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病症证谱(待续...)

 天子下凡 2018-09-08

【针灸-病、症、证谱】




针灸具有相对独立的诊疗指导思想,来源于春秋战国之前的道家,融合魏晋时期佛法,宋元后被儒家改造,就成了我们今天普遍见到的模样。典籍可见于《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足臂十一经》,其中<素问>侧重于具体思想指导,天地阴阳五行脏腑,<灵枢>侧重于具体病症阐述,在中华传统文化国粹中占有重要一席。


总结临床常见的、行之有效的病症,分享给大家参考、斧正:


病:


病的划分比较乱,有传统病名、习惯病名、学术病名、西医病名、中医病名,比如梅核气,现代医学诊断为咽易感证、咽部神经官能症,中医诊断梅核气,诊断不影响治疗


眩晕、失眠、头痛、耳鸣、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肩周炎(五十肩)、网球肘、腱鞘囊肿、腱鞘炎、


腰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滑脱、腰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

       

膝关节骨关节病、滑囊炎、滑囊积液、足跟痛、踝扭伤、痛风、

        

       

感冒、中风、偏瘫后遗症、抑郁综合征、心绞痛急性发作、痛经、闭经


湿疹、寻麻疹、……




症:


症是指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各种不适感,有些已经约定俗成,有些模棱两可,是我们大部分就医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头疼、头晕、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眼干、眼涩、迎风流泪、颈肩不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五更泻、

        

咳嗽、咳痰、发热、

        

尿频、夜尿、        

        

失语、吞咽困难、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痛经、经期紊乱、……


证:


证,是纯粹的中医术语,以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归纳总结出的病症根源或总体概括,比如肝郁气滞证,会出现很多症状,胁肋痛、筋挛、眼症、头痛等等,也会出现很多病。


风寒、风热感冒、肺热、脾虚、肾虚、肝郁上亢、肝郁化火证、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热、上热下寒、痹    症、痿证、痛证、湿证、寒证、食积……





病、症、证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没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却都是我们生存、生活的一部分


娑婆世界可堪忍,有情众生得慈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