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 书 潜心探索半世纪, 著作三版盼风靡; 前路茫茫知己少, 同行几人识真谛。 这是前些日子本人发的牢骚,但又是自己境遇的真实写照。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说到书,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全民读书,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本人从小喝的墨水少,在工作之后自然吃了不少亏,好在有些事运气不错,有限的看书学习弥补了一些学识的不足,使业务工作顺利顺心,有时甚至能化险为夷。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让大家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也给大家以警醒。 那是八十年代后期初春的一个深夜,我在某部医院门诊值班,半夜突然从睡梦中醒来,凭直觉应该是有急诊的。于是,我赶紧起身穿衣,只听得有人在敲卫生员寝室的门,卫生员告诉他们军医在斜对面寝室,他们又转过来敲我的门,这时,我已走到门后面,他们只敲一下我就开门了。 接下来的情况让我紧张起来,患者是一名新战士,只见他上气不接下气,说不出话来,还没等我问几句病史,那患者脸色就开始转青,我初步断定是急性喉炎,赶紧把他扶到急诊室,一边让卫生员给氧,抽注葡萄糖加地塞米松静脉给药,一边让陪送人员通知外科及五官科医生会诊,准备做气管切开,见患者情况没有改善,我赶紧取一支很粗的腰椎穿刺针,从气管表面插入,然而,等外科及五官科医生赶到之时,已经回天乏术,患者不幸死亡。 在部队领导、家属、医疗专家、参与抢救人员及连队部分官兵参加的汇报会上,除了没条件做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我当时还未掌握)外,我的接诊及时和处理措施得到肯定。为什么处理措施没有出大错呢?原来,我在两三天前晚上看《急诊手册》时,翻到“急性喉炎”一节,原本以为喉炎是很简单的病,没想到却是急诊中的特重症,处理不及时会导致窒息死亡。于是,我把诊断和治疗要点反复看了两遍,没想到过两三天就用上了。 再说前几年一位牙医朋友发生误吞扩大针的事。有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她诊所一个牙医把扩大针给患者咽到到肚子里,问我要不要转外科作剖腹取针。我问她要不要领受医疗事故的责任?之后告诉她处理方法,再批评她一顿。因为,我曾送她《实用牙髓病诊疗学》,书中对误咽误吸的防治方法叙述的非常详细,也许她根本就没有看,居然对处理方法一无所知。用我的方法第二天,她打电话告诉我,针排出来了。 这就是看书和不看书的结果。 《实用牙髓病诊疗学》第三版已出版发行半年了,尽管我在多篇博文里已做详细介绍,这本书应该是不可多得的好工具书,但直接向我联系购书的却不多。 1月份应邀到省城展会讲课,并把书放在展位上销售,课前虽然我对书做了简单的介绍,一个多小时课程大家听的也很专注,但在课后,许多人对一些器材津津乐道,却没有一个人去展位翻看书的情况,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的书里有传染病毒吗?为什么大家会有恐书症现象。后来问一个同行,他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听课机会又多,谁还会去啃书。我对他说:你这话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对。打个比喻:学习好比吃饭,听课只能像牙齿咀嚼食物那样粗加工,要把食物成为身体中的营养,必须要靠胃肠道消化吸收。试想,听一个讲座,本来讲师只讲些纲目,你又没有详细做笔记,你能把整个课程都记下来吗?过去就有人对我讲课的两种方法颠倒使用,没有取得相应效果再打电话询问,结果是他没吃透精神背着走,张冠李戴了。 要学到一种新技术,或者要解决一个困扰你的问题,只有书本中才有详细的叙述。我并不想当王婆,但又不得不说我这本书的作用及意义,我翻遍国内所有同类书籍,除了图像、供研究用的理论及微观资料比我的书写的好,在其它方面,没有哪一本书有我的书全面,没有哪一本有我的书创新内容多而实用,牙病诊疗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在我的书里基本都能解决,连一些教授看了都给予高度肯定,有对书的言辞予以赞扬,有说学到不少新东西,基层牙医难道还不值得一看吗?。 在售书过程中,对书本的态度也可窥见一斑。例如,有的问了价格便退缩了,对十元钱都斤斤计较。因为和出版社有合同,半年内不能少于八五折,我无法降价太多。但也有几个懂真货的(买过第二版)则不然,我告诉他二百多元,他们却打来300元,退还给他们都不收,说是余下的算是一点心意酬劳我。说实话,前者不懂得书本的珍贵和价值,试想,书中介绍的许多个创新技术,学一个岂不可以多赚不少钱吗?学我的一项新技术,哪怕只多做一颗普通烤瓷牙也不止买书的钱。 就拿根尖周囊肿来说,过去常规外科手术要住院,患者花费起码在万元以上,且痛苦大。书中介绍的无创及微创治疗,操作很简单,你要收他几千元患者也是可以接受的。还有牙周病综合治疗,本来不能做固定桥的,经综合治疗后就可以做,那赚钱何止是几百,有的甚至是几千乃至几万,还有很多个新技术可以多赚钱,不一一列举。 最近有的地区在闹必兰荒,我三版介绍的国产麻药混合使用,配制合理可以完全取代进口麻药,使用也更安全,这又能节约多少经费啊?我和我的学生使用二十多年,例数不少于十万,未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这难道不值得推广应用吗?省钱又爱国,何乐而不为。 最近我买了两本外国名教授的相关书籍(译本),有几个观点和我的比较吻合。有人一提起普鲁卡因就谈虎色变,认为它是麻药中过敏性休克的元凶,但美国教授的书也有提用它的。说到牙髓活力测试,就懂得用测试仪或热牙胶,而美国教授的观点和我一样,都认为测试仪只能确定活髓或死髓,对牙髓有无炎症测试没有意义。说到根管口寻找困难的病例,他们也介绍用扩大针把末端磨尖锐,但没有提截短。我在三版介绍用20#或25#废旧扩大针截短磨尖,用在后牙根管口寻找,那要比单纯的磨尖好用多了。截短的扩大针不易弯曲,便于适当施力,手感好易于进入根管口,且不受后牙合间距离小的影响,可以前后转动自如,尤其是上磨牙近中根管口的寻找,它确实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这只是一个变废为宝的一个雕虫小技,还不算创新技术,但值得同行一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