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四个方面轻松搞定文学作品朗诵

 storeroom 2018-09-08

一、感受领先,以情带声

朗诵是朗诵者对稿件内容的有感而发和真实态度、感情的自然流露。在稿件准备时,朗诵者已对内容的主题、目的、基调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朗诵时,要善于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去朗诵,并且善于随着内容的变化,让自己的感受也相应地变化,再用变化的语气把这种变化的感受表达出来。句子内容不同、句子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诵者的感受和表达就应不同。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表达,有声语言就容易生动感人。

二、“归堆儿”、“抱团儿”,清楚连贯

朗诵者可以通过划分小层次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划分小层次就是把一个自然段中内容联系较紧密的句子有机地组合到一起,表达时,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尽量读得紧凑、连贯。表达的时候,注意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之间少停多连,句尾多扬少抑,“归堆儿、抱团儿”;而在小层次之间,注意用停顿、语气加以区分,这样读出来的内容就容易完整、连贯了。

三、重点突出,主次鲜明

朗诵表达最忌“千篇一律”,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同样的轻重、同样的快慢、同样的虚实、同样的高低、同样的间隔,造成声音效果的单调、呆板、乏味。朗诵者要善于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和自己思想感情的运动,对于那些直接表现主题、目的、基调的词、句、段给予突出强调。强调可以用加重的方式,也可用停顿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快慢和抑扬的变化进行。

四、排除杂念,全神贯注

朗诵是一种创造性的有声语言艺术活动,它需要朗诵者全神贯注。然而考场的氛围,会给你造成一定的紧张。过度紧张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使朗诵不能顺利进行;还有的你怕自己朗诵不好,缺乏自信;有的想自己的声音如何,嘀咕自己语音、发音、噪音的“毛病”;还有的在想主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有的因偶然打个结巴,读走了一个音而懊恼不已,以致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读的内容。以上种种,都属于杂念,这些“外抑制”会压抑大脑皮层对稿件内容的兴奋,会影响你正常的朗诵状态,影响表达的效果和考试的成绩。正确的状态应该是全神贯注于稿件内容,可以用思考内容来排除杂念的干扰。指定文学作品朗诵,同时也是检验你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从容沉稳才是上乘素质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