了,今天上的热搜首位。 原因是辛芷蕾被网友P的一段拉面舞。 口碑,从一开始的被群嘲,到现在稳中向好。 豆瓣评分也从6.7上升到7.3。 但Sir最想知道的是—— 开头两集从声音、造型、年龄被吐槽了个遍的周迅,真的走错了清宫剧的片场吗? 往下多看了几集,慢慢跟着进入了状态。 还是要说一句:周迅耐看。 才有了这不太一样的《如懿传》。 1 怎么入的戏? 起初大家对如懿的不爽是,身为女主却心不在焉,不推进剧情,没有上届冠军甄嬛的风采。 一天天都在想什么呢? 18集,如懿被打入冷宫,人生跌入谷底:被群起而攻,被亲信背叛,被爱人冷眼。 她终于开始收心。 周迅演技的层次也变得分明。 尤其是在冷宫出不去,听说外头父亲死了。 先是单纯和倔强: “我不信阿玛就会这样走了。” 她求侍卫去她家看看,求了良久,总算是让一个侍卫答应了。 在这个关头,她的表情还是保持着绷住,没有大哭、大惊。 但她内心极大的情感波动,全在肢体动作上—— 一是把手背在身后,二是眼泪抑不住时迅速低头,三是不自觉地身体抖动。 身体抖动,是因为着急,她不得不允许一点外部动作,作为情绪的泄口,作为不哭的手段。 但一滴不争气的泪,终于还是流下来。 即使身份被贬为庶民,大家闺秀的面子也不能丢,不能在下人面前哭哭啼啼。 父亲过世是被她进冷宫连累,她却无法离宫吊唁。 她在这个心如死灰的地方,终于看透了所有人的嘴脸,也包括乾隆的。 即使日后得宠离开了冷宫,还能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恩爱如昨吗? 她倒没有火力全开地黑化。 只是爱情变质了。 以前如懿忠于爱情,认为既然男人把她送进来,就会把她接出去,她必须等到那一天。 这一等,就是三年。 这段爱情的不对等也在这里—— 你必须不停、不停地考验自己对爱情的信念,而他手里握有暂停键,想冷处理冷处理,想重启重启。 那这,还是爱情吗? 纵观全剧,如懿的崛起,和她对爱情的憧憬,其实是一场拔河。 只要她相信爱,她就被吊打;只要她放弃了爱,她就能反攻。 如懿想明白了一点—— 她和乾隆的青梅竹马,就像天边云彩。 看上去很美。 但你想追上,想抓住,都是对自己的惩罚。 爱情幻灭,才是她的重生。 离开冷宫前,她换了副行头,冷宫里的疯婆娘们纷纷下拜,称她为“皇上”。 这也是一场隐喻—— 无欲者无求。 当上最得宠的奴家,也不如当自己心意的主人。 2 对权力的“性冷淡” 《如懿传》虽然顶着《甄嬛传》姊妹篇的名号。 但她实在无意继承甄嬛的衣钵。 甄嬛对皇帝的不爱,是以怨恨为能量的复仇;而如懿的不爱,就是心如止水。 她是对权力最“性冷淡”的一个宫廷大女主。 别人一路逆袭,在权力的践踏中,登上权力的顶点。 如懿呢? 梦幻开局,偏一路弃权。 在她的想象中,所谓的人生巅峰,大概就是从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全身而退吧。 她的姑母,前皇后,临死之前反反复复告知如懿: “乌拉那拉氏已经有一个弃妇了,再不能出第二个弃妇了。” 在以皇帝为世界圆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的权力体系中,每个人都想向圣上邀功,争宠,献媚。 没有得到回馈的,就算是被“弃了”。 但如果是自己放弃呢? 是打一开始就没有兴趣呢? 李白说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臣子辞官,可以挥挥手潇洒地走开。 而妃子想弃君,可要难得多。 末代皇妃纹绣是第一个实践了和皇帝离婚的人。 《末代皇帝》扮演纹绣的邬君梅,也是《如懿传》里最喜欢弄权的太后(甄嬛) 而如懿,则被设定成第一个受到西方思潮渐染,首先动了和皇帝离婚的念头,并尝试过的人。 历史上关于乾隆和如懿,还有一段很奇怪的故事。 乾隆立她为皇后之后,两个人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感情有结晶,应该不差。 但在一次南巡,乾隆突然把她送回了宫里,如懿也不在乎,她把自己的头发给剪断了。 这在满人的国俗是大忌,是大逆不道,尤其她当时还是皇后。 主动断发,可以说是再也不想翻身了。 从那之后,一切变了。 乾隆剥夺了她历次册封的封号,以皇贵妃而非皇后的身份葬她,不给祭祀,还把她塞进纯惠皇贵妃的陵墓里,跟后者合用。 乾隆把她从所有画像中抹掉,也尽量从历史记载抹掉…… 在《心写治平图》(乾隆帝后妃嫔图卷)里,有12个女人:皇后(孝贤纯皇后)、贵妃、纯妃、嘉妃、令妃、舒妃、庆嫔、颖嫔、忻嫔、惇妃、顺妃和循嫔。 独独没有娴妃(如懿)。 奇妙的是,这个女人似乎不在乎输赢。 更奇妙的是,这个女人出现在了封建枷锁最厉害的清宫里。 《如懿传》的后续剧情想要挖掘出一系列疑点: 为什么偏偏在南巡民间时决裂; 为什么一个自暴自弃,一个气急败坏; 为什么身在紫禁城,还能断发明志,不留后路; 是什么样的女人,和什么样的爱情,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 如懿是谁? 先要说说《如懿传》里的宫廷背景。 许多人抓着这两者,诟病《如懿传》不尊重史实:有人恨它把孝贤纯皇后(在《延禧攻略》是白月光)塑造得太阴险、有人骂它把乾隆塑造得太渣,政事不问,只滚情场。 确实,《如懿传》的宫廷,可以说是清宫戏里最恶劣的一个—— 玫贵人怀孕,中水银毒流产;仪贵人怀孕,中水银毒流产;海兰可能害死了二阿哥;甚至,海兰还以腹中胎儿为工具…… 几乎每一场阴谋,都离不开孩子。 《如懿传》放大了这种宫里的丑陋,让每个女人都丑得不行。 在剧里对丑恶的夸张描述,藏着对宫廷的厌恶。 与其说是不信任宫廷,不如说,它一点也不信任封建爱情。 《如懿传》里的乾隆,宫心计比如懿上心。 亲自下场,与妃嫔斗,乐此不疲。 阿箬背叛了如懿,他就把阿箬抬上高位,让她成为妃嫔,但每次宠幸都是假装的,实则惩罚她。 何止是大猪蹄子,简直奇渣无比。 如懿跟他说了一夫一妻制之后,他马上就喜欢上白蕊姬,将她收纳宫中。 更夸张的是,乾隆将如懿打入冷宫前,还跟她见了一面。 这一次见,他的表现极其高明。低头,垂眼,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
如懿本来气鼓鼓的,一看爱人这么可怜,果然顿生怜爱,决定牺牲自己,便说“愿长居冷宫”。 于是,乾隆一出苦肉计,换来在外逍遥三年,和如懿在内捱苦三年。 后来放她出来,他还说:“我还以为把你打入冷宫,你会更安全呢。” 虽说受宠会惹人妒忌,冷处理是保护。 但你保护一次。 保护两次。 都保护得驾轻就熟了,谁又傻呢? 而如懿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早有慧根。 好多人说周迅为什么要接清宫戏,接了清宫又演得那么随便,感觉她身不由己。 是的,周迅看起来是一直不上心,该哭不哭,该怒不怒。 最明显的就是如懿被打这场戏。 给你细看周迅几次回眸的表情。 乍一看让人感觉,何泓姗(打人的)才在认真撕,周迅丝毫不带宫廷女人的气质。 但有没想过,我们印象里的宫廷女人,已经被呲牙奸笑、咧嘴哭闹占据——这种印象或许才是不对的呢? 想想,人为什么要在暗地里使坏:因为在台面上不好撕逼啊。 周迅所演的如懿,在宫廷熏陶多年,受足了礼教训练,又有一种强烈的厌倦。 她不是没有小确幸,当她知道自己会被复宠(第10集),还会左转半圈右转一圈,很可爱。 她也不是没有委屈,只是习惯隐忍,所以几乎每一次她都是两眼含泪,却不肯让它流下来。 演一双泪汪汪的眼睛,和演泪如决堤,一定是前者更难。 因为后者只是无节制的发泄,而前者多了克制,也就多了表演的层次。 在Sir看来,周迅和如懿,都没有让人失望。 从她们身上,你真的可以看到一个矛盾的女性:一方面想要完美的爱情,另一方面又无法容忍畸形爱情的种种恶果,也隐约看得见渣男本质。 所以她时时刻刻都在茫然恍惚,不知何去何从。 不上心,才是如懿应有的样子。 而唯有以这种“不上心”为底色,你才能慢慢理解周迅塑造如懿的层次,从开始的雀跃、到前期的含泪、到中期的狠辣、再到后期……(Sir也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样子)。 周迅这趟,真不能说她是来错了。 因为她的如懿,会是清宫剧里无法替代的一个角色。 毕竟,从前的清宫剧始终围绕男人,即使以男人为敌,也是你死我活。 唯有如懿,放弃去“赢”。 她的悲剧在于—— 脱离于那个时代,不合时宜地检验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尊严,什么是自由。 但或许。 这根本就不是个悲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