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少年齐白石的成长故事

 默灵馆 2018-09-08

   齐白石(1864—— 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别号白石山人。18641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坞星斗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4岁的冬天起就跟着祖父识字,到了7岁,祖父就教不了啰,祖父肚子里的三百来个字,小阿芝都识得滚瓜烂熟了,而且每个字的意义,都能讲解得清清楚楚。


在这期间,发生在小阿芝身上的一个小小故事,不仅影响了他一生,而且也是他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关键因素——毕生坚持特立独行的人格,始终追求我心自由飞翔的艺术境界。

齐白石六岁那年,黄茅堆子到了一个新上任的巡检。一天,这个无品的小官僚坐着轿子,差役们挺起胸脯,吆喝着开道,耀武扬威地在白石铺一带打圈转。乡下人向来很少见过官面的,听说官来了,拖男带女地去看热闹。隔壁的三大娘,来叫他一块去看。

母亲问他:去不去?

他回答说:不去!

母亲对三大娘说:你瞧,这孩子挺别扭,不肯去,你就自己走吧!

他以为母亲一定是很不高兴了,谁知三大娘走后,却笑着对他说:好孩子,有志气!黄茅堆子哪曾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作甚!我们凭着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白石先生一辈子不喜欢跟官场接近,母亲的话,他是永远记得的 。

8岁那年,他的外祖父在他家附近的枫林亭设了一所蒙馆,他便跟着外祖父读书。到了秋天,田里收成不好,家穷得快没米下锅了,他不得不出去刨芋头,挖野菜,这样便辍学在家。

15岁那年,因他身体孱弱,干不了田里的重活,家里就想让他学一门手艺,以备将来养家糊口。恰巧,齐白石有一位本家叔祖是大器作木匠。大器作木匠,就是专门盖房子,做桌椅板凳和种田工具这类粗活的木匠。这年年初,父亲就提出来让齐白石跟他学木匠手艺。大器作需要力气,瘦弱的齐白石扛不动大檩条。师傅见他干不动重活,就把他打发回家了。

    在家耽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跟着一位粗木作的师傅学。在当地,粗木匠见了细木匠要低三分。齐白石心里很不服气,因此,他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

  16岁时,齐白石投师到周之美门下,改学雕花木艺。雕花木艺比大器作更加精细。齐白石看着生动的花样子,打心眼里喜欢。他学得很有兴致。师傅见徒弟聪明好学,也教得格外认真。

转眼三年过去了,从齐白石手里出来的花样子越来越生动精致,刀法运用自如。他还特别将平日里自己所画的花卉果实加入到代代相传、一成不变的传统图案中,又根据乡里人喜闻乐见的吉庆词儿勾摹出许多人物故事,创造了许多有意思的新花样,很受人们的喜欢。渐渐地,他成了方圆百里内有了小有名气的芝木匠

27岁的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正式学画。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齐白石的绘画大有长进。他收起了刻刀,拿起画笔,决定卖画养家,向乡间文人和画匠迈进。

后来,他跟着裱画匠不仅掌握了装裱新画技艺,还学会了揭裱旧画。同时苦读诗文,还经常参加乡村的诗社活动,并尝试作诗。后来又练习书法,学金石篆刻。这些用功提升了他的艺术修养。

三十五岁后,他到湘潭县城给人家画人像赚钱,交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书画诗友,时常在一起交流技艺。

四十岁后,五出五归。一出,入西安,登雁塔,游华山。进京逛琉璃厂,观古玩字画。转天津乘海轮直达沪上,徜徉十里洋场。这期间,朋友要推荐他到皇宫为慈禧代笔,吃个六品俸。他觉得自己要的是自由自在的靠卖画为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内廷供奉的料。后来,这个朋友又打算出资给他捐个县丞,叫他到南昌去候补。他婉言谢绝道:我哪里会做官,你的盛意,我只好心领而已。我如果真的到官场里去混,那简直是受罪了!

二出,到南昌,登览滕王阁;过九江,畅游庐山。

三出,下广西,坐小舟遍游桂林山水。期间遇老乡蔡松坡。将军欲请他为巡警学堂学生教作画,每周日一天,月送薪资三十两银子。薪酬虽丰,但他也是婉言谢绝。

四出,又来广西,转海道至肇庆,游山观水。住端溪,寻求端砚。过北伦河南岸,出游越南。

五出,复到广州,奔香港,后换乘海轮直达上海,急游苏州后,前往南京遍游古城。

八年间,走遍大半中国,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行万里路,开阔了他的山水国画的艺术视野。

年过半百,独自一人北上到京,成了北漂一族。京城的艺术氛围促进了他的书画风格的形成,使他成长为一代艺术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