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泉共生天下奇   作者: 寅公

 江山携手 2018-09-08

             沙泉共生天下奇

              ——情归西部之五

                                       作者: 寅公 
 

沙泉共生天下奇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很早就知道敦煌有座鸣沙山,有个美丽的月牙泉。夏天的黄昏,曾无数次远望西天如镰的月牙,遥想美丽的月牙泉,莫非无边的大漠就是月亮的故乡?
    生命里注定与月牙泉有个美丽的约会,敦煌之旅成了我人生中最意外的一次旅行。盛夏的一天,我终于踏上了这片令我神弛向往的土地。刚刚安顿下来,导游小姐便一鼓作气地把劳顿不堪的我们拽上汽车,载着我们向着月牙泉驶去。一路上黄沙飞扬,虽然此时已是下午六点来钟,但西北的日头下跌得慢,灼热的日光一点也没散失它的威力,依然是那么炽热和毒辣,照在身上,竟还是像要把我给炙烤熟一样。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城南,古今往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月牙泉以“沙不进泉,水静印月”而荟萃一方。汽车停在景点外,其实这里不过是用一堵围墙将沙漠与外面隔开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古香古色的建筑牌坊,墙壁全是未经粉刷泥土的颜色。我的视觉、感觉就像进入几百年前的远古时代。从门外遥望可见连绵起伏的鸣沙山,络绎不绝的游客及群集的骆驼。进门以后,整个鸣沙山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人在沿着沙漠上美丽的脊线向上爬,有人坐在滑板上从半山腰向下滑沙,还有人骑在驼背上慢悠悠地体验着大漠风情。我的视线马上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住了。金黄色的沙山,让我们惊叹不已!那方圆八百余平方公里的沙漠,那连绵起伏的光溜溜的沙峰,那让人群飞身滑下面酣耳热的沙粒,那叮叮当当萦绕于天地间的骆铃,的确将我周身的疲惫驱赶得无影无踪。因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沙漠,感觉颇为震撼,顿时谋杀了一整卷胶卷。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朝着月牙泉走去。而此时我们一脚踏进沙土里,每走一步都很费劲。于是,骑骆驼逛月牙泉,便成了大家的共同愿望。就这样,我们骑着骆驼,悠闲地看身边鸣沙山顶的平面线一丝不苟地横在天际里,横得那么平整,一点凹凸的痕迹也没有留下。
 

沙泉共生天下奇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一行游人骑着骆驼往前方的山谷行进,而当我们吃力地翻过一个数十米高的山坡时,眼前果然出现了那道美丽的风光——月牙泉。快要干涸的月牙泉、古朴的塔楼群建筑以及四周环绕的金黄色沙山在我眼前构成了一副独特而美丽的和谐画面。兴奋之中,我跳下骆驼,跑向前去,不一会儿,鞋里便灌满了沙子。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巨大的沙山环抱着半个足球场大碧绿的水面,因为水面看上去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在这沙漠地区能有如此泉水而形成的水面当属罕见。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听导游介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仍然碧如翡翠、清澈透亮、月弦如故,然而,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久雨不溢,久旱不枯不竭,风景十分优美。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妙造天成的大自然景色真乃天下奇观,因而名扬古今中外。

    月牙泉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因为近年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所以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前几年,在池边有休息的地方,为了保护泉池,整个泉池现已被铁栅栏围了起来,游人是不大可能进入到泉池里了。我们兴致很高,围着池边走了一圈。但见一池清水碧绿,水质甘冽,澄清如镜,绵历古今,沙不进泉,水不浊涸;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水静印月,荟萃一方,一群群小鱼在人影一晃时便飞速翔入墨蓝水藻。据传,那“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之作用,那“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在净琉璃湖面上,映着黄沙山和月泉阁的倒影,山色水光相映成趣,真是幽美,让人凭添几多自然造化的感叹。月牙泉外弦紧靠着高大的沙山,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内弦则是长满郁郁葱葱的蒿草、白杨和垂柳,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月牙弯内台地上修建了一群优美别致的古建筑,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看池边干涸的水印,想来泉池是在日渐缩小。

    站在月牙泉边,我仔细再看四周,高高的沙山就像从四面八方从上往下挤压过来,大有吞没月牙泉之势。这儿四周全是沙山,第座沙山象一座埃及金字塔,阳光从山的尖顶起照出阴阳两面,黑白分明;月牙泉被两座山夹在中间,沙山相对高度100 米以上,最高处达170 米;风吹得山的棱线象刀裁的一样齐崭而又弯转曲折,南山北坡凸出,北山南坡凹进,构成一幅沙漠图案。站在这里环顾一切,不能不惊叹造化的无穷魔力。据说山上流沙,飒飒作响彻云霄,入夜声达敦煌城内,有如丝弦鸣奏,故最高一山名鸣沙山。山那面就是敦煌洞窟。
 

沙泉共生天下奇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鸣沙山与月牙泉成为沙漠奇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就有传神的记载。敦煌遗书载:“鸣沙山中有井泉,沙至不掩……绵历古今,沙填不满。”古诗中则云:“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云影幻游龙”、“银沙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千百年来,人们面对这一沙海奇观,始终抱有一个难解之迹。历来水火不能兼容,狂暴的沙漠和静谧的清泉本是不共戴天、难以共存的,在这茫茫的戈壁沙海,经常是狂风肆虐、飞沙滚滚,河西不少名城重镇、关隘哨卡为风沙埋没,许多村庄农舍、大片田地植被、牛羊,为黄沙侵袭、埋没。风沙吞噬了千年风华、百年繁荣。更何况处在暴热、干燥、蒸发量极大的沙漠气候的烘烤之中,而奇怪的是月牙泉与鸣沙山为什么能悻世之惯例,和平共处,相克相生,沙不填、泉不枯?作为沙丘的鸣沙山又为何安然盘踞,千年不变呢?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感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这大自然的奥秘。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更没有月牙泉,有一年这里大旱,树木庄稼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大放悲声。美丽善良的白云仙子路过这里,听到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如针刺,伤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泪珠。泪珠落地化为清泉,解救了人们干渴的灾难。为了感恩戴德,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仙子。这样,便惹恼了神沙观里的神沙大仙,它抓把黄沙一扬,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赶走夺它香火的白云仙子。白云仙子道行浅,斗不过神沙大仙,便来到九天找嫦娥,借月亮与神沙大仙斗法。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晓后,非常生气,谴责神沙大仙蛮横无理,欺人太甚,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响。
 

沙泉共生天下奇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化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这神奇的沙泉共处的自然奥秘,吸引著许多科学家去破译。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这一奥秘终于被甘肃酒泉地区的治沙专家、林业研究所所长韩泽民和他的妻子解开了。夫妇俩经过长期、大范围的考察、研究和探测,对此有了更为科学的解释:他们发现,鸣沙山的流沙和月牙泉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地貌现象。月牙泉两千年来不涸不腐,鸣沙山山体不变,是因为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山势南北高、东西低,有东北、西北两个风口,气流多从西山口入、东山口出。风随山转,由于空气力学原理,沙漠上的大风进入风口以后,在这种环山洼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的影响制约下,又分别为三股不同方向的风流,常年从东南口沿著月牙泉周围的山坡作离心上旋运动,又从西北口吹出,此种常年特定的风向造成沙砾上升,把月牙泉周围山坡下的流沙刮上山顶,抛向山峰另一侧。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塌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到四面的鸣沙山脊上,而不往下流,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尽管风啸沙汐,但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一往情深地映照著鸣沙山。

    啊,在这里,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最和谐的组合———沙泉共生的塞外奇景,它们始终相处得那样和谐、相伴得那样自然、相爱得那样不可思议。鸣沙山以风动沙鸣而称奇,但更奇的是在黄沙漫漫的沙岭间,有一湾酷似半月的碧泉静落其间。千万年来,多少次沙体下倾,沙山始终不变;沙体无数次流动,月牙泉始终未被淹没。沙泉相克相亲,始终如一,多少年来,泉水却不被沙山淹没,依然澄碧依旧,这不能不称之为“神”。是它们相爱中各自保持自己的独有?还是它们的爱情感动了上帝?如此神奇景观,还得归功于自然的造化。苍茫大漠此一山,莽莽山坳此一泉,满目荒凉此一景,可谓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真是令人神醉情驰之地啊!如果把雄浑苍茫的鸣沙山看作男子的话,那清清亮亮的月牙泉简直就是貌若天仙的女子。多少年来,它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似恩爱夫妻,更像意笃情人,那样相拥相亲。鸣沙山如丈夫一样,精心呵护着月牙泉这个美丽的妻子,那清泉更象妙龄少女依偎在爱人臂膀里,让你感觉是那样的甜密和永不分离。有人说,月牙泉是鸣沙山的眼睛,这明亮的眼睛能使您看到大漠的雄浑和空旷;也有人说,月牙泉是鸣沙山梳妆的镜子,是的,月牙泉为苍莽的沙海平添了许多妩媚。

    鸣沙山,无法释怀的奇;月牙泉,梦一般的谜。

    

    2006年1月4日
 

沙泉共生天下奇 <wbr>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